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导入

时间:2022-10-02 01:20:08

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导入

摘要:为了让学生们在每节语文课都表现得非常兴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应该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自身的情况的不同以及教育的要求,教学导入的方法各种各样,只有设计出一种活灵活用,幽默易懂并具有启发效果的教学导入方式,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质量,达到理想效果。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导入方式

理想中的导入有着“药引子”,“开胃药”的作用,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比如设计带有悬念的“引子”,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会目不转睛地听着老师好奇地猜想会给他们讲述怎么样的故事。可想而知,课堂上的气氛会是多么的活跃有趣,学生们也会被牢牢地抓住,这些都归于新奇有效的导入方式。这样的话,以往教师在讲台从头到尾独自授课或是课堂中只提问个别学生的古板教学现象也会一去不返。

一、复习与预习并用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的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需要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然而,在以往的强加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能够背诵诗篇记住诗文内容,但那只是短暂的,过后的记忆也是零零碎碎,效果并不明显。知识是需要理解透彻、举一反三的,预习与复习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在上每节课之前,先让学生们复习一下上节课讲的主要内容。比如:同学们,上一堂课我们讲了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有谁可以带着我们分析一下的诗人情感,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那我们再简单地回顾一下,这是一首送别诗,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的李白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只留下一江春水,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可见诗人对好友的惜别之情就像那滔滔不绝的长江水一样,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情景当中。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种离别的忧愁之情。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我们再来学习让大家预习的另一首李白的离别诗――《赠汪伦》。学生只有提前做好预习,对诗文有个大致了解,效果才会更加明显,课上起来更加轻松,学生可以完整地理解诗文,老师讲解起来也很的得心应手,课堂效果不会像以前一样,像是只给个别学生授课一样冷清、无吸引力,课堂气氛也会十分活跃。最后,学生再次对本文进行背诵或是朗读,为下一次上课做铺垫。

二、学生联想和情感的融合法

学生可以将情感与联想很好地融合,是一种绝佳的理想状态。当然,这种效果可以运用诗词的导入。例如,课堂开始就讲述《将进酒》一诗,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激情澎湃的诗。教师先让同学背诵一遍,再问:“哪位同学知道我们的母亲河是哪条吗?”同学会说:“黄河”。“是的,黄河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滋养着我们每一个人,有多么的人杰义士都为之赞扬。那你们会唱《龙的传人》这首歌吗?”,教师可以起个头,(“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 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虽不曾看见长江,美梦里常神游长江水,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一首激情澎湃的诗词,再加上一只激昂深情的歌,顿时把课堂气氛带到了高潮,感染了学生,他们会带着这种感情去理解《将进酒》这首诗,并会对诗中的情景加以联想,效果不言而喻。

三、幽默易懂贯穿法

中职学生他们的性格、爱好、心理,不尽相同,像大学课堂的那种严谨拘束的授课方式并不是他们喜欢的,也很难接受。将知识从书本中传送到学生脑里,需要一个“介质”,这个“介质”就是教师,他们传道授业解惑,但是以一种怎么的方式传播知识,学生可以灵活运用,这是考验教师的难题。学生都喜欢幽默搞笑,一本正经的教师和富有幽默感的教师同时给学生授课,效果全然不相同。幽默的教师不是舞台上的小丑,那种只让观众笑笑就收场的职务,他们是借助这一方法把知识融入进去的调剂师,是课堂气氛活跃的剂。研究表明,在放松的场所,人们的大脑会集中精神去做事,那样效果事半功倍。讲课也是同样的道理。例如,先讲一则笑话:一个要饭的蹲在村口逢人就说:“刚才住在村头的财主和他说话了”,一个好事者就问“说什么了?”要饭的说“我站在他家门口要饭,他出来对我说声‘滚’”。在座的学生哈哈大笑,他们其实都理解笑话讲的是什么意思,但是理解不太深刻透彻。这时教师借助这个例子导入鲁迅的《阿Q正传》,这种导入方式效果较好。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现如今的学生,追求时尚,他们不太喜欢照本宣科书本和白字黑底的黑板,他们更愿意接受现代具有科技感的工具,比如:电视机、电脑、PPT、mp3、录音机等。无论是生动的画面还是有趣的对白都可以使学生更加直接地理解其意,激发兴趣。所以,朗读的《沁园春・雪》时,播放它的朗诵配乐,学生会慢慢感受到当时眼前的情景;观看电影《雷雨》后,再学习文章,学生们会容易对号入座,分析每个人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鲁迅作品《祝福》之前,观看一段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下载一下资料或是视频,如,《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以及“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段视频等,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借助艺术的方式讲解课题,带动课堂气氛,直观易懂地理解文章大意。

五、结语

事物都需要通过辩证的方法去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对象的爱好、性格、心理状况等问题,选择具体的导入方式。当然,导入方式只是一种途径,它还是要紧密围绕教材大纲的。高效的语文教学需要这种幽默易懂、巧用媒介的导入方式,这样的中职语文教学才有效、可行、成功。

参考文献:

[1]马骏. 优化语文课堂导入的原则与方法[J]. 新西部(理论版). 2012(11)

[2]丛贵慧. 浅谈语文教学的导语设计[J]. 理论界. 2006(S1)

[3]许书明. 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J].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2000(04)

[4]赵惠. 万事贵乎始――浅谈语文课堂导入的几种技巧[J]. 中国校外教育 2009年S2期

[5]覃丹. 试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J]. 华章 2010年06期

[6]. 中学语文课常用导入法及其例说[J]. 语文学刊 2010年12期

[7]高书昌.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J]. 文学教育(上) 2010年03期

[8]徐勇.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J].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 2010年06期

[9]王莉莉.情景导入法及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06期

上一篇:数字图书馆与智能情报检索系统的集成设想 下一篇: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情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