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味道配方

时间:2022-10-02 02:51:24

  长久以来,上海女人就是电影《花样年华》中身着旗袍体态婀娜的张曼玉,就是优雅知性、美丽从容的大家闺秀。上海女人看起来过的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生活。有关上海女人的亚文化,很容易被当做谈资。没有一个地方的女人会像上海女人一样具有长久的可谈性、可读性。误读也时常发生。作者想要还原的,是上海百年历史对上海女人的外动力,是上海女人自身的内动力,是上海女人与上海男人之间的互动力。

  那么,上海女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答案就在本书中!

在作家马尚龙看来,目前为止,有关书籍和谈论中对“上海女人”的联想和画像,有许多肯定是不很准确不很正确,甚至就是很不准确很不正确的,上海女人在被误读。他写此书的目的,就是要对不准确的“上海女人”作辨析,对准确的“上海女人”进行还原。

上海女人的味道是花了几十年熬出来的

赵薇在看了《花样年华》里张曼玉23件旗袍风情时感叹道:“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穿旗袍的。”赵薇是不是在说巩俐不知道,但是巩俐确实不是一个很适合穿旗袍的女人。巩俐也有点不知所措:“其实没有人帮我打理这些事,比如下个月要参加电影节了,我就找些推荐品牌新款的杂志来,从中挑选……平时又是这么忙……”到了2007年春天,巩俐去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她带去了一个有关环境保护的提案,她穿的是皮草,是被公认为破坏环境、不利于动物保护的皮制品,引起了敏感记者的质疑。但是还有一个错误可能大家都忽略了,皮草作为一种高档乃至奢侈的服饰,是参加鸡尾酒会、舞会、大剧院的活动或者时尚地带的活动穿的,穿了皮草出席严肃的政治会议,是不恰当的。上海的奚美娟、辛丽丽、潘虹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一个女人可以说忙,但是不可以因为忙就没时间打扮自己,忙,永远不是一个女人不打扮或者打扮不好的理由。

旗袍要换新的,饭店要吃老的。如果说旗袍对于上海女人,是一种历史的契合,那么上海女人在旗袍之外,依旧是散发着自己特有的味道,让人憧憬。有一个北京女孩子到上海旅游,即将结束游程时,有了唯一的遗憾:“哦,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去那家传说中的洁而精还是洁而雅的川菜馆儿。据说有一对老夫妻,成年都在那里吃饭,坐固定的座位,很是让人感动……”

一对耄耋老人,长期在同一家饭馆吃饭,可以成为全国性的旅游人文景观,似乎只有上海。

如果说,上海女人的肤色是漂白粉漂出来的,如果说上海女人的身段是旗袍穿出来的,那么上海女人的味道是怎样来的?是香肥皂搽出来的,尤其是用檀香皂搽出来的。虽然这是戏话,但檀香皂是代表了世界的文明,它应该是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人用的肥皂了,因为夏威夷常温就是二十几摄氏度,不仅需要洗澡,而且还需要用香味来驱赶汗臭、蚊子和臭虫,所以那里的肥皂在上海用来洗澡一定也是很好的。这大概是很多年上海女人喜欢檀香皂的原因。也可以说上海女人的味道是檀香扇扇出来的,道理和檀香皂是一样的。可以考证的是,夏日在上海女人的坤包里,檀香扇是必备的,到了人家的家里,到了美发厅,到了戏院,到了饭店,檀香扇远远比不了金戒指的价值,但是没有檀香扇,金戒指也没有了价值。

当然会有人以为,做一个上海女人是很吃力的,上海女人的味道可以说是花了几十年熬出来的。这样论点去求证像潘迪华这样当年的淑媛,她们会淡淡一笑,也不反驳,却让你听出她们的意思:每日换件旗袍又不吃力格,就像每日要揩面一样格呀。上海女人才不这样认为,这么开心地做女人,怎么会像是熬药一样地熬出来的?如果上海女人的味道一定要与火有关的话,那么毋宁说,上海女人的味道是煲出来的,就像是广东人最擅长的煲汤。煲汤的概念,一是时间长,二是营养好;文火,慢慢地煲,味道都在里面,营养都在里面。

