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提高起点 发现营造高效

时间:2022-10-02 05:17:52

摘要:目前的教育形态中,在教学课堂上更为注意的是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高效性,我们在日常语文科目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了解、掌握学生的学情,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并加强对学生自学方法的引导,借以实现语文学科高效课堂的构成。

关键词:高效课堂 自学 合作探究 解答式引导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对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赋予了课堂更为深刻的教育内涵。现代的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之前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而要求更为多样化的对知识接受的方式。相应的,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已经被确立,教师也基本上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已经由之前的主体者变为了课堂的主导者或引导者。

但是,随着新型教学模式的确立,新的问题又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面对深奥的语文知识,如何才能使学生们真正的在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更为有效的完成对知识的汲取和与课文中流露的情感进行交流呢?况且现在的语文教学越来越趋近于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课堂真正的达到高效?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试验:

一、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学情结构

好的课堂就是适合学生的课堂,而适合学生的课堂则是建立在对学生学情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要通过观察学生及他们与同学、朋友的谈话情况来了解学生,尽量收集每一个学生如何学习和学习状况的资料,并要把这些资料和其他教师共同讨论和分享,并参考已掌握学生的资料有针对性的和他们进行交流,使双方对彼此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最终能和学生在课堂上达到一种默契,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听课的高效率;再者,让有共同学习方式或有互补学习方式的学生一起进行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高效的语文课堂,仅仅依靠老师讲授的方法来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已经远远不能达到目的。而且有些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不仅仅限于对课本的了解,而我们的思维有时已经陷于僵化,所以,要想把课堂经营好,就必须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高效课堂的营造,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正确的自学方法,在语文的学习中,词语的积累和对课文的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所以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灌输一些比较有效的自学方法。如:

1.诵读。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记诵。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帮助学生分类归纳,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的方法进行积累。

3.阅读。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和、梳理的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梳理的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归纳,不能泛而无序,乱而无章,引导学生对具体语言材料、素材、规则、方法等观察归类。

三、充分备课,做好课堂的问题预设

在课堂学习中,将课堂完全交个学生,乍一开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状况,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要面对学生各种千奇百怪的提问,尤其是一些思维敏捷但比较发散的学生,会提出一些关于课文似是而非的问题,作为教师能否从容而正确的做以解答,为学生及时解惑并且给予问题的引导,就显的尤为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一节课效率的高低与否。自己也曾不止一次的遭遇这种尴尬,几经反省,终于有所明悟——必须要在备课上做足功夫。尤其是要设身处地的,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现状,做好各个层面的问题预设,尽可能的把准备做足。二对于问题的预设则要遵循以下原则:

1.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基本学情,问题要有层次性和梯次性

一个班中往往有几十名学生,每个学生的基础、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都各不相同,所以学生在自学时过程中,对于课文中知识点的侧重与发现就不一致,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在提问交流时所提出问题的方向不一致,所以我们在把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将课文中所出现的问题分为几个层次来进行预设,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这篇课文时,由于这篇课文时文言文,而班里有一部分同学对于古文的理解能力较差,所以我在对这篇课文第一课时进行问题预设时,将本文的生字词与作者简介备透彻,作为针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问的预设;将关于重点字词的释义和全文艰涩难懂的句子的翻译作为普通学生提问的问题预设;而将文章中没则论语所阐述的问题与与现实的关联则作为程度较好,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的提问预设。如此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问题预设,方可做到在课堂上从容不迫。

2.问题要言之有物,突出课文的重难点且围绕设定的学习目标

在课堂上,学生们由于年纪、基础以及理解能力的原因,很可能在自学时发生对文章重点的忽略和遗漏,亦或者对课文有所发现,但提出的问题却词不达意,或者问题对学习目标的实现没有太大帮助。

如此就需要我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式的引导,即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的同时,经自己预设好的,符合学习目标有效实现的问题抛给学生,将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导至正确的方向上,督促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完成。

如今,经历了讲台的洗礼,知道了自己才干的平庸和知识的博大广袤,懂得了找准正确的教学方法,更为有效的交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更为有效的实现语文高效课堂的营造,而且在不断的努力中也终于有了自己骄傲的明悟,虽然只是蜗牛,但是我一样在努力,在奔跑;虽然我背负着教学的责任,但我从不放弃生活,因为终有一天,蜗牛也能飞翔!

上一篇:职业院校中文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 下一篇:构建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