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细公务接待标准能否标本皆治

时间:2022-09-13 12:24:57

在规范公务接待这一问题上,温州并非第一家试水改革,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制定过相关规定,亦出台过类似文件,然而总体来看,收效有限。这次温州细则,由于详细到了各条边界,被网友们称之为“史上最细”的公务接待标准,重新引起社会关注。一部分人对温州的决定和勇气表示赞赏,也从具体实施细则中看到了可能的成效,但绝大多数媒体和公众依旧对细则能否有效落实表示质疑。

为规范公务接待,温州市委、市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在公务接待中推行“三严四禁”,即严格执行工作餐制度、公务卡消费制度、公示报告制度,禁止午餐饮酒、同城接待、超规格接待以及经费超支。日前,温州纪检监察部门又制定了实施细则,定下了许多“硬杠杠”。

温州的公务接待细则确实很细,“硬杠杠”非常明确,比如:工作餐每人每餐不得超过60元,陪餐人员不得超过客人人数,不得食用鲍鱼、鱼翅等高档菜肴,接待情况要逐月公示,内容包括接待批次、人数及金额等。同时,对违规者也有详细的处罚条款。规定越细,意味着要求越具体、越有可操作性,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细致体现了遏制公款吃喝的诚意和决心。尽管如此,这些规定仍受到质疑:有没有用,能不能落实,会不会中看不中用。

质疑的缘由

公务接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必要的社交公务活动,特别是我国受传统待客礼仪文化及好客观念的影响,地区或部门间的横向和纵向交流也是不可或缺的,加之地区或部门出于宣传推介自身的目的,都与公务接待密不可分,可以说,公务接待有其传统的继承性和现实需要的“合理性”。

然而,时下在不少地方和部门,公务接待明显已经超出了“合理”范畴,成为一种不正之风,其中滋生的腐败问题更是不容忽视。从江苏海门的“接待门”,到广东汕尾烟草局每月动辄上百万的接待费,再到山西平遥古城因公务接待不堪重负,以及湖北省秭归县的“天价接待费”,公务接待引发了社会强烈关注,这也意味着规范公务接待势在必行。

人们习惯于质疑当然也是有缘由的:“四菜一汤”之类的规定有名无实、不了了之,给人们留下了心理阴影,于是很多人倾向于从体制、机制、约束权力、强化预算寻求治本之策,对一些修修补补的措施反倒有些不屑,认为治标不治本。

有总比没有好

其实应该给每一种致力于遏制三公消费的措施送上掌声。拿温州市的规定来说,即便不能百分之百落实,总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即使能落实50%,那也能节省公款无数;即使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公务接待中茅台、五粮液、进口酒和高档香烟的消耗量,那也让人感到庆幸;即使仍有不少公务员阳奉阴违,他们总会有所顾忌,有所收敛,不会像以前那样堂而皇之、肆无忌惮。也就是说,有规定总比没规定好,有细则总比没细则好。

有人总是强调说,遏制三公消费的治本之策是通过体制机制建设约束权力。这话当然没错,但又显得空泛。一方面,所谓体制机制是什么?它就是由许多具体规定、措施构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这些并不完善的规定和措施,就没有所谓可以约束权力的制度;另一方面,寄望于体制变革遏制三公消费,那么在体制变革到来之前出台一些具体规定、措施遏制三公消费,也是“脚踏实地”的做法。这些年来,人们一直在谈论如何从体制机制上遏制三公消费,结果却是三公消费越来越泛滥,依我看,还不如先脚踏实地在细枝末节上多下工夫,它虽不能治本,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治标,总比“标本皆不治”要好。

缺乏敬畏之心

在实践中我们看到,治理公务接待、公款吃喝顽症,有两种思路颇为时髦,一是制定标准,二是对外公开。事实上,标准从来是不缺的,

从中央到地方,各种各样的规定应有尽有。记得前不久《求是》杂志曾发表总理的文章《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文章明确指出,要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领导干部出差,要一律按规定标准住宿、吃工作餐;各地不准超标准接待;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这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并严格执行。

其实,回想起来,近年来如此“详细”的公务接待标准,如此“强硬”的公务接待规定,并不是没有过,关键是这些公务接待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现实中,超标公务接待、奢侈公务接待的案例,屡有曝光。问题出在哪里?原因就在于各级官员缺少对公务接待纪律的真正敬畏之心。

晒出“工作餐”

公务接待定下“硬杠杠”是好事,禁止上鲍鱼、鱼翅、茅台、五粮液等各类高档菜、高价酒,也不错,公务接待吃“工作餐”更不错。然而,这60元的“工作餐”能否落实,还得先打个问号。

虽然,仍有人质疑“工作餐”的标准定为每人每顿60元还是有些高了,但如果这项规定真的能够得到执行,相比于很奢侈的公务接待,也能够大大缩减支出,还是要给予掌声鼓励。所以,最重要的不在于标准,而在于这每人每顿60元的标准能否得到严格执行。

不能排除,有些公务接待情况也会公示,却仅限于在单位政务公开栏或局域网上公开,并且公示的内容也只限于公务接待批次、人数及总额情况。从公开的程度看,是远远不够的;从公开力度上来说,这种仅限于内部的“自我监督”,也很难让人相信会发挥出监督应有的威力。

为了避免出现政策与执行“两张皮”的现象,就必须完善监督、强化管理,而最好的监督者就是公众。公务接待要将最要害的“内容”公开,比如谁吃了“工作餐”、为何吃“工作餐”、上了几道菜、喝了几瓶酒等,一一详细列出,且在官方网站上公示,接受公众的监督。财务人员要“对账”,不允许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有疑问要及时释疑,有问题要及时查办。如此,“工作餐”才会变得公开、透明,才不至于被“黑箱操作”,政策初衷才能真正实现。

有了规定还需执行

由此可以看到,地方政府出台一个规定、一份文件容易,但要真正落实好并让公众都满意并不易。温州细则的初衷是好的,但具体的每一条规定是否能起到应有的效应,是否能成为遏制公务接待顽疾的一剂良药,则需要当地政府坚定的、持之以恒的决心与敢于实践的魄力。

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建华认为,温州能有勇气制定如此详细的公务接待规定首先值得肯定,是政府敢于直面问题的表现。但是,光有规定还不够,关键是要让这些条文落到实处。“除了应该更加公开、让群众参与监督外,在惩罚方面也需要下狠心。如果只停留在教育、批评等层面,缺乏强制约束力,恐怕一些部门会有恃无恐。”杨建华说,“有了规定一定要执行,否则不如不出台,因为做不到反而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摘编自:人民网、新华网、《广州日报》)

上一篇:长寿菜 第16期 下一篇:高校生源流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