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围手术期的护理

时间:2022-10-02 04:08:06

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围手术期的护理

消化道息肉尤其是腺瘤肉是重要的癌前病变,以往多主张手术切除,1971年,Classen,Wolff等相继报告经内镜高频电凝切除息肉获得成功。目前该技术已在我国广泛开展。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已成为治疗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方法。具有无需开腹,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术后康复快等优点,被人们所接受。但是操作或术后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发生并发症。因此,术中术后护理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我科在内镜下治疗 203例,年龄37~70岁,其中男149例,女54例。

1.2 手术方法 主要用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对于较小息肉不适于圈套者可用热活检钳凝切法切除。对于小息肉或较小的扁平息肉也可用高频电凝器灼除,可先取组织,然后电灼,还有尼龙圈套扎术等。

2 结果

本组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个别患者术后3 d内有少许黑便,腹部胀痛,经对症处理症状均缓解。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对内镜下治疗了解甚少,疑虑手术效果,担心疼痛,应耐心向其解释该治疗的优点,解除思想疑虑,消除紧张,使主动配合治疗,达到预期目标。

3.2 术前护理

3.2.1 术前胃、肠道准备的重要性 息肉摘除前充分清洁胃肠道十分重要,既可保证镜下检查视野清晰,同时可减少术后创面感染机会,尤其是肠道多发肉的患者,其创面多,肠道清洁显得更为重要。我科多应用口服电解质散进行全肠道清洁,经临床实践观察取得较好的效果。

3.2.2 术前完善各项检查 术前应完成系统体检及常规化验检查,及时发现隐患,排除禁忌证。其重点为患者的血压、血常规、出凝血机制,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应常规检查心电图,术前应有效控制心率失常。对于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和出凝血机制异常者应及时纠正。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待血压稳定后再进行息肉切除术。门诊患者病历资料不齐全,术前一定要完善各种必要的检查。

3.3 术后严密观察和护理

3.3.1 生命体征及大便的观察 息肉切除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体温、腹痛、大便色泽、形状等。

3.3.2 休息 嘱患者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量;以免因盆腔充血诱发术后出血。

3.3.3 饮食 对单发息肉或切除息肉数目不多的患者,术后2 h后可适量进食温凉的流质饮食或软食,若息肉切除数目较多、创面大,则最好术后8 h再进食温凉流质饮食。

3.3.4 治疗 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

3.3.5 预防并发症 出现腹胀者,环形轻按腹部以排除肠内积气,缓解腹部胀痛。若有便秘出现者,给予缓泻剂行通便治疗,高血压患者要及时降压治疗,术后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出血的因素发生,严密观察,及时消除隐患,保证患者早日康复。

3.4 出院指导 嘱患者注意休息,规律饮食,适量活动,2个月后来院复查。

4 讨论

内镜下息肉摘除术是消化内科领域里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不开腹、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且不破坏胃肠正常解剖,及早发现病变,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本文结合203例高频电息肉摘除患者,对该术的护理要点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以期有效地避免术中术后并发症。

上一篇: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7例护理体会 下一篇:浅谈护士如何与急诊患者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