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的教海中探航

时间:2022-10-02 11:31:34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纵览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对话(dialogue)占有较大的篇幅,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孩子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发现,学生对于对话学习只是止步于读读、背背;而教师处理对话教学也存在如下的缺失――误区一:重情境堆砌,轻整体情景;误区二:重词句操练,轻对话教学;误区三:重表演形式,轻实际效果。Wessels(1987)指出:“真实的交际涉及到与另一个人说话,而不是在我们典型的教科书中所见到的那种纯粹的A/B/A/B的对话。”走出教学误区,让学生学以致用。

一、辨析教材内容,定位对话教学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分析教材,大多为对话(dialogue)文本,亦不尽相同。辨析教材内容,牛津小学英语(江苏版)》中的对话文本大致可分为情景型、结构型和信息型三大类型。

1.情景型对话文本 情景型对话文本的特点是情景性很强,语言点重复性不大,可替换性不强,教师在该类型的文本教学中,可进行情景的导入和迁移。例如,5A Unit 4 Halloween,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欣赏配乐的万圣节照片,了解万圣节的时间、着装、活动形式等,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情绪都沉浸在万圣节这一天。课上,教师进行抽丝剥茧式的提问“How do people celebrate the Halloween?”(引导学生回答“They usually have a Halloween party.)”“Then let's go to the shop and buy something about for Halloween party. What do we need?”“What else do we need?”一方面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万圣节需要准备的物品,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习得语言点,同时一步一步将情景迁移到Ben及其家人讨论在万圣节需要准备的物品及在商店购物的情景。新课标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学生能够使用语言做事情,通过做事情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2.结构型对话文本 结构型对话文本的特点是为学习某一句型结构服务,语言的重复性较大,结构比较整齐。教师可以分析该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不同层次的复现,尽可能唤醒学生的记忆,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输出。

3.信息型对话文本 信息型对话文本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信息点较多(who,what,when,where,how),课文篇幅长,语言点重复少。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构建3个Wh,理清学生学习的语言知识点,组织该信息型对话文本教学。

二、分析教学重难点,初步操练对话

突出教学重难点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则。针对对话文本,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初步操练对话。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如教授3B Unit2 Yes or no,分析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Is this /that …? Yes, it is. /No, it isn't.我运用创意文具,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情景式询问“Is this/that…?”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该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不断说,不断猜,从传统的要他们说升级成了他们要说,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创造,就需要提供一个真实有效、富有趣味性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可见,富有情境的课堂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与人格;富有情境的课堂,能释放出无穷的美丽,在学生的心田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富有情境的课堂,能让生命的精彩在课堂上跃动。让我们从有效情境研究入手,精心设计情境、尽心呵护情境、真心体验情境,慧心发现情境,用心处理情境,在对情境的不断打磨中,让课堂在情境中添彩加色,不断提升。

三、剖析课文教学,整体呈现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对话教学要体现整体教学理念。整体语言理论指出,人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为获得感性认识,产生清晰的表象,首先要对学习对象进行周密观察,从整体观察入手,然后再观察其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后在头脑里形成有关学习对象的完整图像。所以,语言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应该让学生从单一的语言机能和语言知识的学习扩展到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多方面的提升。我们的现用教材,每篇对话都有一个完整的情节,教师教学时要从让学生整体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入手,用话题这一主线把对话中的语言知识点串连起来。

四、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巩固操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如复习3B Unit 7 Where句型“Where’s the…”“Where’s…?”时,我首先组织学生进行Free talk:“What’s this/that in/on the…?”,然后与学生进行复习“Where’s the…”“回归生活”――新课程的生长点。《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我们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和交往。所以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学生拓宽英语使用的环境,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向生活,用英语交流,在生活中运用英语、巩固英语。

上一篇:从诉权保障的视角下看“难”问题 下一篇:试论小学高效英语课堂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