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克莱斯顿《中音萨克斯管奏鸣曲》演奏版本的速度对比

时间:2022-07-20 05:04:34

论克莱斯顿《中音萨克斯管奏鸣曲》演奏版本的速度对比

摘要:克莱斯顿的《中音萨克斯管奏鸣曲》是所有古典萨克斯曲目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而各个演奏版本的速度有着比较大差异,通过五个不同时期的演奏版本的速度对比分析,确立最符合作曲家要求的演奏速度,对演奏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克莱斯顿 《中音萨克斯管奏鸣曲》 速度

自我国专业音乐院校开设古典萨克斯专业以来,推动了我国古典萨克斯管艺术的飞速发展。随着与国外交流活动的增多,越来越多经典的萨克斯管作品被介绍到中国。保罗·克莱斯顿于1939年创作的《中音萨克斯管奏鸣曲》就是最早被介绍进来的作品之一。该奏鸣曲是所有萨克斯曲目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国内外重大比赛的指定曲目之一,也是演奏家发行唱片或者举行音乐会曲目单中的常客。此曲被马歇尔·穆勒誉为是“萨克斯管与钢琴最成熟的作品之一”。

1906年克莱斯顿出生在一个纽约的意大利移民家庭,完全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作曲家,其创作风格有着新浪漫主义的倾向。也是优秀的钢琴家,不仅钢琴技巧高超而且有着难以置信的视奏能力,几乎可以准确地视奏所有音乐作品,还是管风琴演奏家。作为包括6首交响曲在内的大量作品的作曲家,在1938年和1941年克莱斯顿分别被授予古根汉基金奖和纽约音乐评论家协会奖。克莱斯顿是作品被广泛演奏的美国作曲家之一,使得他与同期的格什温、巴伯等人齐名。克莱斯顿的奏鸣曲是他作为一个钢琴家经常与萨克斯管演奏家塞西尔·利森合作的结晶。尽管此前有过数次小型演出,但是克莱斯顿认为1940年2月15日在纽约市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奏才是真正的第一次公演。克莱斯顿的奏鸣曲具有其一贯的创作特征,最显著的特征是善于使用各种节拍作为音乐表现的手段。其它特征是乐曲有着丰富的和声,基本不使用传统的功能和声;华丽的旋律虽然遵守特定的调性但并不总是与和声声部保持一致的调性关系;包括奏鸣曲式快板、三部曲式慢板、回旋曲式快板在内的传统奏鸣曲结构等等。

关于克莱斯顿奏鸣曲速度的问题比较复杂,并且距该曲诞生时间的36年后,也就是1975年,克莱斯顿还与让·玛丽·隆戴探讨过该奏鸣曲速度的问题。而克莱斯顿在给隆戴的信中写到:“整个表演和演绎都非常优秀,但是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的速度有点快了。但这不是您的原因,是因为我在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的速度标记着 =126和 =160。这个真实太惭愧了。”至于隆戴演奏的速度有多快?为什么克莱斯顿觉得他演奏得过快了?

不妨先对比一下不同时期的五位演奏家录音的速度,其中包括:阿巴多、穆勒、隆戴、福莫、须川展也。阿巴多的版本最特别,因为钢琴伴奏是作曲家本人,本人认为这应该是作曲家最满意的录音版本。穆勒和隆戴则是法国以及世界古典萨克斯管届最重要的两代顶级大师,而最后两位分别是当今最活跃的顶级演奏家之一。

首先,与阿巴多的版本相比,穆勒版本的第一乐章呈示部的主部主题的速度最快。但是穆勒版本的呈示部的主部主题与再现部的速度是一致的,而隆戴版本再现部的速度明显比呈示部的主部主题的速度要快得多。对于副部主题的速度,当今两位演奏家与他们的前辈的速度处理不一样。福莫与须川展也演奏的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的速度是保持一致的,而其它三个版本的副部主题的速度比主部主题的速度不同程度地放慢了。展开部的展开副部主题第二乐句乐谱上标记着“稍慢”(a shade slower),阿巴多的演奏是最慢,须川展也的演奏速度最快。整体速度最慢的是福莫的版本,而须川展也版本的整体速度最接近 =126。另外,当今两位演奏家福莫和须川展也的最快速度与最慢速度差值是最小的,而其他三位早期的演奏家的速度差值都比较大,其中阿巴多版本差值最大,但是呈示部与再现部的主部主题之间的速度差值最大的是隆戴的演奏。其次,第二乐章五个版本的速度都比乐谱上 =66要慢,包括克莱斯顿担任钢琴伴奏的阿巴多版本。而第二乐章B部分的速度要求是宽广一点(a little broad),但是五个版本都比此前A部分的速度要快一点。再而,第三乐章A主题速度最快的是穆勒和隆戴的版本,其他三位演奏家演奏的速度都与乐谱上标记的 =160相一致。主题之间的速度差值最大的是隆戴的录音版本。

为什么克莱斯顿觉得隆戴版本的速度过快?笔者认为也许是第一乐章主部主题之间速度差值过大,而第三乐章A主题速度过快和主题之间的速度差值过大,而并不是节拍器标记出了错,克莱斯顿对隆戴提出的意见可能是恭维而已。

由此可见,对于第一乐章的速度,最好恰当的整体速度应该是 =126。而对于结构内部的速度,笔者倾向当今演奏家的速度处理,保持主部主题之间和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之间速度的一致性。建议第二乐章的速度不要按照乐谱标记上的速度

=66来演奏,应在 =54至 =60之间,B部分速度要比A部分的速度稍快一些,但切莫过多加速,A再现部可以回到此前A部分的速度,抑可延续B部分的演奏速度。再而,第三乐章的速度切莫过快,建议在 =152至 =160之间,主题之间的速度差值不要过大。

总之,对于演奏者来说,在平时练习中,节拍器有助于速度的确定,而表演中速度的选择只能依靠演奏实践的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1][英]理查德·英厄姆编.剑桥音乐丛书萨克斯管[M].任达敏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Monica J.Slomski.PAUL CRESTON[M].London:GREENWOOD PRESS,1 9 9 4.

上一篇:简论莫扎特《安魂曲》的创作特点 下一篇:从《葬礼进行曲》探析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