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2025的一封信

时间:2022-10-02 05:12:42

通过制造产品,再卖到全球,中国使自己乃至世界经济脱胎换骨。

199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还不到3%,如今已经接近25%。全世界80%的空调,70%的手机以及60%的鞋都是“中国制造”。

不仅如此,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所形成的供应链,已经深入到东南亚各地区。如今,全世界几乎一半的产品都由“亚洲工厂”制造。

一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追随着亚洲四小龙。很多人担心,到了一定时候,中国就会因为后劲不足而将“下一捧”交给其他国家。但现在看来,劳动力成本上涨这一因素远不足以使中国松手,相反,中国把“接力棒”握得更紧了。

2015年5月19日,经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中国版“工业4.0”规划,这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首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该战略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在德国将“工业4.0”提升为国家战略;美国用“硅谷式创新”代言美国制造;日本用“精益生产”引领全球制造话语权的今天,“中国制造2025”正在全力打造它的领先级话语权。

中国制造的优势在哪里?未来10年持续增长的动力是什么?

TCL集团公司董事长李东生在与《商学院》杂志交流时曾强调,中国制造至少有两大优势是全球制造不可比拟的:一是拥有超高的执行力,中国高质量的技术工人保证了,同样的产品在其它国家生产亏损,在中国却可以盈利;二是中国拥有全球最长的高铁、最完备的港口、最高效的体系运营能力。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万亿,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个庞大完整的工业体系依托众多工业企业的集聚效应,为产业集成提供了最大便利。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我们的成本优势在减弱,但劳动力成本上涨不完全是坏事,工资涨了意味着购买力也会提高,中国市场成长更快。”李东生认为。这似乎也应了中国道家“福祸相依”的道理。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进一步落地,数据化、交互化、智能化等新技术的“入场”,中国制造正在加速它的“进化”。

正如此前《经济学人》在最近的一期封面故事中对“中国制造”的评价,“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无论如何,坐等中国工资上涨引发制造业产业转移,将是失败者的投机取巧。”商

上一篇:手机电磁波,怕不怕? 下一篇:且放马儿跑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