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7例护理体会

时间:2022-07-03 10:59:55

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7例护理体会

【关键词】老年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架;康复护理

1 一般资料

自2001年1月至2003年8月57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年龄67岁,最大年龄87岁,最小年龄60岁,男37例,女20例,其中合并骨盆骨折3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1例,摔倒或跌倒46例。术前均行骨牵引或皮牵引,平均牵引时间为4 d,平均住院天数为18 d 。57例患者均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其中50例在C型臂透视下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7例行开放复位外固定架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30 min 。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粗隆间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疾病,也是老年患者的多发病,由于疾病原因是创伤,患者极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怕疼、担心留后遗症等心理,而老年患者的特点又是对病情持悲观态度,表现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老年人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和受尊重。因此责任护士要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首先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安慰患者、给患者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使患者尽快从惊恐、紧张焦虑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同时要求医护人员不仅和蔼可亲,而且要庄重大方,技术熟练,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治疗方案及手术方法,外固定架治疗的优点,用成功患者证明愈后的效果,以消除因年龄大而不愿接受手术及担心预后的心理,同时医护人员再与老年患者交谈过程中要多听少说,以满足老年人爱回忆往事的心理,使患者的情绪尽早稳定下来,以取得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积极主动配合。

2.2 皮肤护理 患者取平卧、略外展位,床单保持清洁、平整、干燥、铺气垫床。患者因怕疼,肢体活动及翻身困难,骶尾部、髋部足跟部易发生褥疮,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有效的护理措施:①患肢踝部垫一软垫,使足跟离开床面并按摩足跟部;②指导患者用健侧下肢蹬床抬臀,持续5 s,休息5 s,每4次为1个周期,每天5个周期;③双手抓住吊环或床栏,尽力抬起上身及臀部,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④每2 h协助翻身一次,方法:将手放入患者后背部,另一手放入臀部抬起,并放入一气枕,约30 min后同法进行对侧护理;⑤将双手放入骶尾部按摩受压部位;⑥牵引针及外固定针道用75%乙醇或碘伏消毒2次/d。以上方法要交替进行,持续时间和强度以患者不疲劳,无疼痛为准。

2.3 康复训练

2.3.1 术前康复训练 术前教会患者康复训练方法和程序,以利手术后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同时也增强了股四头肌、绳肌、胫前肌的肌力。并增强了患者的心肺功能和体力,也有效防止了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 ①患肢趾关节和踝关节做主动屈伸运动;②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嘱患者尽量伸膝并背伸踝关节,持续10 s,休息10 s,每10次为1个周期,每天完成4个周期;③指导患者在健侧进行直腿抬高练习。患者平卧,将膝部下压,同时绷紧大腿肌肉,逐渐抬高下肢停留3~5 s,再缓慢放下,主要掌握方法,术后用于患肢锻炼。在训练过程中避免劳累和疼痛,以免影响康复治疗的信心。

2.3.2 术后康复锻炼 手术后麻醉未恢复期即开始行被动膝关节活动至功能位膝部垫一软枕保持功能位以减少栓桩效应的影响。术后第1~2天根据术前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患肢的趾关节、踝关节屈伸活动并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收缩和直腿抬高锻炼,同时进行膝髋关节主动锻炼并配合人工被动锻炼,根据体质和年龄增加锻炼的次数和强度。术后3~5 d相应增加上述锻炼的强度外,患者可坐在床边,凭借重力,垂膝到床下,然后将健肢放到患肢前方向后压,或他人帮助向后压患肢,术后3 d帮助、指导患肢使用助行器下床,取站立位并练习步行,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身体一般情况,避免发生卧床并发症。

3 结果

本组57例患者均获随防,随防时间3~18个月,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均于12周左右拆除外固定架(最少10周,最多16周)。52例无合并症的患者均于3~5 d 在支具保护下下床活动,于术后2周患肢部分负重,于术后6周根据X线情况增加负重重量。57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无心理障碍,无褥疮发生,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有11例针道周围发红,有少量渗液,经局部消毒处理后愈合良好。外固定架拆除术后膝关节功能按HSS关节评分标准优31例,良22例,中4例,优良率92.98%。髋关节功能按髋关节创伤后的评分标准(sanders)优41例,良25例,中1例,优良率达98.24%。

4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人的寿命的延长,交通的发达,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越来越高。而老年人常伴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耐受手术能力差,外固定架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优点多:①手术时间短;②手术损伤小;③固定牢靠;④可以早期离床活动;⑤拆卸方便。但也有缺点:①栓桩效应(肌肉和肌腱被外固定针所穿入);②针道感染;③穿衣不便;④受限。但是在术前术后及时正确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并针对栓桩效应早期被动活动患肢,使固定针道形成延肌肉走行的条索状裂隙,以利于膝关节功能练习而减少栓桩效应的影响。避免了老年体弱患者因长期卧床引起活动能力减弱,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由于适时负重,骨折端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

上一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围手术期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