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的“第二父亲”

时间:2022-10-02 12:28:20

他是我的“第二父亲”

他叫周祝龄,我高二、高三时的班主任,我情感中的“第二父亲”。

是的,他是我的“第二父亲”。我曾经不止一次跟别人说过,我的生命中有四个男人会永远跟我在一起,一个是我的父亲,一个是我的先生,一个是我的儿子,还有一个,就是我的老师―周祝龄。

老师他风度不凡。当我们的班主任时,老师已年满六十,但他那方正的脸膛,明亮的眼睛,高挺的鼻梁,优雅的下巴,以及激动时好像要飞扬起来的灰白而浓密的头发,让他显得非常大气,又非常儒雅,而他那一米八四的身材,虽然略显清瘦,却总是挺得笔直笔直的,若从背影看,很难看出他已到花甲之年。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有个大胆的女同学问他:“老师,您怎么总是站得那么直呀?都快成一条直线了。”老师瞪大眼睛,很认真地回答:“做人,当然是越直越好。”当年青涩无知的我,自然无法完全理解老师话中的深意,但朦胧中,这句话却像一个坐标,深深烙在我心里,在此后的岁月中,一直或明或隐地影响着我。那时,我们全班同学都非常喜欢和敬重这位风度翩翩、人格高尚的班主任,他在台上讲话的时候,台下总是鸦雀无声;他叫我们高中阶段不要谈恋爱,全班就没有一个同学谈恋爱;他叫我们不要烫头发,全班就没有一个同学烫头发。同时,老师还以广博的学识“征服”我们,尤其是对自己所教的历史,他闭上眼睛,也能把上下五千年梳理得清清楚楚,头头是道,讲到精彩处,他还会摇头晃脑,眉飞色舞,让我们惊诧:一个花甲老人,怎么会有如此激情,似青葱少年一般。

老师他爱生如子。我不是长相漂亮的女孩,也不是家庭富有的女孩,我从偏远的农村走来,土得掉渣,除了单纯和刻苦,再无别的引以为豪的东西。但是,就像对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那样,老师也把我捧在手心里,不断挖掘我的优点,培育我的自信心。那时,我的语文成绩比较突出,作文常常在各类比赛中获奖,老师就非常期望我能在写作方面有点出息。老师是教历史的,但他却常常把报纸上的好文章剪下来,认真批注一番后亲自交给我。对好的字词句,老师会用红笔圈点;对好的段落,老师会用蓝笔把它“围”起来。隔些时日,老师就会问我:晓霞,那些文章怎么样?这时候,老师是笑眯眯的,好看的嘴角微微往上翘,翘成一弯新月,而眼睛里则洋溢着慈爱,还有一份得意―他为自己收集了那些好文章而得意,更为自己的学生很有希望进入他梦想中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而得意,同时,他还为自己与学生有“共同语言”而得意。

老师一直都这样:在付出中得到乐趣,在学生的进步中得到满足。他曾说,如果我们班的大部分同学考不上大学,他就不退休。那年高考,我们班取得了大面积的丰收,于是,老师当着我们的面,轻轻地说了一句:你们上去了,我可以安心退休了。说完,他就笑了,笑得嘴巴又成一弯新月。

罗放天摘自《江门日报》2007年9月5日

上一篇:艾米丽的礼物 下一篇:冲破自己的囚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