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设计稿课程教学模式思考

时间:2022-10-02 06:32:41

动画设计稿课程教学模式思考

摘 要:本文以高校动画设计稿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围绕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动画设计稿;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动画设计稿课程是本科动画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课程结构上隶属于二维动画专业方向。该门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核心知识架构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在内容上,该门课程强调实践及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力图通过大量设计稿的实践绘制,使学生深入理解动画设计稿的意义所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动画表现技法创作动画设计稿的能力。该门课程涉及动画设计稿基本理论,包括动画的构图、构图与设计稿的关系、构图原理及基本方法、动画角色和背景的绘制等内容。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背景移动设计稿、镜头移动设计稿以及特殊镜头设计稿的绘制,其中核心是关于“层”的概念理解及绘制。

开设该门课程的专业基础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绘画功底,并且对于动画分镜与故事版,以及对视听语言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设计稿”是指一幅承载了一切与各个场景相关资料的画稿,如每一场景内的背景及角色的位置编排、动作指示,如有些情况下镜头的移动方向及其进行的速度,以及是否需要加入任何镜头效果等。动画电影发展至今,已经变得高度专业化。其在动画制作过程中担当着决定性的角色,使制作的作品能够保持完整性及统一性。这项工序是由高田勋与宫崎骏两位动画大师在1974年制作电视动画《飘零燕》时首次引入到动画制作中。

由于相关技术出现时间较晚,我国相关专业领域对该技术的使用不是十分广泛,因此目前国内各大专院校讲授该门课程的系统方法并不完善。以下是笔者在近几年研究和教学授课过程中摸索出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方法概括。

一、针对课程内容的思考

设计稿的基本理论是构图,这是绘制设计稿的基础技能。增强该项技能需要大量练习动画场景的绘制,以提升组织和安排整体画面的综合能力。此外,还要启发学生的创作想象力,系统地安排蕴含丰富感彩的命题场景绘制,诸如“阴郁的”“恐怖的”“悲情的”等,使学生不仅掌握相关基本技术,更培养其从精神层面理解运用技术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能实现有冲突、有情绪的思想传递创作。

关于动画设计稿的绘制方法,涉及景别、机位移动、人物关键动作、走向等方法的综合考量,内容涵盖广,具体技术相对复杂。因此,特别强调用心设计和绘制,以及反复测设与修改。此外,该技术还需要根据故事情节布局画面,分层绘制场景,安排人物与场景、人物与道具之间的前后关系等。

二、针对上课模式的思考

1.关于该门课程的实践,需要突出强调拷贝台的运用

设计稿绘制在严格意义上需要学生在拷贝台上实现分层绘制,具体涉及背景移动和镜头移动,同时学生应掌握动画纸组粘技术。虽然在制作软件大行其道的今天,传统的纸上绘制略显低效,但拷贝台绘制过程是绝不能被忽视的,只有亲身感受该创作环节,才能更深刻、充分地了解该环节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在何处。令学生深切体验铅笔在纸张上留下印记的过程,线条在纸张间自由穿梭,人物关键动作设计的惟妙惟肖,人物之间、人物背景之间的穿插相互关系,对于其动画创作理念的形成无疑是不可或缺的。

2.关于该课程的讲解与课件制作

(1)在讲解内容中融入动画大师的设计手稿分析、影片分析、学生自主分析、课堂绘制练习、动画演示与难点重点知识分析,并在课后通过拓展绘制的方法实现对具体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注意结合国内外优秀动画短片视频案例分析,以及最新设计手稿资料的呈现与分析。(2)课件中不仅需要有相应镜头绘制图式的分解,还需要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剖析技术难点,以促进学生对设计稿这道工序的深度理解,令学生明白每幅设计稿都是创作人员专业智慧的核心体现。

综上所述,设计稿虽是动画制作的其中一项工序,但却蕴藏了创作者无穷的想象力,绝非照片或以精确透视法刻意布局计算的作品所能比。虽说是一幅幅铅笔画稿,但是每道笔迹中,无不渗透出创作人的匠心独具。开设此门课程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对设计稿的绘制有切身的体会和绘制经验。动画的制作流程较多,从最初的设想和架构到画面设计,再到绘制中间画,最后到后期剪辑与合成,无一不富含创作者团队的集体智慧和努力,每个环节环环相扣,联系紧密。授课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需谨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布廉・丽梅,孙立军.动画设计稿技法[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2]赵敏,吴健,余荣庆.动画设计稿[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冯文.动画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上一篇:探讨当前高职体育的困境与突破建议 下一篇: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面向市场需求的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