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市交通新模式

时间:2022-10-02 06:18:00

探索城市交通新模式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呈爆发式增长,随之引发的一系列交通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很多大中型城市甚至部分小城市,堵车成了人民群众出行最大的烦恼,也是政府部门最头疼的问题。本文将就现有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一种科学的未来城市交通模式。

【关键词】交通 智能 新模式 公交直投

一、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道路拥堵

以北京市2013年公布的数据为例,北京城区每天堵车时间为1小时55分钟。北京因交通拥堵每年带来的损失,其中涵盖了时间损失、燃料损失和环境成本为700亿元。而近些年来私家车持有数量的持续性增长使得道路拥堵问题日益严峻,北京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国内首屈一指,拥堵问题尚且如此严重,其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的城市解决拥堵问题就更加迫切。

(二)停车困难

北京市停车困难问题尤为突出,不仅大型的公共停车场、小区停车场内的停车位“一位难求”,就连很多正常行驶的道路两旁也成为了“无家可归”的私家车的临时停车场。道路随意泊车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机动车辆的正常行驶,同时也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在这其中尤以过往车辆与停泊车辆间发生刮蹭最为普遍且发生率极高。据保守估算,北京市正常使用的私家车仅停车费一项支出每月至少500元。仍有很多私家车停放在路边,算上刮蹭带来的修车费,私家车每月停车费用还会更高。

(三)驾驶员技能与道德的双缺失

驾驶员驾驶技能不足,对车辆操控技术的欠缺,对交通法规指示不熟悉等是造成道路严重拥堵的原因,但驾驶员个人职业道德缺失、无视交通法规更是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比如行车时不打信号灯、强行变道、超速驾驶、非法占用应急车道等。理论上当所有的驾驶员都具备合格的驾驶技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道路拥堵就是可以避免的。

(四)公众交通安全意识严重匮乏

笔者认为,公共交通安全意识匮乏是未来建设新型交通模式的最大障碍,加强公民交通安全教育,培养青少年交通安全意识,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安全强制教育体系,是我国未来建设新型道路交通模式的必要前提。

二、建设智能交通网络

(一)智能公交网络

智能公交网络可以让城市的公共交通更人性化,使之能够充分利用公共交通资源,有效分散城市交通压力,系统串联起由公共汽车、地铁、出租汽车三部分构成的立体公交智能网络。具体表现形式为建立实时公共交通监测网络,获取公交车辆所处位置,运营状态等信息;整合网络资源,以手机软件、智能公交站牌等形式掌握公共交通的需求量,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培养大家使用智能公交网络乘坐公交车辆出行的习惯,让搭乘公交出行成为大众的第一选择。系统建成后,如果要乘坐公交车辆出行,打开手机APP或者前往就近的智能公交站牌,输入目的地后系统会根据实时公共交通状态对出行方式进行多种选择,由乘客决定搭乘方式。并可以根据交通情况对出租车、地铁、公交车的搭乘价格由系统进行调整,实行浮动票价制度,平衡供需关系,从搭乘成本方面实现对公共交通资源的合理分配。

(二)车辆行驶监控系统

车辆行驶监控系统旨在调和私家车与公交车辆在道路使用方面的矛盾。是利用北斗导航技术、射频识别技术、3G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车辆行驶监控系统,加装到每一辆市内行驶的汽车上,以类似语音导航的形式根据实时道路交通情况对驾驶员的驾驶线路、驾驶习惯等进行调整,全天候监督车辆的行驶,提醒驾驶员避免不文明行车,对不文明驾驶现象如闯红灯、超速、强行并道、不合理变线、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等进行记录、采取相应惩罚措施。交通管理部门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区域道路通行优先顺序,达到对区域内机动车的变道、通行的管控。车辆行驶监控系统与智能公交网络系统相互整合,就形成了一套整体的城市智能交通网络。

(三)停车管理系统

停车管理系统是智能交通网络的“后勤系统”。利用停车管理系统联网管理市内停车场。在此基础上,按地区需求兴建以升降机、翻滚垛等新型停车设备为主的大型综合停车场,集中停放区域内机动车辆,可以节省很大的空间,便于统一管理。大型停车场可有效的降低私家车停车成本,吸引大批私家车的停放。同时还可以利用此系统发展出洗车、保养等延伸服务。集中管理,集中服务,既减少了服务的成本,又节约了城市的空间。

(四)实时道路模拟系统

实时道路模拟系统是建立在城市智能交通网络基础上的新型驾驶员培训系统,模拟实时道路情况,让驾驶学员安全的在模拟机上进行“实时道路训练”,安全驾驶满足一定时长要求之后才能通过道路模拟,具备上路训练资格。大幅减少初次上路面临的危险,缓解驾驶学员的紧张情绪。

三、实施障碍

(一)资金方面

虽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后续带来的经济、环境、科技等方面的利好远超前期研发投入。据报道仅2014年北京市就支出了154亿元用来补贴公交和地铁,61.2亿元治理大气污染。预计完全建成智能公交网络之后能够减少近百亿的类似支出。前期资金可通过全新的“公交直投(DIPT)”概念获得很大数目的民间资金,并以未来智能交通系统建成后的公共交通成本、私家车购入及使用成本等方面对资金的投入进行回报。

(二)对部分产业的影响

在智能交通网络建设过程中,会对部分制造业产生影响。尤其对车载行车记录仪、导航仪等设备制造行业造成很大冲击。系统建成后将完全取代现有打车、拼车软件与极个别处在起步阶段的智能公交概念软件。

(三)公众接受度

智能公交系统从建成到完全使用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将最大程度保留原有公交系统并不断完善智能公交系统,争取更高使用率的同时为使用者提供最好的服务。智能交通系统最终的目标是100%的市民出行使用率和100%的使用满意度,争做“双百系统”。另一方面,系统的建成较当前驾驶员培训模式显著提高了驾驶汽车的技术要求。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因素及规避 下一篇:关于我国政府公共管理行为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