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我爱你

时间:2022-09-30 09:14:56

中文,我爱你

那马褂袖子很短,露着一截胳膊,下摆也很短,露着一截牛仔裤。我忍不住笑了,他想像中的中国男孩就是这样的吗?

纽伦堡的佩格尼茨河畔有一所美丽的埃尔兰根大学,德国的孔子学院就设立在那里。不久前,在那里举行的《我和中国》汉语征文比赛吸引了很多喜欢中文的德国青少年。经过几轮角逐,八位正式选手和一名特邀小选手入围决赛。7月7日是决赛的日子,我应邀在这次决赛中担任评委,还要代表评委会对选手的表现做点评。刚接到邀请的时候,我心里有点忐忑,我不知道这些德国选手会有怎样的中文水平。中国人学习德语很难,德国人学习汉语也一样困难。现在重要的是,要公正公平地选出获奖者。评委有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总领事,还有会讲中文的德国教授和中国老师。

选手们入场了,我打量着他们:最前面的女孩子皮肤白皙,亚麻色的头发,微笑很迷人,就像一个电影明星。有一个长得很像中国男孩的选手,他会说什么呢?后面的选手打扮更惹人注目,有一个小伙子留了一个很别致的朋克头,却穿着白丝绸的中国唐装。一个棕色头发的青年有点与众不同,他穿一身黑西装,戴一副黑框眼镜,样子沉静而文雅,就像一个哲学家。我看见很多人笑了,原来最小的选手上场了。那个小男孩八九岁的样子,金色的头发,粉红的小脸,他腼腆地笑了,露出两个大板牙。其实让人觉得可爱的并不是他的大板牙,而是他头上戴的一顶红色的瓜皮帽,还有身上蓝色的丝绸马褂。那马褂袖子很短,露着一截胳膊,下摆也很短,露着一截牛仔裤。我也忍不住笑了,他想像中的中国男孩就是这样的吗?

第一位上场的是那个像明星一样的女孩儿――米歇埃拉・弗兰茨。她给大家讲的是在中国过春节的情景。米歇埃拉发音纯正,语言流畅,她把在湖南农村朋友家过年的事讲得有声有色。她说:“我吃了在竹筒里做的米饭,家里人做了很多好吃的菜,来了很多亲戚,还放鞭炮,我很喜欢那里的人们,他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接着,一位东方男孩子上场了,他叫袁福湍,像一个中国名字,其实他是一个说德语的越南裔孩子。他讲的是《食乌龟之经验》,观众们都笑了。他讲了对中国饮食的看法,希望人们不要吃小动物。穿白色唐装的莱纳・伯纳德的题目是《我的东北女神》。不用说,他一定找了一位东北女朋友。果然,莱纳讲了怎么认识了中国女朋友,怎么对她一见钟情却又不敢表白。他最后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观众和评委用长久的掌声给了莱纳美好的祝福。

九岁的蒂尔曼・施塔克上场了,他就是特邀的小选手。原来小蒂尔曼去过北京、西安和少林寺,学习中文才几个月就来参加比赛了。小蒂尔曼很认真地读着自己的演讲稿,他有时候会停顿,还有些说不准的地方,可大家还是一再给小蒂尔曼报以热烈的掌声,给他鼓励。在这些选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叫卡蒂娅・克拉埃玛的女大学生。她曾经在中国的一所小学和小学生们一起学习中文。当她看到贫困的孩子不能上学,就参加希望工程活动,帮助他们上学。卡蒂娅很想尽最大的努力为孩子们做些事,她说,她很想教他们学德语,可学校只学英语。她讲到告别中国的时候,孩子们对她的不舍,她的声音哽咽了,我的泪水也涌出眼眶。也许人们并不知道,在远离中国千山万水的德国有这样一个善良的女孩儿。

接下来演讲的是一个不服气的大男孩菲利普・迈耶。又高又胖的菲利普就像一个拳击手,他演讲的题目也充满了挑战的味道――《凭什么叫我老外!》他带着男孩子的调皮和幽默讲述了在中国朋友家做客的经历。他还从裤子后面的口袋里掏出了一双中国筷子,一边比划一边说:“有一天饭桌上有很好吃的鸭子,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赶快夹起一大块鸭肉,可是,因为不会用筷子,刚到嘴边的鸭肉却掉进了茶杯里……”台下的观众就像听相声一样快乐地笑起来。最后一个上场的是穿黑色西装、表情稳重的马克・罗森伯格,他是经济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他以自己的哲学观点分析了中西方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他说,西方国家应当摒弃传统的、保守的意识形态,以更宽阔的胸怀去看待和理解中国。马克演讲时台下很安静,也许人们从他的身上又看到了德国哲学的理性光芒。马克发音准确,表述清楚,词汇丰富,而且非常有思想性,是选手中总体水平最高的一个。

演讲结束,我做了点评。我希望米歇埃拉再到中国过年,我对袁福湍说:“让我们都来爱护小动物,让它们和人类友好相处,而不是被吃掉。”我夸奖蒂尔曼是个聪明的好孩子,希望他继续学习中文,将来为中德友好做贡献。我祝福莱纳能够早日回到东北女神的身边。我对卡蒂娅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让我们一起努力,愿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经过评审,莱纳获得一等奖,他的奖品是一张去中国的往返机票,还有去北京外国语大学参加两周汉语学习的奖学金。我为小蒂尔曼颁奖,我紧紧地拥抱了这个可爱的小男孩儿,我说:“小蒂尔曼快快长大吧,我在中国等着你!”小蒂尔曼的亲人也来了,他们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那一刻,我感到一股暖意就在心间流淌……

冯国伟摘自《今晚报》2007年8月31日

上一篇:在伦敦乘公交车 下一篇:斯皮尔伯格的回信明天就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