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和专题片的共性与个性

时间:2022-10-02 09:53:06

纪录片和专题片的共性与个性

摘 要 纪录片和专题片这两个称谓的纠缠不清、分分合合,不仅困扰着理论研究,也扰乱了创作实践。本文从电视艺术角度上讨论了二者的共性与个性差别。

关键词 纪录片;专题片;差异;叙事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4-0218-02

1 纪录片和专题片概述

1.1 专题片概述

专题片是一种电视节目形式,它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专”上,一般具有专一性、专门性,它主要是针对社会生活中某一种现象或者某一领域内的某一方面采取集中式的报道,专题片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门性,但具体内容具有很强的多维性,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自由选择,并且专题片允许作者在专题片中阐明自己观点。专题片不是新闻,也不是广告,它不具备新闻的实效性,也不具备广告的商业性,但它实际上糅合了二者的特征。专题片采用新闻的纪实手法,所阐述的都是真正存在于社会中的某一种现象或某一种事物,但专题片最终可以起到与广告片一样的宣传效应,通过专题片表达出一定的主题,这种主题感染观众从而让专题片形成宣传效应。因此它既不会取代其他它电视艺术,也不会被其他电视艺术所取代,有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1.2 纪录片概述

纪录片也是一种电视节目形式,它的核心内容体现在“纪录”上,它更加注重的是对一个事物的持续观察,采用现代电子技术、数字设备,真实的纪录真人真事,客观反映的社会生活。纪录片的内容从最初就是经过创作者精心选择了的,在纪录过程中,一般采用叙事化的手段,通过真实的镜头来表现一种原生态的事物或者是某一段时间内某一个事情的完整过程,纪录片更多的是一种对事物某一段时间内的累计纪录的电视节目形态。它述求的是一种对某一种事物的真实性描述,重在纪录,而对于纪录的结果的总结或者所引发的社会思考,则是开放性的。

2 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共性与个性

2.1 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共性

专题片和纪录片本质上都是一种基于现实基础的电视艺术形式,正是这种本质的相同,专题片和纪录片存在许多内在的联系,存在较为明显的共性。

首先,从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两种艺术表现形式都是在真实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其创作媒介、创作主体、创作对象都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与此同时,二者在表达述求上也存在的一定的共性。无论是专题片还是纪录片都希望通过对事实的阐述来唤醒目标观众的关注。

其次,从专题片和纪录片的表达内容类容来看,二者均取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都以真实性为创作的主要核心,在创作过程中,也尽量采取原生态的手段,避免对真实事情结构的破坏,并非杜撰和虚构。

2.2 专题片和纪录片的个性差异

通过对比研究大量的专题片和纪录片,我们不难发现,二者虽然都取材于真实生活,但仍旧存在很大的个性差异,实际上,区分专题片和纪录片并没有学术界所研究的那么混淆,在电视艺术的视角上看,二者的区别是较为明显的。

1)创作流程的差异。

就创作流程来看,纪录片相较于专题片而言还是较为细致的个体打造,而专题片早已走上了流水作业的道路上。细致的个体打造更有益于作品的深层次表达,而分工作业的专题片更轻便快捷,能够更匹配现代生活

节奏。

现阶段,许多纪录片仍旧采取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创作形式,从艺术创意、题材选取、到拍摄后期剪辑,都是由导演一个人总揽。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取决于纪录片的叙事方式,纪录片通常是不表达个人观点的,但是会表达出导演的创作风格、创作意图,这种意图和风格的体现很难由他人执行。而现阶段的专题片创作流程却截然不同,目前专题片已经发展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在这个体系内,从选材、准备、前期录制、剪辑、宣传、营销、播出等各个环节早已形成各自独特的优势,在实际创作流程中各司其责,各自在各自的领域中表达观点。

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创作模式下,所生产出来的电视艺术观感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纪录片相对纯粹,但发展起来却受到过于精细化的创作的局限,专题片相对更适应于现阶段艺术表现大环境,更容易取得成就,但从艺术角度去看,专题片更容易迷失在现代市场经济里。

