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替米星与丁胺卡那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药理作用观察

时间:2022-10-02 04:17:52

奈替米星与丁胺卡那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药理作用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奈替米星与丁胺卡那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药理作用。方法 选取哦我院2010年~2012年住院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奈替米星与丁胺卡那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与药代动力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药物敏感性相比对照组显著高,浓度峰值时间与药物半衰期相比对照组显著缩短,峰值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奈替米星相比丁胺卡那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且感染病菌的耐药性较低,药物代谢速度较快,临床效果更好。

关键词:奈替米星;丁胺卡那;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药理

下呼吸道感染是呼吸内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常见的治疗药物为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而传统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在患者体内的代谢方式为肾代谢,同时半衰期较长,对患者身体早成的影响较大[1]。本文通过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奈替米星与丁胺卡那的临床效果与药代动力学结果分析,探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病例收集范围为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均由于感染急性加重住院,入院后由于呼吸功能衰竭行切管切开术与呼吸机机械通气。入选患者均符合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且经细菌学诊断确诊,排除48h内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排除氨基糖苷类药物过敏患者,排除存在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合并症以及听力功能障碍的患者。共选取病例120例,合并症为支气管扩张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9例,支气管哮喘23例,慢性支气管炎38例。将两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盲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龄51~65岁,平均(54.3±3.6)岁,病程1~4年,平均(3.08±0.67)年;对照组60例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52~64岁,平均(53.9±3.3)岁,病程1~5年,平均(3.11±0.8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给予营养支持、体液平衡维持、吸氧、呼吸道通畅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奈替米星,以200mg奈替米星与25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后,静脉滴注,1次/d,以14d为1疗程。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胺卡那,以60mg丁胺卡那与25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后,静脉滴注,1次/d,以14d为1疗程。

1.3观察指标

1.3.1痰液菌种鉴定 所有患者均气管插管,连接一次性痰液收集器,以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吸取插管内的分泌物,送检验科行痰液培养,以菌株鉴定卡对细菌种类进行鉴别分类,同时以K-B试纸进行抗菌谱的检测。

1.3.2药物代谢分析 在药物治疗前以及药物治疗开始10、20、30、40、50、60、90、120、180、240、360min采集患者5ml静脉外周血,在4℃的环境下保存,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处理20min,静置分离后取上部清液,在-80℃的环境下保存。以奈替米星与丁胺卡那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ELISA),严格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操作,逐步加入检测试剂,放置于酶标仪检测450nm的吸光值,以标准曲线代入计算奈替米星与丁胺卡那的含量。将时间-药物浓度的数据以DAS 2.0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进行处理,得出药物浓度峰值时间(Tmax)、峰值浓度(Cmax)、药物半衰期(T1/2)。

1.4疗效评价标准[2,3] 根据参考文献将疗效标准共分为四级。治愈:临床体征与症状消失,实验室与病原学检查结果回复正常。显效:临床体征与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与病原学检查结果回复正常。好转:临床体征与症状有所改善,实验室与病原学检查结果明显好转。无效:治疗72h后,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实验室与病原学检查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之和。

1.5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处理,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x±s 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均以P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统计结果,见表1。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

2.2痰液菌种与耐药性分析 两组患者痰液菌种鉴定与抗生素敏感性分析,见表2。观察组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3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患者药物代谢情况统计结果,见表3。观察组药物Tmax与T1/2相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

3讨论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是当前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的主要方式,能够对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起到有效抑制作用,从而减少细菌的生成,改善感染情况。传统的链霉素与丁胺卡那等抗生素在人体代谢的方式为肾代谢,同时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还存在耳毒性与肾毒性,在治疗中对患者的损害较大[4]。奈替米星是新开发的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拒药物,在本次临床与病理学研究中,得出奈替米星的药物浓度峰值为(18.96±2.55)μg/ml,相比丁胺卡那显著提高;而达到药物浓度峰值所需的时间为(42.63±4.92)min,不足丁胺卡那的1/2;药物半衰期为(110.36±12.17)min,相比丁胺卡那也显著缩短。

因此,奈替米星的药理学结果说明药物吸收过程较短,血液中药物浓度达到峰值与半衰期的时间短,作用较为迅速有效。而对两种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奈替米星的临床治疗有效性也显著高于丁胺卡那。对两组患者的痰液细菌进行培养并行药敏感性检验,证明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菌、 肺炎链球菌的敏感性奈替米星均显著较高。

综上所述,奈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相比丁胺卡那见效更快、有效性更好,同时药物敏感性更好、体内代谢较快,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慧玲,王秀宏.奈替米星与丁胺卡那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理观察与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7):84-85.

[2]吴志伟.奈替米星与丁胺卡那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理观察与疗效评价[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9):239-240.

[3]刘锦.奈替米星与丁胺卡那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9):1952-1953.

[4]李全焕,涂学亮,邓凤章,等.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2):1373,1375.

上一篇:灯盏细辛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的... 下一篇: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与安全性的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