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

时间:2022-10-02 01:08:02

计算机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

1注重专业特色的设置从而迎合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

我国的大多数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中都加入了计算机相关的类别,而高校在人才竞争中为了更好的取得优势都更加注重对于质量的培养,同时,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极大程度的迎合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计算机专业类别在我国也属于重点培养的产业,应充分迎合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紧紧围绕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一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专业设置方面,创出自己的品牌,获得竞争优势。二是充分利用了当地的互联网产业以及特色产业等培养出了新型的教学课程,其中对于专业特色的定位也使人才的培养更加具有竞争力,同时,计算机教学体系也在进一步的加以改进和完善,这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高校的课程设置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

在进行工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于课程的设置需要参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进行相应的设置,同时用人单位也会对毕业生的能力和学习质量进行相应的反。但在很多高校教学中,对于实践能力与实际的要求依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中主要表现在对于工程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并且在进行团队合作时缺乏足够的创新,因此就必须要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加以有效的解决,而课程设置中加入了课堂实践后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很大的作用,以实现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境一体化、教学案例与项目内容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一是增加综合实战项目。整合优化专业基础课,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增加综合项目实战,提高实践学时比例。二是强化顶岗实习,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项目经验,实现了学生学习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三是密切产学合作,注重软件新技术、新规范、新方法的引进,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探索有效的能力培养模式和途径。

3挖掘教师潜能,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一个优质的教学团队能够更好的建设出高质量的学科课程,并且多元化的教师队伍也是目前教学的整体要求,很多学校都将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教学建设的重点内容,在充分的挖掘教师教学实践潜能的同时,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也会相应有所提高。按照行业技术标准,通过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选派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或进修、聘请企业一线技术、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等措施,组建了一个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高校在聘请教师的同时,也要鼓励教师们积极的申请教学专利,并且让教师鼓励学生们更好的参与到教学实践当中。而教学和科研等内容也要逐步的进行,这样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4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重视对知识掌握的监控,缺少对实践环节的监控;重视对课堂和校内学习的监控,缺少对校外实习的监控;缺少企业、行业等社会方面的参与。改变这一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定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并将标准和规范作为教学过程实施和考核的依据。二是建立了适应创新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考核评价体制,将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能力考核与行业权威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技术能力考核与职业素养考核相结合。三是注重对实践环节的动态的过程监控。将实验、课程设计、校内项目实训和校外实习作为考查学生专业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四是引入政府、企业等社会力量的参与,把企业高级工程人员纳入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项目实训的指导以及校外毕业实习的监管,多管齐下更利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岗位的对接。

5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定位好专业发展方向、突出行业特色是提升培养人才特色和质量的前提,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是工程人才能力培养的基础,建设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作者:胡乐 单位:开封大学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应用分析 下一篇: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项目实战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