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培育思索

时间:2022-10-02 12:49:55

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培育思索

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并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学校的个性和特色上出现了多样化的特征.其中,应用型本科教育面向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现代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需要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并能熟练应用的高级人才为目标.高等院校开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顺应了高等教育这一发展趋势的同时,还积极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求掌握某一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对于文科来说,培养的是应用社会科学理论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对于工科来说,培养的是介于工程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之间的应用型人才,即工程技术型应用人才.这样,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验教学环节,就成为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它直接决定了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环节.本文既从高校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的角度,探讨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实验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发展现状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融合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系统地研究营利性组织经营活动的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应用科学.管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有两类,一类是思辨研究,另一类是实证研究.其中,实证研究是用实践或实验数据来进行研究专题的论证,从而能够得出科学有效的结论.实验研究在工商管理学科形成初期就有了,比如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等所做的动作时间研究和制定定额,就是通过实验完成的.并且,随着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实验研究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实验方法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实地实验发展时期,从实际研究环境入手,提出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有效办法;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管理实验所涉及的面进一步拓宽,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开始得到应用;20世纪70年代以后,大批管理模拟软件被开发出来并投入使用,管理实验的中心由以人和工作为主开始转向以组织和流程为中心.[1]管理实验方法的发展,模拟管理软件的完善,网络设施的投入,为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的全面建设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理论的补充和深化.通过实验环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发现和总结管理各环节中的规律并能够提出新问题,从而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实验环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直觉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工商管理学科本科层次的学生普遍缺少管理实践经验,如何通过实验教学让他们认识企业、体验管理、感悟管理、应用管理,是我们管理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为适应社会信息化要求,加强管理信息化教学内容,越发重要和紧迫.

2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设计不尽合理

目前,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体系中,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作业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等8门课程,是该学科普遍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几乎都需要通过相关的实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进一步反映了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的理念上存在以理论课程为中心、实验课程为辅的旧观念,侧重理论教学,不太重视实验教学,实验课程基本上处于从属地位.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所进行的两次教育改革中重点加大了实验教学改革,增加了实验教学的学时,很多大学实验学时都超过30%,有的甚至达到50%.而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本科院校)现行教学计划中实验教学课时数一般偏少,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8%~20%不等.尽管部分院校根据社会对管理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对工商管理教学计划中的实验课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只是象征性的,没有较大突破.[3]

2.2实验教学内容比较落后

开设工商管理实验课的本意是培养学生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下,运用管理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这一要求,每个实验项目的选材不仅应务求真实,而且为实现“管理者”身临其境的分析与决策过程,还必须模拟出较为真实的管理环境.然而.从目前市场上发行的几种工商管理实验教材看,绝大多数实验项目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这些实验项目的普遍缺陷是:实验的素材缺乏“真实感”,验证的内容过于“书本化”,实验的重心大多是Excel软件的应用(即通过使用该软件使学生解决过去在纸张上所完成的作业).显然,这种“实验”与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实践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4]某些高校实验教学环节的安排缺乏总体设计,没有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层次清晰、共同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有机整体.管理学理论存在递渐性,由于不同老师教授不同科目,有可能造成重复实验或理论链断裂现象,严重影响了实验的论证效果.另外,从实验方式看,学生仍属于被动的接受者,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3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改进建议

3.1加强实验教学比重

要保证工商管理学科教学面的拓展和质的提升,一个好的途径就是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交流,了解用人单位管理实践的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和拓展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工商管理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该以工商管理实验课程为轴心,以理论课程知识的秩序为红线来进行安排.在管理实验课程设计中,首先应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体验认知型的专业实验课程,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商企业、保险公司、税务局等单位现场参观,也可以邀请企业家到学校举办讲座,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等,这属于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实验.通过认知阶段的实验,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其次,在大学二年级时开设验证性实验项目,可以围绕每一门主干课程开设一门实验课程,编写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组织机构决策效率模拟实验来实验其变化和效率的影响关系;通过战略投资决策模拟实验来验证投资决策过程中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以及决策者的博弈理论的有效性等.这一阶段,在重点抓好核心实验的前提下,还要根据不同的学科层次结构,建设好相关的扩展实验.最后,在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开设综合性的管理实验课程,使学生能综合运用财务管理、审计、企业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各主干课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点的全面融会贯通.比如ERP沙盘模拟教学系统,集角色扮演和岗位体验于一身,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深入企业管理部门、税务机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进行业务实习,使学生能熟悉工商管理的各个环节,熟悉现有管理制度和实务操作技能,进一步理解、消化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用性、有效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使其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擅长知识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3.2完善实验教学环节

专业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解决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训练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对于他们迅速适应日后的工作岗位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必须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内容以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首先,应重视实验选材的真实性.即应提倡选用来自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实用性课题作为综合实验的素材.美国商学院的案例教学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的成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案例大多都是根据企业领导者所遇到的现实问题而编写的.[4]其次,应改革实验教学方式的层次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采用研讨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互动式的自主讨论,激发学生研究理论知识点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应注重开展案例教学.学生在分角色、分阶段的案例模拟训练中拓宽了理论视野,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灌输知识点的现象,使学生更为切实地掌握工商管理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实验教学中还应该积极采用网络教学,加快工商管理的精品课程建设,利用校园网进行校际网络虚拟模拟实验,能更加深学生理解管理理论的应用领域.同时,应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针对一些实验教学人员缺乏积极性的现状,可以采取理论课和实验课安排同一授课教师,并分配适度的课时量,以免教师负担过重,影响授课效果.教研室应通过多种渠道,理论联系实际,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业务学习,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水平.

上一篇:工商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创新思索 下一篇:工商管理课程设置教学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