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路径

时间:2022-10-02 04:22:56

谈艺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路径

一、打破传统的师资结构,引进专业设计企业的专家到学校授课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和具体实施目标培养的执行者。因此,完善合理的教师结构是完成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目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教师基本都是高校专职教师,师资结构相对单一,具有鲜明的理论性色彩和社会实践性不足的显著问题。而这成为了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所培养的学生脱离实际、不适应社会实际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对装饰结构、施工工艺及工程造价等实践环节的匮乏,已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的“软肋”。故此,师资结构需要重新组构,使之更加完善合理。其中一个重要的实效性措施是:引进专业设计企业的专家和社会工程实践人才到学院进行教学。例如,会展材料与施工技术、水电路以及照明设计、装饰工程预算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些来自企业一线的建筑工程师、城市规划师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他们的授课既不会是传统的书本知识,也不会局限于课堂的传统模式,更多地是带领学生去公司参观,去市场考察,更多的授课案例来自公司的实际项目。他们给学生提供实际工程中最新最快的信息资源,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与社会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增长实践经验,了解公司项目的运作、管理、设计程序等。实践证明,引进设计企业的专家讲学授课能打破一些陈规旧律和条条框框,比兄弟院校之间的学者互讲的途径更具实效性和实用性。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而艺术和技术都需要长期的实践来完成,空洞的理论是没有说服力的。

二、改变学科考试的传统模式与考核标准

课程考试无疑是学院掌控和了解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高等院校的课程大多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点的考核,这是一种最典型的传统考试模式。用功努力看教材、背教材的学生大多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如果考试方式不改变,题型、内容以及主评方不改变,所谓教学接近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从考核方式、评分手段和评分标准上进行变通是极其必要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比较特殊,实践性很强,考核并非只有卷纸。考察、汇报讲述、实际测量、试验、作品制作、作品陈列展示等都是重要的考核方式。相关课程应采取学院和设计企业专家共同考核和评分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有学院观点的评分也有企业实际的评分,那么学生的成绩是在专业知识和市场实际要求双重标准下加以衡量和考核出来的,能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甚至我们可以更大胆地尝试,一些课程的考核方式与成绩判定标准直接由设计企业来执行,考核地点也在企业。企业无疑是判定学生是否是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最终证明人,是最有发言权的。这里没有否定学院教师的学术权威,只是彼此评判的标准和角度不同,相比较而言,企业更现实,更客观,打破一切由校方判定的“长官意志”模式。

三、强化实习、见习、进修的几个环节

(一)实习实习,是指学生到企业实践学习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从事具体的专业设计相关工作。因此学生到专业设计企业实习进行“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专业设计公司的工作环境、设计流程、成本运作、岗位知识和能力要求等。实习不是短期的实践,是一个经常性的连续过程,是多次、有目的性、有计划性、循序渐进的不断地强化的过程。但是,学生的实习环节无论从学校而言还是从企业而言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学校的课时计划有限,企业的容纳能力有限等等,造成了学生实习过程的形式化,把实习变成参观项目,缺乏实效性,丧失了实习的真正意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盲目扩招不无关系,大部分艺术设计院校原先每班不到10人,现在每班在20人到40人之间。如此庞大的实习队伍,试问有几家设计公司有能力容纳?

(二)见习见习,是指学院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

高校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十分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学校有必要也有义务定期将这些年轻教师派到企业进行挂职见习锻炼。一方面可以增加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更多了解社会市场的实际动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种办法加强与合作企业的联系和沟通。东华大学、广州美院、清华美院、同济大学在这方面做得都很出色。年轻教师在专业设计公司得到了锻炼,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育质量自然会得到相应提高。提高教学质量不是喊的一句空口号,要落到实处,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三)进修进修,是指企业人员到合作的高校进行学习培训

企业的人员构成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来自于生产和实践一线的人员;二是来自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来自于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高等院校的系统的理论学习,因而只知道干活,缺乏系统的理论依据,因此也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故此,通过校企的合作,企业可以定期将一线的技术人员派到高校进行培训,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校企合作,合作的是双方,是相互的。受益的不只是学校,企业没有义务接受学院的实习和见习。企业的员工通过到高校进修而具备了更好的工作岗位能力,企业自然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壮大,那么对校方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校企合作掌控毕业设计环节

