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冲A策略

时间:2022-10-01 11:54:02

江苏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冲A策略

[摘 要]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达A具有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了解学业水平测试的特点,研究应对策略,有利于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帮助合适的学生顺利达A。

[关键词]

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达A,科学认知,教学策略

“学业水平测试”是江苏省高考模式“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是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为命题依据,全面检测学生化学必修科目的学习状况和基本的化学学科素养,是对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的终结性评价[1]。采用A、B、C、D四级等级评价,获C级(≥60分)以上等级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获得A等级(≥90分)享受在高考总分中加1分的奖励。2010年江苏省高考方案规定,参加高考的考生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获得1A加1分,获得4A加5分。分数虽然不高,但高考竞争激烈,一分只差,常有数千名学生之多。这一分对于考生在高考中取得先机,顺利跨入高校门槛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如何在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中夺得先机顺利地拿下A呢?

一、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结构和特点

(一)试卷结构

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共计26道试题,包括选择题23道,选做题1道,无机框图题1道,综合题1道。选择题考查必修1和必修2内容,每题3分计69分。选做题15分,考查化学生活和有机化学,学生可以从中选择其一进行解答。无机框图题6分,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综合题10分,考查化学实验、工业生产流程和化学计算。整卷分值100分,90分以上获得A。

(二)试卷特点

试卷难度特点: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比例约为7:2:1。前22道选择题和选做题较基础,容易得分。第23道选择题(3分),第25道框图题(约有0~2分)、第26道综合题(约有4~6分)为较难试题,特别是23题和26题较难,学生失分严重,是得A的拦路虎。

(三)较难试题分析

1.第23题主要考查内容和特点

2007年和2008年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卷(必修科目)在调整期,第23题为化学生活内容,较为简单和基础,容易得分。2009年以后的23题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计算技能,较难,学生不易得分。

2.第26题考查内容及特点

考查内容:

考查特点:

①综合考查实验素养,主要从以下角度考查:

试题中采用的实验情景与教材中的实验并不直接雷同,而是将教材中的实验改编(碳酸盐的组成测定)、重组(铁的性质的探究)或是取材于现在社会所密切关注的材料(印刷电路板、纳米氧化铝、净水剂聚合硫酸铁、无机抗菌剂碱式次氯酸镁)、环境(燃煤烟气的脱硫)、工农业生产(漂白粉的制备、氮肥组成的测定)等STS主题。

2007-2011试题主要围绕探究活动类题材进行考查,重视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数据处理与现象分析、方案评价与改进等环节的探究能力考查,并结合探究考查学生的相关学科素养。2012-2014试题主要以生产流程、科学研究为背景题材,围绕其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和相关实验,开展问题探究,数据分析处理,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考查综合运算技能,主要从以下角度考查:

26题在考查综合运算技能的同时,还考查读图、识图、绘图、用图表解决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2008-2013年的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均涉及图表的分析。

③考查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6题常从物质制取流程、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实验情景出发,考查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影响反应速率因素、提高产率的措施、溶液pH变化原因分析、产品含量误差分析及优化流程去除杂质的措施等。

总之,26题考查的认知水平较高(分析和运用),考查的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所占比重较大。重点考查学科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基本实验技能、问题的解决能力等。综合水平较高、有较高的难度,对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思维能力水平要求较高,有较大的区分度。

二、科学对待达A的问题

(一)端正达A的态度

达A固然好,但也要讲究费效比。并非所有人都能达A,花了很多功夫没能达A,是得不偿失的。换句话说,达A的只是部分人。必修学业水平测试是过关考试,总体难度不大,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考试,顺利过C。但达A时能多得1分,对高考成绩有影响,所以命题时必定会控制得A人数,使少数试题难度加大,约有10分左右的试题是难题。每年的冲A试题(难题)必定不能重复,冲A试题的不确定性,造成过C容易达A难。如果盲目地把所有的学生都推向“得A大战”中去,或大面积冲刺4A是不理智的,有的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把语数外的课停下来冲A,对于那些语数外底子较薄同时又不具冲A实力的同学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得不偿失。所以,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的区别对待才是科学的认知。千万不能头脑一热,盲目攀比,更不能一刀切,全体推进。否则,与学业水平测试的宗旨相去就太远了。一句话,能争则争,不能争则不争,绝不贪恋。

(二)科学地认识达A

达A虽难,但也并非不可为,并非高不可攀。只要应对得当,讲究方法,认真对待,还会增加达A的比率,使许多学生满足达A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看到达A有利的一面。

