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02 04:46:36

河南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 要:对外贸易一直是河南省经济发展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与位列全国第五的经济大省地位极不相称。外贸控制力和竞争力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当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河南省的对外贸易受到极大的影响,发展更加缓慢。本文研究分析了在此背景下河南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以期对促进河南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而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有所启示。

关键词:外贸;发展;问题;控制力;对策

河南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对外贸易发展严重滞后,突出表现在三低,即外贸依存度低、出口总量低、出口商品层面低。目前,河南省进出口仅占全国总量的0.6%,外资占5.3%,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不足1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是进出口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往往被用来衡量国家、地区或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2010年,河南出口总值为177.9 亿美元,在 GDP中的比重仅为 5.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0.6%,过低的外贸依存度说明河南尚未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尚未利用外部资源为本地经济发展助力。

一、河南对外贸易总体发展形势

自中国加入 WTO以来,河南外贸一直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在“十一五”期间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5年间共实现进出口总值713亿美元,实现出口总值436亿美元,实现进口总值277亿美元,分别比“十五”期间进出口、出口、进口值多了462、275、187亿美元,分别是 “十五” 期间进出口、出口、进口值的2.8 倍、2.7倍和3.1倍。2006年河南外贸出口增速为31.6%,比全国平均增幅27.2%仅高4.4个百分点,进口增速为19.9%,低于全国20%的平均增幅,在中部六省中尚处于中游水平,这不但与河南促进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还将大大影响“十一五”时期河南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河南对外贸易现状及问题

我国2006年全国生产总值达到了209407亿,对外贸易保持持续稳定增长,进出口总额突破17606亿美元,按照7075的人民币基准汇率计算,外贸依存度超过65%。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内需的增长、资金的引进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缺一不可,但对外贸易一直是河南经济发展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1.各地市对外贸易发展不均衡。河南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的种类比较丰富,近年来进出口产品中五金、建材、化工类商品较多,机电、高新科技产品出口猛增,资源性商品、初级加工制成品的成交持续下降,河南出口一直以来以沿黄城市带为主,主要原因是这一区域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经济相对发达,而出口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开封、驻马店、信阳等市是传统的农区,工业基础薄弱,农产品附加值低,近年来河南主要外贸数据反应河南省内各地市出口差距拉大速度明显加快。

2.企业缺乏贸易风险控制力。河南企业目前的出口地仍为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尽管这些地区的经济情况变化不大,风险评价的差异也不大,但伴随着河南外贸业务区域的扩展,面临的贸易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由于近年来欧美法倾向于对消费者的保护,只要消费者遭受损失的事实存在,不管厂家是否有疏忽都会被判败诉,甚至经常出现天价赔偿,不少企业因为产品责任问题在欧美市场成为被告。企业利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的意识普遍还比较薄弱,有待进一步提高.

3.外贸人力资源控制力较低。河南外向型企业的发展,直接拉动了社会对涉外经贸人才的需求。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目前还存在这劳动力人事制度不规范,福利待遇不稳定,工作环境条件差等种种问题导致人才市场上却出现了外贸本科以上高学历学生没有大中专生抢手的情况。还有诸如服务贸易相对货物贸易的发展严重滞后、出口产品位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低、加工贸易发展缓慢、思想观念落后,外贸配套改革不完善,阻碍了河南对外贸易的发展等因素导致了以上状况。

三、改进河南对外贸易现状的对策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举措。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对夺取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树立名牌意识,培育更多的出口品牌。市场经济条件下,谁拥有名牌谁就掌握了竞争主动权。“印牌”、“贴牌”经营在河南省对外贸易中普遍存在,既不利于河南的经济发展,也不符合河南的贸易利益。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走以规模创品牌、让更多的河南品牌产品走向世界,以名牌效应提高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

2.建立并完善适合河南外贸发展的人才战略体系。大力发展河南的高等教育事业,加快培养外贸专门人才。在省内高等院校中,择优选择一些外贸专业进行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条件成熟时可以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同时应采取选派外贸专业人员到科研院所进修、培训和攻读学位等各种形式,大力培养河南外经贸建设事业急需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建立并完善渠道多样、制度健全的选拔和使用人才的运行机制,达到以事业前景、感情、政策吸引和留住高层次外贸人才的目的。

3.大力推进产业招商及贸易服务。结合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产业振兴规划,加强产业政策与招商引资政策协调,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外来资本投向就业容量大技术扩散效应强示范带动效应好资源环境消耗低的产业;鼓励外资投向现代农业,开发农业生态资源;鼓励外来投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区域总部营销中心和生产基地,延伸产业链条支持企业通过利用外来资金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引进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实现承接产业转移和推进产业升级同步。以发展服务贸易提升货物贸易发展质量,实现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4.政府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展循环经济。当前河南各级政府应讲树立开明、开放的思想意识,实现由外贸管理为主向外贸服务为主的转变。清理与WTO规则不相符的文件和规定,尽快地构建外经贸的经营监管体系,加强海关的监管能力,严厉打击走私,维护全省市场的公平竞争,以保证河南外经贸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抓住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外贸发展的方式,推动综合交通枢纽基地建设,改善对外开放的区位条件,降低物流成本,扩大国际贸易规模,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内陆开放政策环境优势的形成,努力打造最具活力、最有吸引力、最富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殿敏.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03).

[2].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外贸又好又快发展[N].宁波日报,2009/10/29.

[3]张彤.全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积极拓展国际市场[N].经济日报,2010/01/12.

上一篇:央企面对国资委竞争绩效的治理 下一篇:浅论企业秘书的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