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疮术后脓肿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时间:2022-10-02 05:42:45

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疮术后脓肿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疮术后脓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48例痔疮术后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肛周脓肿一次性切开引流根治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及肛塞马应龙痔疮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3 d、7 d的VAS评分;比较术后创面水肿消退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 d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d、第7 d时,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痔疮术后脓肿;疗效;安全性痔疮是直肠底部及周围粘膜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静脉团,又名痔疾或痔核,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有文献报道,痔疮在各类肛肠疾病中约占87.25%[1]。痔疮一般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但是往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各种微创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痔疮,但是其术后发生肛周脓肿的比例比较高[2]。本研究对74例痔疮术后并发肛周脓肿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旨在观察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行痔疮手术后并发肛周脓肿的患者148例,其中男性101例,女性47例;年龄29~68岁,平均(45.5±16.8)岁;病灶分布:低位脓肿44例,高位脓肿56例,后位脓肿48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损害、糖尿病、精神障碍及免疫系统疾病等并发症[3]。将1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采用传统的手术引流,即一次性切开引流根治术。具体方法如下:常规消毒铺巾,骶床麻醉或局麻后,消毒肠腔。在超声引导下或触诊脓肿波动明显处,在近处沿肛周放射方向做一梭形切口[4]。将脓液及坏死残留物清除彻底,再仔细探查脓腔及周围组织情况,最后使用双氧水及甲硝唑溶液冲洗伤口,置入凡士林纱布作为引流条。

1.2.2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即在患者便后采用中药外洗坐浴,20 min/次。具体中药组方如下:生甘草10 g、防风12 g、荆芥15 g、苦参20 g、金银花30 g、连翘30 g、透骨草30 g、马齿苋30 g、苏木30 g、蛤蟆草30 g。将上述药材加清水1000 mL后火煎,浓缩至400 mL[5]。坐浴完成后,清洁并使创面干燥,使用1枚马应龙痔疮栓(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2021461)塞入。5 d内换药,清除分泌物及坏死组织,使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3 d、7 d的VAS评分(疼痛指数):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水肿消退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指数比较结果,见表1。

表1显示,术后第1 d两组患者疼痛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指数在术后第3 d及第7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水肿消退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结果,见表2。

表2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水肿消退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2.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创面大出血、感染及肛瘘等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痔疮在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治疗创伤较大、疼痛时间较长,需要较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并且容易造成患者大量出血,也延长了住院时间,不仅给患者身体造成痛苦,而且也影响了术后的工作与生活,增加了医疗费用[6]。近年来,随着外科微创技术在临床多学科的普及,该技术也在痔疮手术治疗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术后仍有较多患者并发肛周脓肿。

治疗肛周脓肿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切开引流术,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可减少脓肿向周围组织及深部蔓延扩散的几率。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及本研究结果,以下几个方面须在手术时引起注意:①正确处理原发病灶及内口,这直接决定了手术的成功与否。内口大多位于肛隐窝处,其周围的肛腺及其导管大多处于感染状态中,在切开内口时,应完全彻底清除感染周围组织[7]。内口切开后需进行扩大处理,以便彻底清除感染灶。②确保创口通畅引流,主切口远端应位于脓肿最低处,并适当向外延长,切口可处理成梭形,以便于引流通畅及肉芽组织正常生长。皮桥应

本研究在手术切开引流治疗脓肿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熏洗时药物可通过肛周皮肤粘膜渗透而吸收。痔疮术后脓肿采用切开引流后,肛周皮肤粘膜及软组织出现炎症及损伤,屏障功能下降,加快了药物吸收速度。并且可以同时发挥药理治疗与物理温热的双重作用,通过刺激体内多个器官系统而发挥作用,降低了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缓解炎症渗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使水肿消退,改善局部营养和全身状况[8]。而且中药熏洗时,可清洁局部创面,使感染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另外,本研究在中药熏洗后肛塞马应龙痔疮栓,该药含有多种中药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及止血生肌的功效。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3 d及第7 d时的疼痛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水肿消退时间及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创面大出血、感染及肛瘘等严重不良反应。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疮术后脓肿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冷炎,周建华,丁文斌.中药熏洗治疗病的研究近况[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29(11):53-54.

[2]丹.肛周脓肿30例脓液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0,30(7):39-41.

[3]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4.

[4]胡孝清.中药坐浴洗浴及用于混合痔术后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19(1):82.

[5]王永杰,林湘涛,叶楠琴.马应龙麝香痔疮栓用于肛肠手术的疗效观察[J].医药导报,2007,26(7):763.

[6]朱翔.马应龙麝香痔疮栓治疗肛窦炎50例[J].医药导报,2006,25(1):45.

[7]何映,李继洪,潘经媛,等.马应龙麝香痔疮栓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J].医药导报,2006,25(4):285-l286.

[8]肖天宝,姚媚芳,赖象权.龙珠软膏促进肛瘘术后创口愈合50例[J].医药导报,2006,26(9):924-925.

上一篇:麻醉科SCI期刊投稿推荐分析 下一篇: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老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