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歌喉亮起来

时间:2022-10-02 08:09:16

让学生的歌喉亮起来

【摘要】 职高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在乐感和音准方面,部分学生先天条件一般,而且参差不齐。如何扩展学生的音域,笔者在教学中,逐渐摸索出自己的一些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正确控制呼吸,进行有效而科学的训练,做到有机的结合,扩展音域也并非一件很难的事。

【关键词】 职高生;音域;扩展;气息;位置;体能;歌喉

在职业教育的艺术教育中,声乐的地位一直是举足轻重的。笔者一直从事职高女生声乐教学。从开始的理论式教学逐渐向因人而易的实践教学。十几年的教学中,理论和实践在不断的磨合。笔者也积累了一些教学体会,形成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1 注重科学的发音方法

唱歌和说话一样,发音方法非常重要。在声乐课指导时,笔者首先要重视科学的发音方法,这是有针对性的扩展音域的基本要求。但学生的先天条件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也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在e和f之间徘徊,到了f或f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甚至有跑喉结的现象。有些天赋稍好些的和用功的学生到了高二练声就可以到b。但部分学生练声时,上到第二提位f、f时,就因某些问题跑喉结了,声音进入发白,发扁的状态。有些学生则进入发全假声的状态,声音发虚,听起来中气不足,力度缺乏。碰到这样的情况,笔者总是仔细分析其中的细节,结合学生实际条件,让发声存在问题的学生首先要纠正错误,掌握正确发声方法。首先要让他们练习如何稳定气息,保持顺畅、有节奏的呼吸。接着尽量放松学生的心情,使其慢慢地打开喉部,结合正确的呼吸方式,让声音显得放松自然。当然,喉咙的打开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首先,喉咙的打开应该是下面,就是喉部的下面,而学生容易理解为打开咽部,而喉咙的下面并没有真正打开。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我们音乐教师就用比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打开喉咙。常常用打哈欠,或口里含一口水,或者象吃一颗滚烫的大汤圆等等,以此来引导学生打开颌关节。同时,练声曲可以采用U、O元音组成的练声曲来让学生练习,这样更容易正确打开喉咙。待到学生对喉咙的打开有了较正确的认识和掌握之后,那么咬字、情感等其他问题就相对容易了。

2 加强多种气息的训练

学生会发声了,但仔细辨析,不难发现她们中有些人的声音里有较多的假声现象,听起来比较虚,缺乏力度和韵味。如何把她们的真声带出来,这也是一项比较棘手的问题。这主要是气息运用的问题。这些学生可以先练习一小段时间的假声唱法,练习时要求她们注意加强气息的控制。等到呼吸支点控制和调整的意识和能力都有所提高时,就引导学生将真声在气息的调整中带出来。“谁懂得呼吸的奥秘谁就懂得歌唱”。美声学派这句古老的教诲虽然不够全面,但对发假声出不了真声的同学却指出了问题的所在。呼吸、横膈膜运动如果不正确,喉咙就会紧张,声带就无法正常工作,也就谈不上进一步扩展音域了。人在歌唱发声中,尤其到高音区,喉咙就会本能地紧缩,为了保持正常的打开,喉咙要感觉有一圈肌肉积极往外扩张,形成筒子或管子的感觉,让“声柱”从中间升上去。喉咙放松不能让多余的肌肉参与。只有在正确积极的肌肉运动前提下,才能使喉咙得到真正的放松。由于人的声带是不可多用的器官,当嗓子感觉累的时候,就要通过无声的气息训练来增强呼吸机能。只是做无声练习时更须注意呼吸机能运动的正确性,因为气息的无声练习最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其中最可怕的毛病是把肌肉练“僵”了,这样不但结合不了歌唱,甚至会破坏原有的状态。

3 掌握正确的发音位置

学习中,学生往往把打开喉咙和稳定呼吸的关系没有正确处理好。在练习中常常将打开喉咙和呼吸分开,脱离深呼吸去强调打开喉咙。而打开喉咙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这点认识无论在自己的演唱,还是声乐教学活动中都能感觉到。以前的教学中的确有这种情况,就是把打开喉咙作为单纯的目的,以为打开喉咙就会唱出好的声音。学生在课堂上也是经常把手放在两腮旁感受打开的大小,以便自己随时注意打开喉咙,其实未必。笔者认为从技术角度讲,美声唱法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呼吸,二是位置。这两个方面是相互相承的,没有很好的呼吸就不能得到正确的声音位置。当然要想得到很好的位置也是要花些功夫的。比如口腔里面、喉咙里面在唱每个母音时应该调整到哪个部位才能通过掩盖把声音引进头腔的位置。如果练习者找不到,即使呼吸对了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之所以说打开喉咙不是目的,是因为通过深呼吸而打开喉咙,才能找到最好的声音位置。学生在打开喉咙,控制好呼吸,又有较好的高音位置,发高音自然也就容易了,音域也就会逐渐扩展了。

4 坚持科学的体能训练

唱歌,并非一项简单的娱乐活动,它需要消耗歌者大量的能量。学生适当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增加肺活量,也是提高演唱技巧的重要条件。但是运动时要注意保护嗓子,个别学生可能在方法没掌握,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他。歌唱和练声又有些不一样。练声是一句句、一段段的练习,而歌唱是连贯的整体,这如同一个是短跑,一个是马拉松。这对学生的体力和耐力的要求就比较高。女生由于肺活量较小,相对气息薄弱。比如,在练习《乡音乡情》这首歌曲时,开始的抒情部分,学生容易把握高音的流畅性。到了后半部分的高潮,学生经常因体力或心理不支,导致声音的一下子变味,发白,发扁等。但学生若拥有健康的体魄,教师及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提醒学生注意方法,控制自己的呼吸,突出管子的感觉,注意喉结的位置,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这样一首歌曲下来,也许就没什么问题了。

参考文献

[1] 《歌唱的艺术》薛良

[2] 《美声唱法的三要素》吴其辉

[3] 《声乐基础通用教程》张重辉

[4] 《合唱学》马革顺

[5] 《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王宝璋

收稿日期:2008-3-18

上一篇: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优势分析 下一篇:对高色美术教育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