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新入学中小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时间:2022-10-02 03:56:13

重庆市黔江区新入学中小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2009年重庆市黔江区新入学中小学生的结核杆菌感染情况,加强学校结核病的预防控制,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今后在学生中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黔江区2009年新入学中小学生10116人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入学学生PPD试验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22.77%和0.21%,中学生阳性率和强阳性率都高于小学生;乡镇学生阳性率高于城市学生,强阳性率比较城乡无差别。讨论 对新入学中小学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可以很好的防止输入性传染源在学生中引起的传播和流行。

【关键词】中小学 学生 结核菌素试验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382-02

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全年龄组结核菌感染率为44.5%,全国约5.5亿人受到了结核菌感染,结核菌感染率高于全球人口感染率为1/3的水平[1]。中小学生在我国的人口构成中占有极大的比例,所以了解结核杆菌在学生中的感染情况显的尤为重要。为了加强学校结核病的预防控制,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我中心于2009年11月份对新入学中小学生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黔江区2009年新入学中小学生10116人,其中小学生4478人,中学生5638人;城市4006人,乡镇6110人。

1.2 方法 采用Mantoux氏法,吸取0.1mL PPD试验液在受试者左前臂屈侧皮内注射,观察48~72h注射部位反应。皮肤硬结平均直径<5mm为阴性;5~9mm者为弱阳性;10~19mm者为阳性;≥20mm或

2 结果

2.1 中小学生结果比较 结果显示,新入学学生PPD试验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22.77%和0.21%。其中小学生和中学生的阳性率分别为20.17%和24.8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30.91,P<0.01),阳性率比较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强阳性率小学生和中学生分别为0.04%和0.3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10.30,P<0.01),强阳性率比较中学生高于小学生。(见表1)

表1 中小学生结核菌素试验情况

*X2=30.91,P<0.01** X2=10.30,P<0.01

2.2 城乡学生结果比较 结果显示,城市学生和乡镇学生的试验阳性率分别为4.62%和34.66%,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1242.32,P<0.01),阳性率比较乡镇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强阳性率城市学生和乡镇学生分别为0.20%和0.21%,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02,P>0.05),强阳性率比较城市学生和乡镇学生无差别。(见表2)

表2 城乡学生结核菌素试验情况

*X2=1242.32,P<0.01 ** X2=0.02,P>0.05

3 讨论

3.1从本次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我区新入学中小学生的总阳性率为22.98%,说明婴儿时期卡介苗接种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获得了免疫力,但由于接种卡介苗产生的免疫力只可维持数年,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力逐渐消失,因此对77.02%试验阴性的学生应考虑复种卡介苗,以维持其免疫力。

3.2 笔者从学习阶段和学生分布两个方面对本次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中学生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都高于小学生,可能与中学生的接种次数、自然感染机会均高于小学生有关;乡镇学生的阳性率高于城市学生,可能与乡镇学生的卫生条件低于城市,造成自然感染机会增多,以及乡镇学生接种率低于城市学生等因素有关;城乡学生强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比较接近,虽然自然感染几率不同,但患病几率无差别。

3.3 我中心结防所已经对检出的试验强阳性的学生进行了诊断,对确诊的学生进行了治疗。由此可以看出,对新入学中小学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可以早期发现学生中的结核病人,从而很好的防止了输入性传染源在学生中引起的传播和流行。

参考文献

[1]中国结核网,www.省略/KnowledgeDetail.aspx/id=44

上一篇:殷行社区居民人口结构与主要死因分析 下一篇:本溪市9930例城市儿童气质状况的调查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