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味道 第8期

时间:2022-10-02 12:53:51

者:刘一达

出 版 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8-1

味道在老槐树的浓阴里,味道在老墙皮的缝隙间。胡同味道是带着暖意的温情。别跟老胡同过不去。灰砖灰瓦的胡同与红墙黄瓦的宫殿交辉互映,四合院里的天棚、鱼缸、石榴树沾着皇气。记忆的光影,历史的风尘,岁月的篇章,夕阳下的惆怅,带着泪水的微笑。恢宏而大气,绵长而幽深,凝重而隽永。胡同味道,耐人咂摸,回味无穷。

胡同,用北京话说必须加儿化韵,读“胡同儿”,否则,就不是胡同了。

胡同原本是蒙语,它最初的意思是水井。胡同的意思,北京人都知道,它指的是小巷。老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的,北京的街道名儿根据宽窄,依次分为街、路、胡同、巷、条、里、沿(河边的街道)、湾、大院、道。其实,巷、条、里、沿、湾、大院、道等街道名儿,就是胡同,只不过它比一般胡同要小。因为老北京的许多街道是大胡同套小胡同的,为了有所区别,才把大胡同里的小胡同叫巷、里、条、道之类的名儿。

老北京生人见了面,往往会问:“您府上是哪条胡同?”北京人礼大,讲究客情儿,说话总要高抬一下对方。按当时的规矩,只有王爷住的地方才被称为府。其实对方住的不过是大杂院里的一间小平房,但您也得这么说。住哪条胡同,这是最通用的一句话。老北京人自报家门都会这么说,因为当时北京人都住在胡同里。为什么我说胡同是北京人的根,四合院是北京城的魂?因为整个北京城设计得就像一个放大的四合院。您现在到紫禁城,也就是故宫参观,依然能找到四合院的感觉,因为紫禁城就是按四合院格局设计的。

北京人给胡同取名很有意思,看上去很随意,其实却有文化。这条胡同有棵大柳树,就叫大柳树胡同;这条胡同里住着一位武定侯,就叫武定侯胡同;这条胡同有座真武庙,就叫真武庙胡同;这条胡同不直,拐道弯儿,像个月牙,就叫月牙胡同;这条胡同有个牛羊市或米市,就叫羊肉胡同、米市胡同;这条胡同住着一个姓刘的人有点儿本事和名望,就叫刘家胡同。实在找不到标志性的建筑,便找个能反映社会生活和道德规范的词来命名,比如弘善胡同、恭俭胡同、育德胡同等等。

北京有许多胡同的名儿让人听着费解,不知道什么意思,不知就里的人很难找到出处。其实这是因为这些胡同的名儿叫着难听,后来整顿地名的时候取其谐音改的。比如福绥境,原来叫苦水井;贵门关,原来叫鬼门关;留题迹胡同,原来叫牛犄角胡同;北梅竹胡同,原来叫母猪胡同;时刻亮胡同,原来叫屎壳郎胡同;图样山胡同,原来叫兔儿山胡同;寿刘胡同,原来叫瘦肉胡同;小珠帘胡同,原来叫小猪圈胡同;大雅宝胡同,原来叫大哑巴胡同等等。所以,您读北京的胡同名儿,千万别望文生义。

西城的新街口有个奋章胡同,京剧名家郝寿臣的故居就在这条胡同。有人问什么叫奋章?奋章在字面上找不到任何解释,我告诉他奋章没有任何词义,它是粪场的谐音,原来这一带有个大粪场。老北京人的粪便是有用场的,那会儿种菜种庄稼没有化肥,专门有人将粪便晒成干,作肥料卖。粪场就是制作粪干的场子。因为这个粪场在这一片有名,所以就叫粪场胡同。粪场这个地名叫了上百年,解放后整顿地名时,才改叫奋章胡同。

北京最老的胡同是元代留下来的,如西四的砖塔胡同。北京史学者曹尔驷先生认为,这条胡同是北京史上最早出现的胡同名儿。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在哪里?”梅香说:“我家住在砖塔儿胡同。”砖塔胡同因胡同口有个万松老人塔而得名,它的历史有700多年了。当年鲁迅先生曾在这条胡同住过。目前,这条胡同还保留着。类似这样的老胡同北京还有不少,比如牛街、大栅栏等。

