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后位减压松解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

时间:2022-10-02 02:39:39

肛管后位减压松解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

关键词 便秘 手术 疗效观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便秘患者逐年增加,尤其出口梗阻型便秘,药物一般很难奏效,采用肛管后位减压松解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150例,其中痊愈126例,好转16例,无效8例,有效率95%。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150例,以直肠前突、直肠黏膜松弛、耻骨直肠肌肥厚为主要病理特点。本组病例均行直肠指诊、直肠镜检、排粪造影、结肠镜检等检查,诊断明确。其中男32例,女128例;年龄20~70岁,平均36.6岁;病程0.5~40年,平均3.6年。直肠前突42例,直肠黏膜松弛53例,耻骨直肠肌肥厚22例,有上述2个病症23例,有上述3个病症10例。

治疗方法:⑴肛管后位减压松解术:行骶麻或局部浸润麻醉,将左手食指伸入肛管内,在6点处距肛缘1.5~2cm处,切一小口,伸入纹式钳,挑出部分内括约肌,剪断,然后左手食指、中指同时插入肛内,检查松解程度,以容纳4~5指为宜,如松解后不能容纳4~5指,可指诊耻骨直肠肌,如此处有勒指感,考虑合并耻骨直肠肌肥厚,可给予挂线治疗。然后修剪创面呈V形以利于引流。⑵肛管后位减压术后,镜检和指诊再次判断、直肠情况,合并其他病变再次给予处理,以提高疗效。①直肠前突:要配合黏膜结扎术,前紧后松,增加肛管的顺应性。②直肠黏膜松弛:配合直肠黏膜柱状结扎及硬化剂注射术。③耻骨直肠肌肥厚:配合耻骨直肠肌部分切断术或挂线术。

术后处理:术后PP粉坐浴,两天换药1次,1周后给予生肌散外敷,伤口一般3~4周愈合。然后半个月复查1次,顺便给予手指扩肛。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便秘症状消失;②好转:便秘症状改善;③无效:便秘症状无改善。

结 果

疗效:150例患者中,痊愈126例,好转16例,无效8例,有效率95%。

讨 论

出口梗阻型便秘是、直肠解剖生理功能异常导致的排便困难,人群中患病率约15‰。以往由于多种原因,对该病认识不足,多被认为“习惯性便秘”,给患者服用润肠和导泻剂虽暂时缓解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痛苦。

临床上凡是结直肠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而以功能改变为特征的排便障碍都称为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两大类[1]。出口梗阻型便秘是指直肠远端或肛管处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梗阻、狭窄或肌肉痉挛等引起的排便过程的不顺利[2]。肛管减压术就是切断或部分切断引起肛管狭窄的肌肉,减轻或解除肛管紧张度,使肛管在不引起失禁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松弛,使肛管及口径变大,以利于粪便顺利排出。直肠环呈U型分布在直肠周围,后位肌束较厚,从后位切开,只切断了部分内括约肌或耻骨直肠肌,不会引起失禁。内括约肌为不随意肌,具有消化道环肌层的固有特性,即易痉挛。特别是肛管位于消化道出口处,一般有害刺激,如药物灌肠、肛隐窝炎、痔核以及直肠炎等,已引起内括约肌痉挛。如果内括约肌持续痉挛,将使肌肉组织的结构发生改变而导致永久性痉挛以及肛裂、狭窄等病理变化[3]。出口梗阻便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内括约肌痉挛或耻骨直肠肌肥厚、直肠黏膜松弛阻塞门引起的,即使部分切断内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也不影响自制功能。在术中剪断内括约肌,松解肛管至局麻状态下可容纳4~5指,如仍不满意,再稍剪断部分耻骨直肠肌肌束,既松解肛管又不引起失禁。术后少数患者会因肌肉剪断、新的肌肉连接未建立而出现渗液现象,经术后随访一般3个月后渗液消失。手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操作简单,手术损伤较小,效果好,值得在基层推广。

参考文献

1 喻德洪,金黑鹰.慢性非特异性便秘的若干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12):705.

2 方仕文,王华育,刘宝华,等.出口梗阻便秘病人盆底形态研究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12):722.

3 吴存亮,刘佃温,魏淑娥.现代直肠病学[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57-58.

上一篇:酪酸梭菌活菌片防治肺炎合并腹泻疗效观察 下一篇: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