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设计语言现状与传承

时间:2022-10-02 08:38:14

黎锦设计语言现状与传承

摘要:黎族人的船形屋、龙被、黎锦、纹身这些神秘的文化都显现出黎族特有的设计语言,其中尤以黎锦为代表。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从黎锦的设计语言入手,探讨其特征及传承。

关键词:黎锦;设计语言;现状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1—0128—02

黎族人从生产生活以及民俗的传承中,创作出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黎锦。黎族手工纺织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宋时期,黎族的纺织技术就优于中原。织出的黎锦已有立体花纹图案,闻名于世。黎族妇女的民间纺织和印染工艺都是在漫长岁月中通过反复的实践和对本身劳动生活的深刻体验而凝结成的艺术结晶。她们利用扎花机、弹棉弓、捻线纺轮、脚踏纺车、绕线架、理经架、撷染架、踞织机等简单的纺织工具,经过轧棉、弹棉、纺线、染色、理经、织布、刺绣等工艺,生产出色彩斑斓、花纹绚丽、工艺精美的黎棉、被单、花巾等,已形成整套系统的生产工艺,反映出黎族妇女高超的纺织艺术才华。近年黎锦技艺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悠久灿烂的文化赢得国际文化专家的肯定,代表了世界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

一、黎锦的设计语言

研究黎锦的设计语言应从黎锦图案说起。织锦图案是体现黎族审美意识、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及艺术积累的文化现象,主要反映了黎族社会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宗教活动以及传说中吉祥或美好事物等人、动物、昆虫、自然景物和人们心目中较为定型化的物象。目前调查和收集的各类织物中大约有150多种纹样,这些纹样大体可分为6种类别: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日常生产生活用具纹;直线、平行线、方形、菱形等组成几何纹;汉字纹。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纹样是黎族妇女织锦常用的图案纹样,这些图案反映黎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场景,通过夸张和变形的工艺创作手法,把人、动物和自然物加以变化构织在织物上,使图案造型具有异乎寻常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水准。

图案的主要制作工艺是纺、织、绣、染四种。纺包括错纱、配色、综线攀花等工艺,图案艳丽多彩。织是指用踞织腰机采用通经断纬的纺织方法织出各种花纹图案,利用纬线色彩的变化达到图案丰富多彩的效果。黎锦作为民间工艺美术品,讲究色彩的运用,主要以黑线为底,即经线;交叉织入红、黄、白、紫、粉红、棕色、咖啡等色,即纬线。绣是妇女用彩色线在麻线棉布上刺绣出各种图案,织锦图案多数是编织而成的,但也有少部分黎锦其主体图案是织的,图案中间的若干局部则需要用刺绣来完成,这类织锦品有单面和双面两种。染是织锦工艺之一,黎族妇女在白色的经线上扎结成所需的花纹,再染成黑白斑花的经线,然后用彩色纬线编织,就可以织成一幅美丽彩锦,这是黎族妇女特有的染色方法。

黎锦图案的构图,一般由母体图案和子体图案组成。通常母体图案占幅的中心位置,子体图案陪衬和谐,主次分明,结构谨密;母体图案以人纹为主,动植物纹样是在子体图案中,即黎锦图案在构图方面具有重人轻物的特点,这是祖先崇拜的表现。

黎锦的设计语言以夸张变形和强烈的形式美感为其主要特征。黎锦的夸张变形,是对形象有目的的概括和夸张,使之更具形式美感,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黎锦较古老的经典图案有渔猎农耕图、祭祀图、丰收图、婚礼图等。婚礼的场景是黎锦图案所表现的主题之一,从图案的造型特色来看,变形处理的手法非常娴熟,从形式到内容都充分反映了黎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本地的地方民俗特色。可见黎锦的创作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定的,不是为变形而变形,变形的原则是有感而发的,既保持了那些原始美的特点,又遵循了形式美表现规律,充分体现和拓展自然界中美的感受。

形式美感是黎锦的又一大特点,它们不仅色彩艳丽,而且图纹多样花色繁多。黎族妇女用夸张变形的几何图案,想象丰富抽象艺术,创造了人形纹、自然界纹、植物纹、生产生活纹、文字纹等。黎族织锦图案体现了黎族人民的审美意识、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及艺术积累的文化现象,黎锦的图案也反映了黎族的生活、生产、习俗以及美好愿望。