胡同老,四合院或大杂院里的房子也多属“老古董”。有的老房子还是明清时代留下来的呢。这些砖木结构的瓦房,隔五年八年的就要维修,否则就难以支撑。有些老房子虽然在开春的时候抹灰勾缝,苫泥弄瓦,到了七八月连阴天,也短不了漏雨。老北京胡同里的房子有“十房九漏”一说,即便是装修体面的大宅门的房子,也避免不了漏雨。

北京胡同里的房子有个特点,房子的外墙大面儿看上去很漂亮,实际上里头砌的是碎砖头。北京是古都,数百年间,建筑经过多次兴衰,碎砖头非常多。老北京有“三宝”,其中一“宝”就是“碎砖砌墙墙不倒”。用拳头大小的碎砖就可以砌成高墙,是老北京瓦匠的绝活儿。不过这种墙的寿命可想而知,赶上下大雨,胡同里总会发生墙倒屋塌的事。我是在胡同里长大的,在我的记忆里,阴雨天房子不漏的时候很少。

胡同是北京民俗风情的土壤,也是北京文化的根儿。住过胡同的人总会被邻里之间的人情味儿所感染。老胡同像一条古船,踏上去会有一种安全感。不论人生是多么嘈杂,走进胡同,浮躁的心便很快沉静下来。胡同里的地气,能让人找到落地的感觉,而胡同里人际间的那种散淡悠然以及浓浓的温情,无时不在浸润着人的心灵。在胡同里放鸽子、遛鸟、抖空竹、放风筝、做各种游戏,跟在三环以外的大社区绝对不是一种感觉。

但是北京的胡同毕竟太老了,住在胡同里的人也经不住现代化生活气息的诱惑。夏天除了下雨房漏,又闷又热,狭促的空间堆满了杂物,让人走道儿都得侧身。冬天取暖生的煤炉,烟尘呛得人睁不开眼。最让年轻人受不了的是大杂院里没有个人隐私权。是呀,两家只隔一道墙,咳嗽一声都能听得见。一条胡同几十户人家只有一个公厕。一次,我跟著名演员王铁成聊起住胡同的滋味。他感慨地说,冬天上厕所冻得屁股发麻,而且还要排队,胡同里的人戏称这是英国的首都,轮蹲(伦敦)。王铁成先生在东城的红星胡同住了二十多年,现在住在郊外的别墅,他对胡同的印象并不惬意。是的,只有住着楼房,享受着现代化的舒适的人才会对胡同产生诗意,真正在胡同大杂院里过日子的人是不会产生这种浪漫情怀的。所以胡同里的人是渴望拆迁的,尤其是那些老少三代挤在一间小屋里的胡同人,他们是渴望离开胡同的。上个世纪90 年代,旧城改造时,有些胡同里的老人曾发出“拆迁拆迁,一步登天”的感叹。所谓“登天”,不过是住楼房的戏称。

如今,北京的胡同已经拆了有一半儿,换句话说,有将近一半儿的胡同人都搬出了胡同,住在三环以外的社区里,有的没出市区,也住在了回迁的居民楼里。尽管告别胡同的时候,有些难舍难离,但是这种离情别绪是短暂的。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享受现代化生活的愉悦,很快会让人冲淡了这种怅惘。

北京胡同是有味道的,我常跟外地的朋友说,你只有在胡同里生活几年,才能真正品出胡同的味道来。胡同的味道是什么?是老宅门老房子的沧桑?是那种散淡的安闲与幽静?是浓浓的古道热肠的人情?让我说,也许都不是。那胡同是什么味道呢?我告诉您:胡同的味道是博大精深的北京文化的土腥味儿和老百姓喜怒哀乐、苦辣酸甜的生活味儿。这种味道言语无法表达,您光从豆汁、爆肚儿里是品不出来的。

30 年,北京城发生了巨变,但是胡同的味道却没变。当你走过宽阔的马路,穿过一栋一栋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走进显得灰头土脸、土里土气的胡同,也许你的心会沉静下来,在一种安谧祥和的气氛中,你会看到灰墙灰瓦上摇曳着小草,斑驳的大门和风化的门墩,在向你讲述胡同沧桑的历史。胡同里的古槐依然那么挺拔,抬起头,你会在这种恬静里发现天空带着哨音的鸽群,你会在胡同里老人的脸上寻找到悠闲散淡的笑脸,你会在胡同里寻找到并不久远的记忆。这时,你也许会发出由衷的感慨:30 年呀,北京城变了,细咂摸一下,胡同的味道并没变!北京文化的根还在!

这也许正是胡同特有的魅力!

上一篇:如何保护我们的肖像权 下一篇:夏季瘦身有妙招 轻松减出小蛮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