切实防范银行承兑汇票实务中的风险

时间:2022-10-02 07:03:10

切实防范银行承兑汇票实务中的风险

摘 要: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自推广应用以来已成为各类经济体的主要融资工具之一,其优点显著,在缓解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压力方面得到了同业的认可,同时,对增加企业流动性和提高购买力、扩大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但随着这项业务广度和深度的扩展,商业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有些问题已成为业界潜在的风险。

关键词:承兑汇票;票据贴现;信用风险;票据欺诈

中图分类号:F83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116-02

一、汇票签发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商业银行对申请出票人资格审查的风险。对于申请人的资格审查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做到深入真实。随着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出于业务经营的需要,银行往往因为简便手续、加快进程而忽视了业务本身的安全。

2.商业银行对企业提供的商品交易合同或增值税发票真实性的审查风险。商业银行对贸易真实性的判断依据是合同和增值税发票的复印件,现实中虚构贸易背景、虚签合同以及虚假增值税发票现象大量存在,商业银行目前缺乏十分有效辨别其真伪的手段,银行在确认购销合同的真实性上存在技术上的障碍(如对方当事人的公章是否真实,对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的签名是否属实、双方的合同是否会得到履行等银行难以辨别和确认)。尤其是关联企业之间基于隐蔽、复杂、甚至虚假的关联交易向银行申请开具票据时,贸易背景是否真实银行更是无从审查。此外,银行在审查了合同和增值税发票的基础上开出票据后,合同是否履行、是全部履行还是部分履行,银行也无法知悉,更谈不上确保企业严格按照合同全面履行,因此,商业银行对真实贸易背景和真实商品交易难以确认。而在上述情况下,商业银行被迫承担双重风险:人民银行监管时的行政处罚风险和诉讼时被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遭受损失的风险。这实际上是行政机关向商业银行转嫁了其义务和风险。

3.承兑申请人的信用风险。由于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的信用作保证,所以收款单位乐于接收。但对银行来说,就承担了承兑申请人到期无款支付的信用风险。现在我行的银行承兑申请人准入条件中一项最有限制性、最具可操作性的硬性规定就是非低风险承兑业务承兑申请人的资信等级至少是AA级。但我行的资信等级评定办法中对拟评AA级资信企业的财务报表并无必须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规定,因此从企业方面来看,为了能评上AA可能人为粉饰财务数据或提供虚假报表;从银行内部来看,可能由于业务能力的原因或业务操守的原因,未能发现或配合企业评定较高资信等级。银行对这样的所谓AA级企业承兑,其风险不言而喻,尤其当遇宏观经济形势面临变化时,往往造成承兑到期由银行垫付。

4.商业银行为维系经营需要,隐瞒资产真相的风险。实践中,有些商业银行为了掩盖不良资产,对于无力支付到期票据款项的企业,继续为其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由企业用贴现资金归还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款。利用银行承兑汇票置换资产、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问题在业界大量存在,这也是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产生的“怪圈风险”之一。

5.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的“怪圈风险”。通过贷款和贴现资金充作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形成“贷款资金作保证金—承兑—贴现—保证金—再承兑—贴现”的怪圈,这已经成为有些银行扩大存贷款和票据业务规模的一条捷径。在上述方式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企业信用不断膨胀,银行的信贷泡沫由此产生,业务经营的法律风险也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

6.商业银行违规风险。银行在实际操作中有章不循,随意放大银行信用,超规定限额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为了逃避上级行对其授权限额的规定,部分银行采取拆分等违规手法,将一笔银行承兑汇票拆成几笔签发;也有部分银行擅自放宽保证金的收取比例或放松抵押担保的条件,为一些资信度不符合规定的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给银行的资产带来很大的风险。这种现象如果继续滋长,必将给银行票据业务的信用带来灾难性的打击。此外,部分银行为了承揽业务,逆程序操作,甚至是基本不依程序,加之银行员工责任心不强,审查不仔细和操作不规范也会使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产生一定的风险。

8.商业银行账外经营的风险。部分商业银行账外为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或签发融资类票据等;有的商业银行将收取的保证金不入大账核算,设置账外账户用于发放贷款等;还有的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私下签定协议,以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形式向证券公司融资等。