首先,命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必修学业水平测试试卷近年来无论是试卷结构还是知识和能力考查都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核心概念、分类思想、化学用语、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围绕NA的计算、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反应速率与限度、反应热、原电池、基本实验操作、物质性质与用途、有机物结构与性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融合实验的综合计算等题型结构和内容不避讳年年重复,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测控A的试题的主题围绕核心元素及其化合物进行命题,包含钠、铝、铁、铜、氯、硅、硫、氮等,内容参照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的测试内容:以实验探究活动和工业生产流程为题材,考查学生对探究研究方法的认识、基本实验技能、数据分析与处理、评估能力等;对数形结合尤其关注。这一切为达A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其次,达A题具有一定的梯度性。从知识类型来看,命题考查的对象趋于包含各种类型的知识,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从认知水平的角度来看,从最低水平的记忆到最高水平的创造,都有涉及,且偏重于理解以后的认知水平的能力考查。由于难度呈现一定的梯度,保证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得分。

三、达A教学策略

(一)调整心态,提高认识,做好定位

要在学业水平测试中拿到好的成绩,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化学必修学科的学习。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在这方面都要有统一的认识。对于平时测试80分以上的同学,老师和家长应多给予鼓励,让其树立起拿A的目标和信心,明白拿A的重要意义。千万不能只想过关了事,丧失信心,更不能抱着无所谓的心态,要知道达A还有很多实际的意义。

(二)研读考试说明明确要求和特点

《说明》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它对考试的性质、内容、要求、形式等做出了明确具体规定。研究《说明》,把握好知识复习的度,及时认清每年《说明》的新变化,复习时才有针对性,避免盲目复习走弯路。要研究《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和近几年的试卷,并对样题仔细琢磨。这样,复习起来才会有的放矢,才能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三)完善知识体系

学业水平测试重基础、低难度、全覆盖,其中等题和容易题占到90%。70%的基础题指向单一,不转弯子,不设陷阱,考查基本化学素养是否达标。教学时要牢固把握住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等的教学。一是要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复习,课本要细看,每个知识点都不放过,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背诵课本知识。要重视课后练习题和单元自我检测题,要弄懂弄透,融会贯通。知识掌握要准确,不能似是而非,不能一味地做题。做题是为了巩固知识、检查遗漏和适应性训练的,做题要适量不能过量,试题要精不能滥。离开课本的复习容易造成知识缺陷,基础则不能巩固。二是要注意构建知识网络。知识网络是纲,知识点是目,纲举则目张。知识要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地串联起一个整体,构建成网络,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考前将整理的知识点印发学生,让他们熟记,要督促检查,认真落实。让学生回看做过的训练,是巩固基础的一种好方法。三是抓好核心内容的复习,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是命题的立足点和中心点,复习时抓住了学科中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就牵住了牛鼻子,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拿A就要做到基础题和中等题滴水不漏,基础知识不扎实、掌握不准确是拿A大忌。

(四)突破应试难点

专题训练具有针对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有利于解决薄弱环节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强化和突破。可以围绕化学用语、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围绕NA的计算、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反应速率与限度、反应热、原电池、基本实验操作、物质性质与用途、有机物结构与性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无机物质推断、化学与生活、综合计算等内容设置小专题,强化训练。综合训练具有适应性、诊断性的作用。训练题要以江苏各地模拟质检试卷和江苏历年学业水平测试试卷为主。要定时完成,检查学习程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以便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提高。两种训练要有机结合和穿插,效果才会更好。要求达A的同学还可以针对性地对无机框图、23题元素化合物的计算和26题综合试题等专题进行强化训练。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的资料要使用好保管好,经常回顾复习,常看错题,提高复习效率。

(五)重视实验教学

要重视教材中的实验,对所做的实验,要明白原理、装置特点、实验步骤、试验中注意的问题等。切忌只照方抓药,还应该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做?还可以怎么做?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化学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综合素养。

(六)提高应试素养

首先,要培养审题的技巧和方法。题目的要求是什么?关键词怎样解读?隐含哪些信息?题目的条件是什么?条件和要求有何关系?弄清这些问题是准确解题的关键。其次,科学合理分配答题时间:选择题35-40分钟内、化学与生活7-8分钟、推断题8-10分钟、23题和综合题17-25分钟。第三,注意答题的规范性,注意化学用语表达的规范性(如,化学方程式中的气体、沉淀符号和条件等),注意文字表述的清晰和工整,注意运算过程中的单位。第四,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善于绕过钉子题,注意调整答题顺序,通常是选择题前22题、化学与生活、推断、综合题前两问、23题、综合题后两问这个顺序,最后检查。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遇到钉子题要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要有信心,要敢做,相信难题别人也可能觉得难。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好定位,降低期望值,敢于取舍。做训练或讲评试卷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和逻辑性等优秀思维品质。

总之,达A并非难,科学要认知;重视基础性,训练要穿插;做题要细致,答题要规范;难题有勇气,方法要得当;回顾与反思,结果会惊喜。

[参 考 文 献]

[1]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上一篇:洛可可 拯救冷冰冰的工业品 下一篇:情感教育融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