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葬礼进行曲》探析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风格

时间:2022-10-02 02:51:54

从《葬礼进行曲》探析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风格

摘要:门德尔松是19世纪优秀的作曲家之一,本文即以门德尔松《无词歌》的第27首《葬礼进行曲》的创作特征为着眼点,从结构、和声等方面对其创作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探索门德尔松在体现传统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同时结合了浪漫主义的音乐创作风格

关键词:门德尔松 《葬礼进行曲》 音乐创作风格

一、门德尔松与《无词歌》

菲利克斯·门德尔松·巴尔托迪是德国作曲家,1809年出生在汉堡的一个文化气氛浓厚的家庭中。门德尔松从小就接受了严格、良好的艺术教育,先后师从于柏格、海宁、彻尔特等著名的音乐家。

《无词歌》是门德尔松最广为流行的钢琴作品,共八卷,每卷六首,每首都有不同的标题。门德尔松十分擅长把艺术歌曲的抒情性渗透在这些浪漫主义的钢琴小品中如《春之歌》、《威尼斯船歌》等,手法精致而柔媚并充满创新。

二、《葬礼进行曲》的创作特征

《葬礼进行曲》是《无词歌》中的第27首作品,作于1844年,属后期的创作,受当时各种哲学、人文思想及身边变故的影响,表现了一种沉重、肃穆的情绪情感和浓厚的悲剧色彩。

(一) 结构图示

引子(4)—A[a(4)+b(4)]—B[c(8)]—连接(4)—A1[a1(4)+b1(8)]—结尾(4)

e小:VVIIV6V7VII

(二)文字分析

这是一首展开型三段式,由引子、A乐段、B乐段、连接和再现段及结尾构成,调性为e小调。

引子4个小节,由2个乐节构成。三连音的节奏音型和低沉的音调营造了一种沉重、肃穆的气氛,具有“葬礼”的特点,同时又体现了进行曲的体裁。前两小节通过主和弦强调稳定性;后两小节音区提高并加入属和弦,进一步巩固调性。引子停在属和声上,形成音乐进一步发展的期待。这种“悲剧性色彩”的基调奠定了全曲的情绪、氛围。

呈示段8个小节,为双句对比乐段。第一乐句a呈示了主题,以柱式和弦的形式结合缓慢地速度构成艰难的向上攀爬的旋律,表现一种沉重、悲伤的情绪。后以Ⅰ—Ⅱ6—K46—Ⅴ的半终止结束。第二乐句采用了不同的音调材料展开,同时低声部构成的旋律进行与高声部形成呼应。在第10小节出现短暂向G大调的离调,最后属到主的进行完满终止了整个乐段。两个乐句体现了乐思的展开与发展,调性的统一、节奏的重复、和声的属主呼应都保证了乐段的统一和完整。整个呈示段表现了一种凝重、迟缓的情绪,犹如送葬队伍沉重、缓慢的脚步。

中段8个小节,是由呈示段材料派生展开的段落结构。属和声背景表现一种不安的情绪,旋律运用主题开始的同音持续到三连音的模式层层上行模进,结合渐强的力度表现了一种不安的情绪。伴随着力度的递增、音区的递高、和声节奏的逐渐密集,音乐情绪也愈加激动亟待爆发,终于在25小节ff的力度下,这种累积、酝酿许久的情感得以短暂渲泄。但随之旋律的下行模进又将这激动的情感理智地压抑了下去,在下属和弦上结束了整个中段。由于中段内部情绪的累积、澎湃、爆发、压抑是一气呵成的情感发展过程,因此不适合再将它划分出更小的乐句结构单位。

连接从属和声开始,与中段尾部和声形成连续的功能进行。其结构特征、材料特点均与引子相同。加入了下属七和弦的连接为再现段的出现作了材料与和声上的准备,强化了再现的必然性。

再现段有较大的改变,主要在和声配置、内部结构等方面,由4+8非方整的两个乐句构成。首先第一乐句a1在呈示段a乐句的基础上加厚了和弦层次,并随之通过引进并强化向平行大调的离调,增添了几许明朗的色彩,改变了音乐的性格和情绪,表现了化哀痛为力量的情感升华过程。第二个乐句b1为综合再现,在37—38小节中,和声上出现属七和弦的连续进行,到出现a小调的和声进行时加入引子的材料使得这个乐句内部结构有较大的扩充,形成8个小节的长度。

这些变化处理,是再现段的音乐体现出动力化的功能,并具有很强的综合总结的意义。尾声4小节,与引子遥相呼应,采用主和弦分解和pp力度和延音使音乐消失,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与追思。

三、 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风格

(一)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与浪漫主义风格的完美结合

《葬礼进行曲》的前半部分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悲观主义的情调、幽暗的色彩倾向等特征。门德尔松处于浪漫主义时期,或多或少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而《葬礼进行曲》就深刻地体现了其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由于受荻包特等人的影响,门德尔松确立了自己“纯粹”音乐的创作理念,他从古典乐派中汲取了创作的谐和、均衡而富于逻辑的思维。在《葬礼进行曲》中,传统功能和声的布局、浓淡相宜和声色彩的使用无不连续了古典主义的精神。可以说,他的作品兼有古典主义的恢弘大气和浪漫主义的温柔细腻。

(二)丰富细腻的内心情感与结构形式的完美统一

在《葬礼进行曲》中,作曲家并没有一味地沉浸于悲痛的气氛中,而是表现了一系列的情感变化过程。从悲痛到不安到压抑再到情感的升华都显示了情感与理智的均衡,也提供了门德尔松内心丰富情感的证明。而三段式的“呈示——对比——再现”的逻辑关系和结构原则就恰到好处地将这种丰富的情感变化过程展示出来,尤其是再现段的动力化处理,更是与作曲家所要表达的特定乐思相关联。通过《葬礼进行曲》可以看到,门德尔松在汹涌澎湃的浪漫潮流中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音乐创作风格。

参考文献:

[1]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易亮.门德尔松《无词歌》的艺术特征与教学启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李金菁.浅议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音乐风格的特性[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上一篇:论克莱斯顿《中音萨克斯管奏鸣曲》演奏版本的... 下一篇:永远的音乐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