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药治疗失眠38例

时间:2022-10-02 12:08:32

中医针药治疗失眠38例

[摘要]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治疗组38例失眠患者采取外用针刺,内服中药结合治疗;对照组用谷维素、维生素、舒乐安定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8%,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失眠;针药合用;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9(a)-084-02

失眠亦称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属于祖国医学的“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范畴。不寐的证情轻重不一,轻者有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治疗上西医常以镇静安定药对证治疗为主,但药物依赖性及成瘾性强。笔者运用针药协同治疗失眠患者38例,颇有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患者76例,均来自门诊。根据就诊顺序按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其中男13例,女25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8岁,平均39.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6个月,平均10个月。对照组38例,男12例,女2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4岁,平均38.0岁;病程最短1.5个月,最长22个月,平均9.5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分布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有关失眠的诊断标准拟定:入睡困难,时常觉醒,睡而不稳或醒后不能再睡;晨醒过早;夜不能入睡,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5 h,并排除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用自拟镇肝养心安神汤联合针刺治疗。镇肝养心安神汤药物组成:香附10 g,珍珠母30 g,磁石(先煎)30 g,当归12 g,生地黄15 g,莲子心20 g,酸枣仁(炒)24 g,夜交藤18 g,茯神20 g,远志10 g,合欢皮15 g,甘草6 g。1剂/d,水煎,早晚分服,7 d为1个疗程。穴位:四神聪、安眠、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照海。针刺方法:穴位常规消毒,用30号毫针快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其中四神聪、安眠平补平泻,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照海用补法。留针0.5 h,1次/d,

1.2.2 对照组 服用谷维素20 mg/次,维生素B 620 mg/次,3次/d;舒乐安定2 mg/(次・d),晚上睡觉前0.5 h服用。

两组均治疗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有关失眠的疗效标准拟定。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增加不足3 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2.2 治疗结果(表1)

由表1可见,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人体的正常睡眠是大脑皮质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正常的表现,中医学认为神安则寐。中医学称失眠为不寐。《景岳全书》对不寐证作了精辟的分析: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2]。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二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又云: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本症的病因很多,诸如情志内伤,思虑太过,房劳过度,惊恐伤肾,饮食不节等,以致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阳不入阴,神不守舍而不得安眠[3]。因此,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育阴潜阳,养血宁心安神[4]。方中香附解郁,使气血运行畅行无阻;珍珠母镇肝潜阳,以制约肝气扰动心神;磁石坚肾阴,以防虚火上僭;当归、生地黄补心血,以养心神;莲子养心血,清心火,安心神;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使心神宁静而夜寐自安;茯神、远志化痰宁心安神;合欢皮解郁安神;甘草和中,使脾土健运而四脏安和。诸药合用,能养心血,潜镇安神,使心神宁谧,夜寐悠然。针刺治疗中,四神聪[5]为奇穴,居于头顶百会四周,对调动太阳、督脉之经气,使气血上荣脑髓,阳神得以潜藏入阴具有重要意义。针刺该穴,既能调整头部经气的运行,健脑安神,又有安神定志之功能,以改善大脑功能的失调状态,达到益脑安眠的作用。安眠属经外奇穴,针刺该穴能镇静安神;神门养心调神;足三里、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具有健脾以化生阴血,调整三阴经平衡的功能;照海穴为足少阴肾经之穴位,补此穴可以益水生阴。诸穴相伍,使阴血得生,心神得养,共奏安神之功能。治疗期间应嘱患者解除思想顾虑,避免情绪激动,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1993.186-187.

[2]周晓卿.顽固性失眠辨治八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2):44-46.

[3]姚黎.安神定志汤治疗失眠症100例[J].河南中医,2005,25(9):48-49.

[4]钱彦方,骆斌.失眠症的中医药论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6):79-82.

[5]张璞,赵欣纪,高希言.针刺四神聪治疗失眠症60例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06,26(1):40-41.

(收稿日期:2007-07-05)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中药内服加消炎栓外用并结合微波理疗治疗慢性...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便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