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02 10:58:40

试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摘 要: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现代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法与注意点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关键词: 幼儿 创造力 培养

什么是创造力?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各个学者、教育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帕尼斯认为:“创造是思考并作出反应的过程。”伊丽莎白学前教育的讲师说:“创造力是发挥我们的潜力。”我更为欣赏音乐家和作曲家的言论:“创造是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是人类的本质。”但是不论我们怎样去解释创造,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孩子具备这种能力,即应培养、开发幼儿的创造力。

所谓创造力,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现代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美国杜克大学史蒂芬・汉列尼博士认为:3―6岁的幼儿正处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间。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是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不好好地培养,幼儿以后就很难重新燃起这种创造的火种。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

一、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1.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中相互作用中得到启发的。3―6岁的幼儿富有幻想,创造萌芽刚刚崭露,也十分脆弱,教师需要提供一个宽松、友爱的教育环境,从而保证幼儿的创造力发展。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就幼儿的创造性而言,心理环境比物质环境更为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嘴巴、头脑、双手、时间、空间,这实际上是要求给予儿童极大的自由。但日常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在活动前教师提出较多的要求,在操作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并向幼儿提出诸如保持桌面清洁,声音要轻……幼儿在活动中不知所措,只能看教师的表情与提示来活动。这样幼儿就慢慢拘束起来了。其实这就束缚了他们的手脚,限制了他们的活动,这样只能使幼儿被动地接受,消极地顺从,久而久之,幼儿就会无主见地听从于成人,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形成一种自由、宽松、民主的心理环境尤为重要。教师应时常给幼儿鼓励、支持或肯定,用“你试试看”、“你能行”、“当然可以”之类的话激励幼儿,使幼儿自由想象、大胆探索,引导幼儿与同伴共同商量解决,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下乐于创造性地进行活动。

2.激发创造兴趣,培养创造意识。

兴趣是探索的动机,是发展创造力的催化剂,要使幼儿主动树立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志向,兴趣尤为重要。不少伟人都是从小就有强烈的好奇心,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如爱迪生、瓦特、鲁班等。幼儿对许多东西都充满好奇与兴趣,总会“打破沙锅问到底”。如:蛋里为什么会有小鸡;积木、玻璃珠放在水里为什么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等等。这正是创造力的萌芽。其实世界上万物都可成为培养创造力的材料,我们要时常捕捉幼儿智慧的闪光点,唤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勇于创造、乐于创造,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3.把创造性思维渗透到艺术活动中。

有一次美工活动中,我出示范图后,一个幼儿按范图画了一个小朋友,又在旁边加了一团黑色。我问:“这是什么?”他回答说:“那是小朋友的影子。”“你为什么要这样画?”话音刚落,他就要把影子擦掉,我立即制止了他,并对他的创造性给予了肯定。

二、培养幼儿创造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在不同的教育观的指导下,教师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教师应鼓励幼儿不同寻常的探索思想和行为,不要将幼儿的探索行为视为淘气、捣乱、有意破坏而加以限制,要尊重幼儿的个性,注意因材施教,尊重他们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教师要理解和保护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使之成为幼儿稳定的心理品质。这些都是建立在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上的。幼儿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幼儿创造力的支持者。

2.教师要具有创造性素质。

幼儿大都喜欢模仿教师,往往有意无意地采取与教师相似的行动,从而学到教师的某些行为和思维方式。创造型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喜欢使用更灵活、更有实验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这些富有创造性的言传身教,就成为幼儿开展创造性活动的良好刺激和榜样。同时,教师应该立足于现在,放眼未来,多一点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眼光只盯在传授一些知识技能上的教师,决不是时代需要的好教师。教师应该多给幼儿创造一些机会,鼓励他们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多尝试“无中生有”的创新,从未来的需要出发,多憧憬“异想天开”的创造。

3.教师要运用民主开放的教育方式,创设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

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创造能力发展有不同的影响。民主型的教师持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活动,使幼儿的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的状态,从而提高幼儿探索和创新的可能性;而专制型的教师喜欢发号施令,习惯于说“这样做”,“那不行”等,不给孩子一点对话的余地,只要求孩子服从,这样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便难以发挥。开放型的教师能尊重幼儿,放手让幼儿独立自主地活动,支持幼儿的求异和探索,能接受幼儿失败,并帮助幼儿积极主动地战胜困难。也许幼儿在独立实践时所取得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他们从中会感到自己具备一定的能力,逐步形成独立进取的精神;而保守型的教师则不能容忍幼儿有丝毫“越轨行为”,强调统一要求,事事因循守旧。

4.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开发创造潜能。

当问题出现时不要急于告诉答案,要让幼儿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锻炼幼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故事《司马光砸缸》中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孩子?最后一起讨论哪种方法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5.必须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在创造活动中教师要摆正位置,认清自己是孩子创造活动的支持者、欣赏者,而不是创造活动的导演者和指挥者,更不能越趄代庖,切忌用刺激的言语挫伤幼儿的自尊心,抹杀幼儿的创造权利。假如幼儿确实遇到困难,教师要给予帮助引导,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增强幼儿的信心。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真正做到站在儿童的立场看待他们的各种活动。”我们应发现并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为幼儿插上创造的翅膀,进而使其更加活泼健康地发展。

上一篇:影响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下一篇:激活课堂,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