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五常法”提升老年病护理安全

时间:2022-10-02 06:07:04

实施“五常法”提升老年病护理安全

摘要:目的 观察探讨实施"五常法"提升老年病护理安全效用,总结护理管理方法。方法 选取老年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00例,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五常法"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指标、不安全事故及结局。结果 实验组人均住院时间、人均基护次数、人均并发例次分别为(12.30±7.60)d、(56.10±31.78)次、(1.32±0.54)次优于对照组(16.45±10.24)d、(26.58±10.11)次、(2.03±1.88)次,实验组发生不安全事故4次、死亡0例低于对照组31次、4例,差异显著(P

关键词:五常法;老年病;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反映护理质量,护理不安全事故是患者接受护理过程中发生于法律及规章制度范围允许范围中的损伤、障碍、缺陷与死亡,护理安全直接关系治疗与康复效果[1]。老年病患者因抵抗能力弱、身体机能退化,且多伴有意识不清、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严重威胁老年病患者生命健康。"五常法"应用于护理即常组织、常整顿、常规范、常清洁、常自律,本次研究某院以"五常法"指导老年病护理,提升护理安全效用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老年患者200例(男112例,女88例,年龄60~83岁,平均(70.5±3.9)岁。脑卒中82例,伴有高血压80例,骨质疏松74例,高脂血症31例,冠心病30例,糖尿病28例。纳入标准:年龄≥60者,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老年病(如冠心病)者。据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0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①入院时行基础护理,按照常规护理路径,据患者病情,结合医嘱制定护理方案,给予治疗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②管理方法:遵照日常医院护理管理,由护理部统一安排工作,执行常规查房、消毒、基护、轮班。

1.2.2实验组 ①常组织:以"五常法"指导护理工作,开展"五常法"教学,使护理人员了解"五常法"思想、方法、目的、标准,由护理部建立"五常法"护理工作管理小组,由各科室护士长建立各小组,制定、实施、反馈"五常法"护理标准;②常整顿:建立安全隐患目录,对医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整顿,排除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防跌倒,对老年人常活动区域如病房、卫生间等区域定期检查,增加扶手措施,夜间保证适度的光线,树立安全警示标识;防坠床,合理设计病床,添加约束带等保护装置,妥善安置治疗设施,加强安全教育,叮嘱家属注意事项,夏日增加对凉席的管理;防走失,对于意识不清,记忆力较差患者,加强监护,增加人员识别标牌,必要时于楼道等公共场所添加监控设备;防窒息,加强对进食的管理,特别加强对家属的相关教育,告知患者细嚼慢咽,给予易吞咽食物,鼻饲时严格执行操作标准,及时吸痰等[2]。③常规范:据以往经验,制定严格的操作标准,编制危险项目名录,设立警示标识,并时刻加强医护人员护理安全意识;对于宜活动,但体虚高龄患者,注意预防跌倒、拉伤,加强巡视,及时给予协助、督导,给予患者及家属相应健康教育,强调注意事项,务必使患者不逞强,科学合理的安排活动,并于活动时做好相关保护工作,如给予扶助、拐杖、防滑鞋等;对于有坠床、走失危险患者,如意识模糊、精神异常、痴呆患者,加强监护,促家属配合,繁复强调护理安全;对于易窒息患者,严格喂食,必要时可插管,建立应急预案,及时处置误吸。④常清洁:在保障患者正常休息、生活前提下,对病房及周围环境常清洁,清除垃圾、脏物,创造高标准的护理环境;保持地面干燥,维持防滑材料设施的有效性,维护时树立警示标识;对厕所防滑垫,各处借力扶手,病床、轮椅制动设施、安全带,仪器等,定期、不定期检查、维护,保持完好;对急救药品合理管理,记录种类、用法、用量、安置地点等,以方便、高效使用。⑤常自律: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管理者起到带头作用,积极执行"五常",总结经验,改善管理;分级管理,合理安排人员,保证随时随地有护理人员调用,特别注意夜间管理;加强自我学习,制定内部学习制度,集思广益,团结协作,促进护理人员交流,不断完善"五常"内容、标准,查漏补缺。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病历资料,统计住院时间、基护次数,意外事故(摔倒、走失、脱管、误吸等)并发症、治疗结局等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数(n)与率(%)表示,P

2 结果

2.1 住院相关指标 实验组人均住院时间、人均基护次数、人均并发例次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2.2 安全事故及患者结局 实验组安全事故、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五常法"起源于日本,原为企业改善生产环境方法,本次研究应用于老年病护理中,注重安全管理,有效的减少的了危险因素,抑制安全事故发生,进而提升患者治疗及康复水平,抑制不良结局[3]。但值得注意的是"五常法"对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五常法"大大的增加的了工作量,且高标准、高要求加大了工作压力,医院应酌情考虑实施。

参考文献:

[1]丁丽群,刘君,柳甜甜."五常法"在疗养院急救药(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09):850-850.

[2]崔成爱.优质护理病房应用"五常法"管理人和物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381-382.

[3]黄毅."五常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353-354.

上一篇:鼻窦炎鼻息肉术后的治疗体会 下一篇:米索前列醇片联合消炎痛栓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