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课堂上,放飞“个性”

时间:2022-10-02 01:37:48

在美术课堂上,放飞“个性”

近日,读了一篇名为《着力培养“出格”的人》的文章后,感触颇深。特别是文章开篇的那一则广告词:“你处处和别人不同,你实在是有点‘出格’,如果在那儿得不到认同与赏识,那么何不到我们这里来,因为这里就要你这样出格的人。”从这则广告词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社会需要“出格”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社会进步的领头羊,也是人们前进的风向标。那么,这样的人何处来?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从教育中来”。然而,传统的教育常常以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评价体系进行统一的授课训练。这样,学生在这“统一”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充满生机的“个性”。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摒弃“统一”的准则,在学生刚踏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要尊重、保护每一位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从而让他们在充满阳光雨露的世界里茁壮成长。本文就美术学科的教学作一点尝试,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在教师的引导中,说出“个性”

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绘画几乎是所有孩子都喜欢的一种表现方式。虽然这种喜欢是一种原始的、本能的、浅层次的, 但孩子们却能从绘画的过程中感受到满足,体会到快意。尽管这些孩子有时只是凭着自己的“随意”进行绘画的,尽管这些孩子有时以模仿画为主,尽管这些孩子有时缺乏自己的独立思维,但他们已有初步的认知,已有朦胧的且属于自己的个性。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针对孩子们的现状,给孩子们一个说的机会,让他们在说的过程里拓展思维的空间,明确自己的意向。

例如《冷色与暖色》的教学。“冷色与暖色”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非常抽象,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体系,还没有用“色彩”来表示“冷与暖”的体验。为了让学生们能轻松地了解“冷与暖”相关的知识,于是,我将课堂延伸到他们的生活中,即带领他们去感受绿色的原野,去感受蓝色的海洋,去感受火红的太阳……然后基于学生的观察感受,我让学生说说这些色彩给自己的初步感受,有的说看到“火红的太阳”我感到特别温暖,有一种想拥抱它的感觉;有的说看到火红的辣椒,我感到热血澎湃,活力四射;有的说看到“绿色的原野”,我感到身心特别舒畅,感到生命充满活力;有的说看到绿色的兰花,我感到心旷神怡;有的说看到“蓝色的海”,我感到有点冷,感到无法走进它的内心……当孩子们一个个地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时,我知道,冷与暖已在他们心中生根,已成为他们个性的组成。

二、在学生的活动中,比出“个性”

没有舞台,就没有芭蕾;没有水池,就没有泳者。同样,没有活动,就不会有学生个性的展示。每一位小学生都有好动的性格,好胜的心理,如果我们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孩子们的这些特性,让他们去比、让他们去论、让他们去评、让他们去创,我想一定能激发他们内在特质——个性。为此,在美术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提供学习、创作的活动氛围,让他们在自己的舞台上画出自己的精彩。

例如“指印画”的教学。为了让孩子们在“指印画”中充分秀出“自我”,我在教学时,给孩子们一个充分展示舞台:首先,我进行示范,在一张白纸上印出自己的指印,然后根据指印大小、方位,机智地添加几笔,使得指纹变成了鸡呀、虫呀、猪呀、鱼呀……孩子们看到此情景,兴趣空前高涨起来,一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布置了学习任务:看谁能印出、添出的物体最多、最像、最美。于是,孩子们便忙碌起来,不一会儿,孩子的白纸上出现一幅幅充满生命灵动的画面:“小鸡拉马车”、“蝴蝶水中飞”、“青蛙三条腿”、“老牛戴眼镜”……面对这些充满稚气的作品,孩子们笑了,我也笑了。

三、在知识的汲取中,完善“个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参与多种美术活动,要让他们尝试各种工具与材料的运用,要让他们经历作品的创作过程,以此来丰富他们的视觉、触觉和审美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最终让他们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从这一点来说,学生已经获取知识的多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他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为此,我在教学时,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们在喜闻乐见中习得真知,完善自我。

例如《画感觉》的教学。“感觉”,从语言的视角来说,它是一个虚无飘渺的东西,既看不到,又摸不着,更何况让学生去画呢?为此,我在教学时,首先从“感觉”的知识角度出发,让学生有一个对“感觉”的理性认识,即通过师生的交谈来引导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的所经历的“感受”,当学生说不出具体感觉时,我通过多媒体出示“葡萄、桔子、烤鸡、辣椒……”等食物,让学生说说吃过这些食物后的感受;接着,我又让学生分别去触摸石块、铁片、棉布等物品,再让他们说说各自的感受;再接着,我又播放一些乐曲,让学生说说自己听后的感觉。这样学生们在“吃”、摸、听的过程中,“感觉”渐渐丰富起来,最后,我让学生将自己最深的感受用画笔给表现出来,或许因为有了知识的铺垫、有了经历的承接,学生们的思想得到了打开,激情得到了点燃,个性得到了张扬,创作的欲望也强烈了……于是学生们一个个拿起画笔,尽情地描绘着心中的“感受”。

总之,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我们教育世界尽情飞扬。

上一篇:浅谈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 下一篇:中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误区及科学设计的依据和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