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原因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10-02 12:35:28

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 说明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类型,从内、外部因素两方面对各类路面破损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从材料选用、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了预防措施,分析了常用的几种沥青病害处置方法。

[关键词] 沥青路面;早期破损;防治措施

[Abstract] Illustrates the types of damage of asphalt pavement and analyzes the seasons of damage of asphalt pavement from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on from three aspects of material selec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nd analyzes the disposal method of the damage of asphalt pavement.

[Key words] asphalt pavement;early damage;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据相关资料统计,截止2012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9.56万公里,这其中沥青路面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沥青路面结构的早期破坏问题也日益突出。调查表明,许多公路通车一至两年以后,甚至不到一年,其沥青面层就产生了大量麻面、松散、掉粒、唧浆、坑洞、网裂等破坏现象,结构内部剥蚀程度相当严重。

2 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类型及产生原因

2.1裂缝类

裂缝主要表现为龟裂、网裂和各种形式的纵横裂缝。路面裂缝使雨水很容易渗入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面层、基层甚至土基内部,形成对路面的浸泡,降低了路基、基层的结构强度和面层的耐久性。

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又可分为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两大类。荷载型裂缝主要是沥青路面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而产生的裂缝。非荷载型裂缝主要是温度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温度收缩裂缝一般起始于温度变化率最大的表面并很快向下延伸, 且随着时间的增长、沥青的老化, 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逐年降低, 温度收缩裂缝也随之增加;温度疲劳裂缝由于环境气温反复升降,在沥青面层中产生的温度应力日复一日地反复作用在沥青面层中,沥青面层产生疲劳开裂。

2.2 变形类

沥青路面变形类破损主要包括车辙、波浪、拥抱。车辙主要出现于行车轮带处,是路面结构及土基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及结构层中材料的侧向位移产生的积累所形成的永久变形。车辙的产生主要是在高温和荷载的综合作用下,荷载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极限,使流动性变形不断积累,形成流动变形和失稳性变形。

波浪和拥抱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沥青面层过厚、热稳定性差、面层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强度低,在车辆荷载水平作用下产生推移,形成高低不平的波浪形变形,严重时形成拥抱。

2.3 松散类

松散是由于沥青混凝土表面层中的集料颗粒脱落, 从表面向下发展的渐进过程。集料颗粒与裹覆沥青之间丧失黏结力是颗粒脱落的主要原因。

2.4 泛油类

泛油是沥青从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和下部向上移动, 使表面有过多沥青的现象。油石比偏大是出现泛油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高温季节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后,如沥青与矿料的黏结力不足, 沥青很快就会从集料表面剥落并向上移动,也会产生更严重的泛油现象。

3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预防

预防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出现,主要从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施工控制这三个环节入手。

3.1 材料的选择

在寒冷、阴湿地区,要选用稠度小、针入度大和低温延度大的沥青,以提高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骨料优先选用碱性石料,且级配良好、针片状含量少,当采用酸性石料时,必须掺入抗剥离剂等活性物质,改善石料和沥青的粘附性;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尽量采用改性沥青,提高沥青的粘度和稳定性。

3.2 路面结构设计

对于沥青面层的设计,最主要的是要选择合理的沥青面层级配类型。按照美国对Superpave和SMA的综合研究,对沥青混合料要求目标空隙率控制在4%左右。但一般认为,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控制在3%~5%的范围内是适宜的,这可同时兼顾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至于空隙率与构造深度的矛盾,可以考虑同时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和改性沥青。

3.3 路面施工要求

由于施工工艺和程序控制不严格造成的路面缺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路面离析和不均匀严重,这样容易造成局部渗水,使路面出现病害;二是施工中压实不足,由于片面追求平整度,不能在温度较高的时候及时压实,不敢采用轮胎压路机,这样就造成了路面表层看起来很平整,通车不久就很快衰减;三是施工污染。沥青面层一般分为二层或三层,施工中把路面底层弄脏了,造成了层与层之间形成不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降低了路面结构层的承载能力。

因此,一定要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程序,保证沥青混合料压实度、厚度及平整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有条件的话可采用大动力机械拌和设备,以便更好做到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油石比控制准确。

4 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处治措施

目前,国内外对沥青路面小面积早期损坏的修补方法有:传统修补方法、红外辐射修补方法及热辐射加热修补方法。

4.1 传统修补方法

传统修补方法是先划出所需修补坑槽的轮廓线,沿轮廓线用切割机切割至坑底稳定部分。然后用风镐、液压镐或铣刨机去除沥青路面的损坏部分, 将开挖后的沥青块、尘土、废渣清扫,废渣的清除要见到稳定面为止,同时将坑边四周的杂物清理干净。接着,喷洒粘层油,采用的粘层油可用改性乳化沥青或石油沥青,用量一般为0.4kg/,用手工或小型机具喷洒进坑槽及坑槽周边。最后利用综合养护车在现场拌制沥青混合料并将其填入坑槽, 摊平后用压路机压实。

4.2 热辐射加热修补法

热辐射加热修补方法是利用辐射加热技术来加热损坏的沥青路面,然后在补充些新的沥青混合料、摊平、压实。该方法类似于再生路面,这是因为两种方法都会利用原路的废旧沥青混合料,不同于再生路面的是,热辐射加热修补法没有将新的混合料与旧混合料混合,而是采用加热的方法将二者结合在一起。

4.3 红外加热修补法

红外加热修补是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加热红外线辐射板, 利用红外线辐射加热损坏路面, 然后摊平并压实。这种方法与热辐射加热修补方法相似,只是加热的方式不同。

综上三种处治方法,后两种方法虽然无废弃旧料, 环保性较好,但由于没有对原路面结构进行深层处治,不能对病害进行较为彻底的处治。

5结语

沥青路面技术及新材料日新月异,为解决我国沥青路面早期破损问题,我们必须在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材料、认真总结自身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拓进取、深化研究。

参考文献:

[1]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2]邓学均.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沈金安.改性沥青与SMA路面[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陈荣生,俞建荣,唐蓓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分析及其防治措施[J].江苏交通工程,1999(专刊).

[5]杨立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研究-路面性能评价、预测子系统[D].南京: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

上一篇:浅论房建工程的深基坑支护施工 下一篇:关于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理论及要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