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肛肠疾病莫忽视

时间:2022-10-02 03:39:21

肛肠疾病并非是成人所独有的,儿童时期,、大肠也容易患病。在小儿以先天性畸形居多,如果处理不当,对小儿生长发育会产生不利影响。常见的几种小儿肛肠疾病有:

先天性巨结肠 胎儿发育过程中,其直肠、结肠的黏膜下层和肌肉间缺乏神经节细胞,使病肠失去了有规律的蠕动,当宝宝出生后表现为不排胎便或胎便排出延迟,便秘呈进行性加重,腹部逐渐膨胀伴有呕吐,如不及时手术可发生结肠炎,甚至发生肠穿孔而危及生命。

先天性直肠畸形 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大约每1 500名新生儿中有1例。宝宝在出生24小时后不排胎便,在正常位置上没有发现,喂奶后会出现呕吐,吐出物为奶,并含有胆汁,以后吐出粪样物。腹部逐渐胀起,病情日趋严重,若未及时治疗,6~7天内即可死亡。另有一些患儿,在出生后不出现症状,到数周、数月后才有症状。

肛周感染 常见于新生儿及婴儿。由于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肛肠黏膜功能不完善,细菌易侵入引起感染。初期见到周围红肿,大便稀薄,次数增加,随之在肛周出现单个或多个脓肿,常伴有发热、纳减、呕吐及排便时哭吵,脓肿自行溃破流出脓液后症状减轻,若治疗不彻底会形成肛瘘,反复发作。

肠息肉 婴儿型息肉多数在出生几周后发病。患儿表现为腹泻,粪便呈黏液血样。由于反复消化道出血,可导致贫血和低蛋白血症。需改善营养状况和手术治疗。

功能性失禁 由脊柱裂、直肠外伤等因素引起。多在3~7岁发病,开始时有不自主的流粪,仅在白天活动多时出现,以后逐渐加重,睡眠时也有大便失禁,周围皮肤发红,有炎症改变。

直肠脱垂 由于先天缺陷或营养不良造成直肠脱垂,多发生于2~4岁的幼儿。最初排便用力时有淡红色肿块从脱出,便后肿块常能自行回缩。反复发作后,肿块必须在家长帮助下用手托回,如再继续发展,即使不排便肿块也会自行落出。患儿常有下坠感,大便次数加多,伴有尿频和烦躁不安,如果脱肛久不能复位,被嵌顿的直肠会充血、肿胀、出血,甚至坏死。治疗以保守为主,极少需要手术治疗。

(作者每周一下午有特需门诊,每周三、四、五上午有高级专家门诊)

小儿肛肠疾病的防治方法

☉ 家长不要给孩子用粗糙、新的、质地硬的尿布,可选择质地优良、柔软的尿布。婴儿贴身衣裤也要选择柔软的布制作,洗涤时必须将肥皂或洗衣粉反复冲洗干净,因为碱性物质容易灼伤婴儿皮肤黏膜。

☉ 婴儿在大便后,需用温水冲洗周围,或用新洁尔灭棉球擦拭。千万不要用纱布或粗糙的卫生纸擦拭。

☉ 家长若发现小儿肛周皮肤红肿,可用红霉素或洁霉素眼膏涂抹肛周皮肤,形成皮肤保护层,使肛周皮肤免受大小便的侵蚀。也可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次5分钟,每日1次。

☉ 对有直肠脱垂的小儿要给予饮食调理,避免长时间取蹲位大便。用中药五倍子、乌梅、荆芥煎汤,趁热熏洗,每日1次。

☉ 人工喂养小儿容易便秘,可加用8%浓度的糖牛奶并加喂果汁,可刺激肠蠕动。较大的婴幼儿加菜泥、菜末、水果、玉米粉粥、小米粥或麦片粥等。

上一篇:宝宝谨防 红眼病 下一篇:宝宝过了“预产期”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