上海女人的矜持,蕴含城市文明培养的人文修养和力量

有一张1914年的照片让我们看到了这么一个女人,应该就是一个学生,因为她手执一卷报纸,穿的是改良的旗袍。这么一个优雅的动作,虽然不是上海女人的首创,却是在上海最最蔚然成风的,上海女人味道的第一个成分,就是读书和学识,知书达理,当然这只是最最基本的成分,不具有上海女人的唯一性。

第二个成分是开洋荤。在1950年之前,上海的时髦物品都以洋字开头,洋伞,洋火(火柴),洋瓶(玻璃瓶),小洋刀,洋囡囡,洋泡泡;还有许多干脆以沪语的音译命名,门锁叫司必灵,床垫叫席梦思;伴随着一连串的洋文,那就是世界物质文明在上海的遍地开花,这正是上海女人有别于其他地方、而又被艳羡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三四十年代的电影明星群体,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年代任何一个地域重复诞生过,而与这一代明星仅仅是隔了一层窗户纸的就是普通的女学生了,也许她们的一个女同学就是捅破了这一层纸成了电影明星,也许另一个女同学就是捅破了这一层纸而当上了作家,那就是张爱玲。

女人不仅直接品尝到了洋荤,而且还从男人品尝到的洋荤中,意想不到地提炼到了精华。那就是上海男人普遍地接受了文明的修养之后,从乡村男人脱胎换骨为城市男人,资本家比起地主来,一定是有修养的,有文化的;绅士的意识,绅士的行为,也在洋化的上海男人中成为时髦,成为笼络小女人、洋学生芳心的新式武器。

当女人没有文化的时候,当社会没有文明的时候,男人只需要权和势,只需要霸王条款,就可以占有一个女人;而当女人有了文化的时候,女人就不愿意被有权和势的男人任意地、粗暴地占有,她们愿意自己是灰姑娘,但希望男人是白马王子,她们希望自己和男人是可以一起享受这个城市的文明的。她们的女人意识被城市文明彻底唤醒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反抗男人,而且也在于焕发了自己,作为女人的魅力,得到了空前的开化。至于男人,当文明昌盛的时候,男人看到的是全新的女人,原有的男人之于女人的霸王条款虽然还在通行,但已经不是流行的版本,尤其对于接受了文明的男人来说,他们逼迫自己学会了城市男人的必须,学会了利用上海这座城市提供的时髦去俘获女人。

祖籍上海而从小生活在贵州的电影导演王小帅,曾经这样评价自己与上海的关系:“我记得当时去上海,你的鞋不干净或衣服邋遢,你在那个环境里就特别不舒服。在那时你就会自动地想不行,我要赶快有钱,置上一身好行头,我要高雅起来。”王小帅说的是自我修养,是城市文明对一个个体无言的指令和有形的影响。在贵州的时候,他不会这么想,但是到了上海,不可能不这么想。对于男人是这样,对于女人来说,更加如此。

“”时,“洁而精老奶奶”陈素任的丈夫被关起来了,刚刚毕业分配在瑞金医院当医生的大儿子不堪迫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医院派人告知这个噩耗时,陈素任正在家里剥着毛豆,她一听愣住了,缓缓地对来人说了一声“谢谢你”,然后低下头去继续剥她的毛豆。等到一堆毛豆都剥完,她用手去拾空豆荚时,眼泪才“哗”地全数涌了出来。“谢谢你”三个字,在任何时候都是最容易说出来的,但是对着告知儿子噩耗的人,说出这三个字,需要的不是力量,不是勇气,而是上海女人的修炼。这种修炼在她年轻时,已经贯通在她的血液。想象一下,如果陈素任没有文化,而且就是生活在小镇小村,听到这样的噩耗,那就是抱住了来人狂哭:还我儿子啊!接着就是头撞墙欲死还休。以至于当时医院的来人听到了“谢谢你”后,不知道该再对老人说什么。

所以也可以这么说,上海女人的味道里面并不全是浮华,并不全是嗲和作,还有矜持。上海女人的矜持,蕴含了城市文明培养出来的人文修养和人文力量。这么一种味道,确实不是热火快炒就能烹饪出来的,而是需要文火,慢慢地煲。

上一篇:是在找你的生活底线 下一篇:万山飞雪 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