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预期与资产泡沫

时间:2022-10-02 05:15:03

汇率预期与资产泡沫

货币预期升值,以本币表示的国内资产,主要是股票和房地产就升值。2000年以来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是房地产价格上升的原因之一。汇率贬值预期导致资产价格下降,在股市已经应验,偏偏在楼市不应验。有人说货币发多了,楼市就会涨,问题在于,为什么商品价格不涨?为什么股市不涨?难道股市和楼市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没有。都是投资品,股票和房地产价格都是资产价格,由未来收入贴现决定;而不是商品价格,不由成本利润加税收决定。

垄断和预期扭曲市场规律

买了就卖赚取增值收入是投机;买房出租收取房租是投资;买房自住是自己租给自己,也是投资。全世界都不把房价计入消费物价指数。只有租房算消费,房租计入CPI。目前生产过剩,巨量货币导致资产价格暴涨,商品价格却不涨。

投资铁律1:20不可能改变。在利率4%时20年要回收投资,股市叫市盈率,楼市叫租售比,超过1:20意味着投资20年收不回,不如存银行。为什么在一线城市50-100年也收不回来,还去抢购高价房?在泡沫急剧膨胀的时期,投资收益不值一提,大家买了又卖,赚的是投机的增值差价。前提是预期在自己的投机和投资期间,资产价格只涨不跌。

股市和楼市有时是“跷跷板”。问题在于为什么买贵的卖便宜的?是垄断和预期扭曲了市场规律。索罗斯说市场经济的本质不是均衡而是非均衡,垄断和预期有时强大到可同时改变供求关系,但爬得越高跌得越狠。政府怕控制房地产泡沫影响经济增长,不及时调控。

舆论跟着房地产泡沫化,越说越离谱。说货币发行多了,经济又不好,房价还要翻倍。货币是发多了,但为什么不进股市进楼市?是因为顽固的楼市涨价预期,这是中国人10年经验所致,股市跌怕了不敢看涨,楼市涨惯了不会看跌。

不能以商品的供不应求为资产泡沫辩护。投资属于金融,规律告诉我们,未来即使真供不应求,也早已反映在当前的高房价里,没有只涨不跌的根据。

房地产价格只涨不跌的真正根据,第一是政府要搞GDP把房地产当支柱产业;第二是货币超发;第三是房地产涨价预期形成,货币即使不足,也会从股市和实体经济里抽逃,加入房地产投机;第四是房地产背后有强大的利益集团:地方政府、银行、房地产公司、中介公司、囤积房地产的投机者、依靠吃房租的富户等,比股市和实体经济的利益集团强大得多。

昔日拉丁美洲恶性通胀,工资和物价一挂钩,通货膨胀率很快就从10%上涨到两位数,一旦滑坡,经济崩溃。

现在的新情况是:通货膨胀不造成商品物价上升,而是资产价格和工资循环上升。一线大城市商品房的租售比远远超过20倍,北京学区房甚至超过百倍,两者不可能长期背离,不是房价跌就是房租涨。现在控制房价,力度如不够,房租反而可能大涨。房租本来就低,既然投机收入没了,投资者就会把房租涨上来以回收投资。一线城市的工资会比照房租上涨,且只能弥补房租上涨,流入房主腰包。如此,过不了多久,房价会出现下一轮上涨。

“刚需”是舆论忽悠人,用一生积蓄加未来分期付款,追涨高价房的伪名词。经济学只有“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真正刚性需求是保障生活底线的,马克思说有“道德和历史界限”。在大城市解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市场机制根本不行,必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封闭的廉租房和自住房体系。城市各个地区都应盖,不能集中在远郊区,不能搞成贫民窟,要利用已十分发达的公共基础设施。在城市中心也建设廉租房和自住房,不让上班族跑太远,要有独立配套的厕所、厨房和淋浴,保持现代文明的水平,只是面积要很小。条件太好太便宜,无法控制进入,无法保证退出。公共产品需要极为严格有效的控制手段,否则不公平,也会使政府财政负担无法持续。

总之,绝不能让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变成吸食中国社会财富和营养的大瘤子。宏观调控要和结构政策配合,包括法律和行政手段,坚决遏制房地产投机,遏制大房产主阶层的形成,这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难题。

作者单位:政法大学

上一篇:迎接深港通 留意兴证国际 下一篇:供给侧改革 全靠债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