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语文高考复习的新路子

时间:2022-10-02 10:50:47

探索语文高考复习的新路子

作为教师的我们一直在探讨语文教学及高考语文的复习,如何能事半功倍,以最少的时间和最优化的方法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实效。很多老师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把我校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教学是一个集体的劳动,不能靠一个人的思考

集体备课,集体讨论,集体对高考继续研究。集中几天的智慧。语文老师的团结协作,同事之间理解、帮助、支持与鼓励,没有闲言碎语,没有牢骚满腹,有的只是真诚的交流、谅解、宽容。阳光的工作开心的工作也使语文组充满了生机。为此我们加强语文老师的合作,加强各科老师间的合作。高考考的是整体,只有整体过线,我们的语文成绩才有意义。我们应该看重整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比如,有学生语文成绩好而其他学科不好的,就减少他的语文作业量,让他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其他学科上。反之亦然。追求共赢,不抢时间,避免多败俱伤。我们认识的合作,不只是沟通,还是一种资源共享;不只是途径,还是一种学习过程;不只是方式,还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通过合作,集中了智慧,节省了时间,深入了课题,同时加深了同事间的情感,愉悦了身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语文老师的激情,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并很好地为学生服务,做好自己的工作。

二、引领学生备战高考,不要抛开课本,边梳理,边巩固,边提高

高中整套教材,是一个体系,一册书就是一个知识平台,在各个平台上,都会把各册的知识全面而系统地展示出来,诸如名句名段,容易读错写错的字音、字形,词语,文学常识,写作素材等等。一册一册的教材,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成网络,又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地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是一个体系,不可人为地把其中的一些篇目视为非重点而弃之不管。而通过一番梳理,一方面可以查缺补漏,另一方面能使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知识慢慢变得明朗化起来。边梳理,边巩固,边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抓住细节,进行科学训练和有效的复习

1.关于病句题,我们先做了一个前期工作,并让学生把握病句诊断的方法,做题时,主要从结构入手,注意审读句子中易致病的部位――关键词(或短语),我专门把病句划分成17种形式,就有利于学生的分析、理解、操作。按正常的病句的几种形式,学生不好掌握。我们这样训练即使句子的信息容量很大,也可以较快地发现病因。成语题,我们在高二就让学生背记成语,达到500个,所以现在答成语题就比过去好多了。成语的背诵也为古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比如考到“怙”,学生想到“怙恶不悛”也就能理解。

2.古诗文阅读,在讲清楚翻译原则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选择短小的语段进行训练,比较实用且易于把握。古文练习,要注意平时积累文言词汇,背诵课本中的注释,注意基本功的练习,在教学时要抓基础,即阅读、词汇、句式……通过对比,掌握古今词义的不同,通假字、不同句式、词类活用……在此基础上还要强调学生动笔,把一段段文言文译出来,主要是多用笔译,教师指导使学生练就文言文翻译“信、达、雅”的基本功。这样,能打好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当学生理解得不是很好或者记忆不好的时候。我们把目光投向了课内的文言名篇及其它文言知识典型的课文的复习上。我们时不时的还穿插一些课外文言练习,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印证我们课内复习的知识点。我们觉得,在相对熟悉的文章里复习到的知识点,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要好很多,而且的确取得了成效。学生看到了复习的效果,有了成就感,也就更有了学习的兴趣。我们也乘势将要求背诵的文言篇目纳入到文言知识的复习当中,一种复习兼顾了两个考点,节省了不少时间,效果比单一的复习要好。

3.诗歌鉴赏方面,我们注重平时积累和总复习的结合。在平时考试和综合题训练中,对于考查到的鉴赏方法和技巧进行扩展,规范学生的答题格式;具体做法分以下几步:

第一步:归纳分类。按照表达内容的不同进行集中分类。

第二步,初步感知鉴赏知识。我们采取的是先做练习,再归纳知识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诗歌鉴赏的知识和思维。

第三步,积累答题知识。筛选整理常见的鉴赏术语和回答问题的模式,让学生记忆,以备做题之需。是注重实际操作,规范答题步骤。

第四步,精讲精练。依据诗歌内容的分类,挑选典型习题重点讲练。讲练的重点是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和对题目的分析。在多练的基础上,抓住引导、归纳。“与其授之予鱼,莫若授之予渔”。

4.现代文阅读仍然是我们应认真掌握并研究解决的,对于现代文,应该是要学生的语文功底的,同时也要我们引导,解决问题,可惜我们在这方面研究还不够,方法还不多,以致造成失分太多,因此,以后要多加注意。

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各个击破

语文试卷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内容的答案不是学生不会,而是答不准确,如现代文阅读部分,学生总感到无从下手,得分较低;而复习起来也往往是事倍功半。我们认为,除去考生本身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之外,要加强对学生现代文阅读技巧的指导,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具体做法是:

(1)指导技巧,总结答题模式。例如:分析人物形象的回答模式是:修饰语(人物的处境、品格、精神)+中心语(人物身份)表达技巧的回答模式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效果。

(2)分析题干内涵,明确答题方向,题干确定了答题范围、答题角度,同时也隐含了答题信息,给我们一定的解题指向。现代文阅读的第2题我们叫信息题,就是从文中找出信息,第三题是概括题,就是从文字概括理解。第四题拓展题。从文本出发,结合理解向外扩展。一般都要写出小的议论文。小说的情节、细节、环境描写的作用,围绕小说的几个要素来答题。我们都做了概括的分析讲解。

(3)紧扣文本,组织答案:扣题意(审题)、重提取(题干对应的字句)、分表里(切分文本)、重条理(分条作答)。我们总结的是前有序号,后有句号。

我们对每个学生的练习进行详细的批改并指出问题的所在,对这个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我所讲的知识和答题方法得到落实。

五、多练,有重点地做好复习工作

汉字的书写,文言文的翻译,压轴题型的训练及古代诗歌的鉴赏,这几个内容,如果不多加练习,学生就不会有更多的知识,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就不可能形成能力。基础知识部分的衔接题我们做的不少。第一轮时比较扎实,第二轮《冲刺20题》专项训练时也作了十几套。也进行了专门的方法指导,感觉是也讲细讲全了。

练习题如海洋,多得不可计数,不可能都做完,即使在手的练习都做完,也不一定要考,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有重点地练习,如汉字,练一些出现概率高且容易写错的字。如古文,我们重点放在人物传记上。而人物传记重点又在评价人物的性格、品德、情操类上。语言表达题型的考查比较灵活,需要考生有较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我们把重点放在仿写上。名句我们是碾压式地过,对要求背诵的名句,一个一个的过。采取的方法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学生和任何一篇要背诵的文章,坚持天天早自习逐个检查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背诵并能默写。

六、作文也是个重头戏,所以最后阶段抓作文尤为关键

但这一阶段学生作文水平似乎已发展到极限,很难有大的突破。尤其是觉得材料枯竭,无话可说。学生在高三一年紧锣密鼓的复习中,很难有时间补充材料积累方面的不足,无法接受新鲜活水,自然写作文越来越困难。针对此种情况,我们指导学生就地取材(1)从复习题中寻找材料。于是,文言文片断、现代文阅读片断、文学类实用类文章,甚至诗歌成语病句中的信息等等,无不成为我们作文材料的来源,(2)我们又从过去学过的课文之中重新挖掘新意,收获也不小。(3)要求学生自己也准备一点材料。只要细心感悟,身边处处是材料。材料问题基本解决,短期内能指望再提高作文分的就只有字迹的清晰、卷面的整洁、突出的中心等能给阅卷老师第一印象的内容了。

上一篇:“潜水”,作文教学的点金石 下一篇: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