毕业设计创作和答辩是检验学生能否达到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最好见证。所以,毕业设计是一个要严格掌控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和答辩由校方和实体企业共同开发和完成,是很具有实用性的手段。毕业设计创作的题目由学校与合作的企业研究来提出,既可以是预计进行的实际工程项目,也可以是曾经完成的实际项目,或者是虚拟的。当然,实际的工程项目会更好些。实践证明:真实的设计项目效果很明显,虚拟的差很多。毕业答辩的成员是由学院和企业的相关人员共同组成,这种组成要注重实际,不能流于形式。目前不少学校的毕业设计和答辩也邀请某些企业领导和专家参与,但大多重于形式,企业人员缺乏切实有效的现场评价和指导,更多的是一种广告行为。我们要做的是真正要求企业从社会需求和社会实践的角度来审核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设计制图是否符合国家规范?材料应用是否合乎环保?合乎于市场供应?建筑规划是否符合政策法规?真正以行业和市场的实际要求给予客观的评价和必要的指导。国外高校的宽进严出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国教育的“菩萨心肠”和“妈妈情节”必须改变。

五、校企合作的产、学、研一体化措施

目前,利用优势互补进行校企合作似乎成了大家的共同点。企业的很多实际项目完全可以与高等院校进行广泛的合作,企业对市场的把握是最鲜明和快捷准确的,高校拥有最先进的科学的知识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开发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在学校内部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室”、“校企合作实验室”等途径可以让学生直接地参与项目的设计运作,了解市场现状,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和施工现场,更好地适应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同时,授课教师将企业的实际研发项目纳入教学之中,学生可以参与其中,增加实战项目经验。这种合作研发主要是两种途径。一是企业将实际项目投放到高校之中,广泛征集师生优秀的设计方案,设立专门的大奖赛,充分利用高校的优势资源;另一种是把高校优秀的设计专家和设计团队请来协助企业共同研发。此外,高校自身建立设计实体是很务实的举措。东华大学的“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广州美术学院的“集美设计公司”、鲁迅美术学院的“鲁艺装饰总公司”等都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道路上做出了成功的探索,搭建了一个从学校通往社会的平台。

六、把握校企合作的尺度和校企合作的对位关系

(一)在校企合作的相互关系中,学校要把握好尺度

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体,学院不能丧失教育的主体地位和责任,必须保持在教育上的主控地位。我们请企业参与课程、教学、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宗旨是使学校的教育更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与社会有更近的接轨,不是走企业化办学的模式,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曾出现过学校对于企业过度暧昧,企业过度参与的现象,导致企业管理学校的现象,结果造成很不好的社会影响。如江南某工艺美院,为迎合市场,开拓新专业,企业进入了该院的管理、教学、师资、就业等各个环节,完全把教育转换成了商业管理模式。学校似乎成了该企业的技工学校和盈利的一个方式。这是我们要坚决反对的,学校毕竟是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而不是为某一个企业服务的(技工学校和职工大学除外)。

(二)高等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要对位,不能错位

所谓对位,就是高校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企业要与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对应相一致,也就是说要“门当户对”。高校与高职、中专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大公司、小公司、私人设计工作室等企业对人才需求和岗位目标也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盲目地为了合作而合作,不能错位合作,必须对位合作。

七、结语

每年培养如此多的大学生,而企业却很难聘到需要的合格人才。这是对环境艺术设计概念的误解还是环艺教育体系过于追求学术的唯美,或是企业对人才需要的过于功利与世俗?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高校毕业就等于失业,已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作为高等学校,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寻找到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能力的综合性设计人才的根本问题。校企合作的几个有效途径和措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思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的高等学校在校企合作的几个环节上做到务实,必定能取得更具实效的结果。我们期待从事环境艺术教育和设计工作的同仁们能从各个角度来研究环境以及环境艺术教育的问题,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设计人才尽微薄之力。

作者:李丹 张治源 单位:东华大学

上一篇:大学毕业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刍议 下一篇:论机械类毕业创新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