二、传承危机

1.黎锦的工艺复杂、工序繁复而导致的传承危机

黎锦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黎族的民间手工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包括纺织、编织、独木器制作、雕刻等方面,这些民间工艺好处在手工制作状态,处于原始的发展阶段,尚未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这种手工艺主要是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每个家庭在农业生产之余都从事这些手工制作。这些手工业在民间流传悠久,制作工序复杂,正是因为黎锦的工艺复杂、工序繁复,很多年轻人都望而却步,使得黎锦的技术后继无人,从而有逐渐失传的可能。

2.原料来源导致的传承危机

黎锦是纯手工制作,是黎族人民用自己纺织的线一根根亲手编织起来的。这些线的来源一般分为麻和棉两种。麻来自山上的麻藤,采回来后放在锅里煮熟,然后用将皮剥下,搓成麻线。而棉来自于树上的木棉。黎锦的染色全是采自山上纯天然的植物,将植物的汁水熬制成液体,然后将黎锦线放进去染色。这样染制出来后色泽艳亮不易褪色,而且是纯天然的,对皮肤无伤害。但是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野生麻藤的逐渐减少,这种以天然材料为主的古老的织物,将面临“无米之炊”的窘境。

3.各聚居区的严重现代化而导致的传承危机

海南土著居民是黎族人,随着社会的发展黎族文化正逐步地汉化,不少的黎族文化已经陷落,其中便包括了黎族人民的黎锦。黎族各方言区的黎族村寨都已经严重现代化,他们从着装上甚至是语言上都完全剥离出了土著生活的原初状态。这些现代的生活方式,使得黎锦创作的原初土壤已经变质,人们脱离了艺术创作的生活源泉,黎锦的传承成为空谈,黎锦创作成为无源之水。

三、黎锦的传承

1.进一步抢救、整理、研究黎锦文化

倡导专业学者和民族工作者收集、整理、研究、保护濒临失传的黎族纺、染、织、绣技艺,海南的各大院校相继开了黎锦这门课程,已经逐渐地加大对黎锦这门艺术的深入研究和大面积的普及,让这门艺术还能继续存在下去。

2005年以来,黎族织锦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国家拨付90万元专款用于保护黎族织锦传统技艺。海南省各级政府、省妇联,也在传承黎锦工艺、拓宽黎族妇女增收致富渠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省财政和地方政府都拨出专款,进行黎锦文化的挖掘整理、黎锦技术培训、黎锦技艺比赛及黎锦产业化研究等,并在中部山区的琼中、保亭、五指山、东方等黎族聚居市县,相继建立了一批黎锦传习所,为黎锦的传承和黎锦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培养从业人员。2009年,黎锦申报世遗成功后,海南省文体厅专门成立了黎锦保护机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具体指导实施,通过普查和专题调查,用文字、录音、照相、摄像等多种手段,全面记录该技艺及其传承人的相关信息,先后在保亭、琼中、白沙、五指山、乐东、昌江等地建立保护传习研究所,达到对该技艺进行研究、保护、传播、教育和普及的目的。长期坚持下去,黎锦的传承就有了保证。

2.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相结合,开发黎锦的文化、商品价值

黎锦文化的传承关键在制作黎锦原料的保障和市场的开发。在2009年底,海南制定了严格的保护规划,在相关少数民族市县建立一批棉花、麻、蓝靛等植物纺染原料生产基地,为黎族传统纺染技艺提供基本的原材料。

政府和企业应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发黎锦的商用价值。要让来岛游人走黎族村、看黎族活动、观黎族文化、买黎锦制品。据悉,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为挖掘和保护海南黎锦技艺,传承和传播海南黎锦文化,曾多次带领黎族织女和丰富的黎锦工艺品到各地举办展览和讲座,宣传黎族文化。2011年,该公司与新加坡的艺术家陈得兴合资成立了海南山海图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把国际化的设计理念注入黎锦的研发中,从而使得黎锦文化产品有了新的创意和品位。

[参考文献]

[1]庞珂编著.黎锦图案集[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

[2]刘超强,达瑟.黎锦织造工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3]海南省民族研究所编.黎族服装图释[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1.

上一篇: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网格任务调度 下一篇:试论二语习得中影响语言迁移的社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