2)创作形式的差异。

纪录片注重对生命的流动、流向、流程的漫长展现。而专题片由于其明确的功利目的,没有必要或没有耐心等待和经历事实的自然流展,只是匆忙地动用一切资料和手段向事先确定的主题目标直奔而去。实际上,二者在创作形式上也存在很大的区别与差异。

首先,在时间量方面,纪录片的创作实质就是对某件事物的一种时间累积,只有通过对时间累积,才能形成纪录,才能去述求自身的观点。纪录片展示的实质就是时间,时间的分秒流过对期望表达的事物的真实影响,纪录片更像是一种对时间的雕塑,但这种雕塑是自然的,是原生态的,没有经过个人观点修饰的,它具有一种纯粹性。而专题片具有很鲜明的目的,具有很强的专一性,为了凸显出这种专一性和针对性,在创作形式上必然会才用其他的素材去侧面辅助它,因而,在整体形势来看显得更具有功利性。同时专题片的制作是争分夺秒, 既要提高投入产出比,又要如期“赴约 ”,这就把专题片的创作推上了多快好省的道路。未经受时间锤炼和考验的专题片在工业化的流水线中源源不断地被生产。

其次,在镜头表现上,纪录片与专题片也存在极大的差距,纪录片是对时间的纪录,每一分每一秒都需要镜头在场进行记录,如若某个关键环节的纪录镜头出现不在场的话,后续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无法弥补,这是由时间的唯一性和特殊性所决定的。而专题片则不同,它所表达出来的真实材料都经过一系列的重组的,并不缺乏一些情节在线、事后访谈等手段去猜测、预估某一个时段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些猜测和预估是真实的,但猜测和预估的结论并不是真实的,它仍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最后,在创作目的上,二者也存在迥异的创作心态。纪录片与专题片在拍摄时间 、 拍摄方式上体现的种种不同,其根源在于前者重视拍摄经历的过程本身,而后者更关注拍摄的最终结果 。纪录片的存在价值在于纪录从日常生活洪流中截取的相对完整的过程,并由此阐发作者的价值判断。这个过程是一种对事情的表达,重在对某一种情感的表达,它并不是宣之于口清晰的表达,而是一种隐秘的表达,不同的观众会从同一步纪录片中看出不同的情感。但专题片的目的性极强,渲染能力也很强,它重在于对观众某一种情感的唤起,这种情感的特定的,一旦这种情感被成功唤起,专题片的目的达到,专题片也将结束。而纪录片不同,过程就是过程本身,过程就是目的。即便传播的预期结果没有达到,也可以是很优秀的纪录片,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也经过了时间的洗礼,获得了拍摄的历练。

3)叙事结构的差别。

纪录片个性化的叙事结构同样与特定的内容难分难舍,既难以孤立起来加以归纳总结,也很难为人所模仿。大部分的纪录片都采取时间为序的结构方式,出于叙事的特殊需要才回采用插叙或者倒叙的手法。有些纪录片在叙事上并不重视时空的存在,更强调主体意念中镜头序列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关性,如伊文思的《雨》、《桥》、《塞纳河畔》。因此,纪录片在叙事结构上是有规律可循的,它可能是从时间顺序出发,也有可能是与事情关联性较大的角度去展开叙述。

专题片的叙事结构相对来说显得多姿多彩,根据目的的不同,戏剧式和论证式是目前专题片运用最为普遍的结构类型。提高电影上座率和电视收视率的保障是学会讲故事。面向大众市场的专题片,努力描述着由真实画面和声音共同编织的动人故事。

3 结论

经过以上的逻辑推导和相应层面的比较分析:纪录片与专题片虽然存在许多的共性,但绝非无法区分界定的两个概念。实际上,从电视艺术角度来看,二者的差异十分明显,前者表达发现的独到,后者表达认识的精辟;前者的难点在于如何避免主体迷失于对象之中,后者的难点在于如何突破思想大于形式、理性大于感性、说教大于表现的局限。

参考文献

[1]崔予缨.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三要素[J].视听纵横,2010(5).

[2]马爱玲.浅谈电视人物专题片的创作[J].魅力中国,2010(25).

上一篇:孩子打人全龄解决方案 下一篇: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