二、票据贴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审查风险。鉴于承兑行对贴现行的查询只做原则性的查复,贴现行只能将“查复”作为识别票据真伪的参考。对于大额、有疑问的汇票,应坚持双人实地查询。查询时,应要求出票行在查复书上注明有无冻结、挂失、止付,真正做到“有疑必查、查必彻底”,以此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同时,部分银行在办理贴现业务时只注重汇票本身的真实性,放松对企业提交的增值税发票、商品交易合同的审查,导致为大量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办理了贴现,大量贴现资金用于非生产经营领域,有的资金甚至流入股票证券市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2.业务经营过程中的暗箱操作风险。为了经营上的一些利益,不惜牺牲银行承兑汇票的安全保障。如部分银行对一些所谓的大客户办理贴现的票据放松审查,对贴现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提供增值税发票、商品交易合同复印件的票据,也违规授理其贴现业务。甚至为了逃避监管和套取人民银行再贴现资金,银行与一些企业相互勾结,进行票据“包装”:即由银行将票据背书转让给与其有信贷关系、信用度较好的企业,由这些企业提供与该汇票无关的增值税发票、商品交易合同(复印件),到银行办理贴现后,再将资金转回到真正的贴现企业账户之内。

3.违规经营风险。部分银行在经营票据贴现业务过程中,为了争抢票源,展开恶性竞争,降低贴现利率,有的银行将贴现利率降到低于人民银行的再贴现利率,这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利率市场秩序,减少了银行的贴现利息收入,而且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票源质量下降,由此造成的法律风险也是不可估量的。还有的银行违反人民银行有关结算纪律和账户管理的规定办理贴现业务,为一些没有在本行开立存款账户的企业办理贴现;有的银行违规将贴现资金转入企业在证券公司开设的账户,或将贴现资金转入融资公司、投资公司账户;有的银行则将贴现资金转入个人储蓄存款账户等等。

4.票据欺诈风险。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作为一种低风险业务,银行间竞争激烈,同时还存在地下票据市场拉票,中间掮客拉票,企业间资金调剂等现象。因此贴现票源难求,有时银行往往会违反制度规定在未收到查询回复的情况下给予贴现便利,如果客户恶意欺诈,会造成信贷资金损失。另外,即使实行了查询,由于答复行一般只答复曾开出查询所述银行承兑汇票,但并不能肯定查询行所持汇票就是答复行开出的那一份,真伪仍需自辨。因此仍存在克隆银行承兑风险。

三、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与防范

1.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信贷资金风险控制机制,要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列入信贷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授信管理,从签发汇票的环节上控制承兑风险。严格控制承兑总量,防止过量承兑造成的承兑风险;建立银行承兑汇票信贷承办人负责制和审批制,承办人要认真审查承兑申请人的交易合同是否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审查承兑申请人的资信情况,对符合条件可以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申请人,必须签订银行承兑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且还应该要求承兑申请人提供抵押担保,若该笔银行承兑汇票款项转为逾期,信贷承办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建立监测每一个出票企业经营风险的预警系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跟踪检查,建立健全承兑汇票保证金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金融风险。

2.要建立严密、科学、规范的会计内部控制系统。银行承兑汇票属于重要票据,在整个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流程中,潜藏的内部风险点主要有会计签发、信贷审查、临柜复审等环节,由此,银行内部控制管理就应当包括信贷内部控制管理、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等各个环节。应加强会计部门独立的防范风险、检查监督作用,而不仅仅起到银行会计核算作用。对于会计部门来说,应该加强对银行空白承兑汇票的管理,逐步地用计算机签发汇票代替手工签发;同时,会计部门要加强会计检查辅导工作,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作为一项重点业务进行检查,及时堵塞漏洞,防止经济案件的发生。

3.各商业银行在全面了解银行票据业务相关操作规程和制度规定的前提下,以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环节、贴现环节为主线,加强审计,持续加强票据业务合规性管理。同时,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分析能力,加强其工作的责任心,促使其把握好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和贴现等诸环节。

4.人民银行要建立和完善机构和人员准入管理制度。对票据融资业务经营机构准入条件、审批管理程序作具体规定和要求,包括机构筛选、系统培训、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负责人资格审查及内控制度建设等。商业银行要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要求,严格按程序审批和办理贴现业务。

5.统一业务操作和监控系统。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风险控制机制、分析决策机制。保证整个业务过程处于有效监控之下。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跨联行系统、全国统一的银行承兑汇票查询系统中心,这是一个对防范票据欺诈风险非常有效的办法。

6.实施“限额管理,票据移存”。商业银行上级行要定期对各分支行核定最高持有票据余额,要求其将超出核定限额部分按照“先进先出”的统一原则及时移存至上级行票据营业部。加强控制管理,降低可能发生风险的程度。

收稿日期:2012-04-29

作者简介:苏春余(1958-),男,副教授,硕士,从事金融理论与实务研究。

上一篇:企业内部控制运行中的成本与效益问题研究 下一篇:商业银行金融审计组织体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