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田径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方法

时间:2022-10-01 11:41:37

浅析田径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方法

【摘要】 田径短跑运动虽然时间短,但是因为属于比较剧烈的运动,而且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精神要比长跑运动集中,因此对体力的消耗也很大。因为短跑运动耗费的时间较短,所以运动员的训练比较集中,这就需要相关恢复训练的方法,帮助运动员尽快消除疲劳,不影响日常训练及比赛。本文将从田径短跑运动疲劳产生的原因出发,提出相关帮助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方法。

【关键词】 田径短跑运动员 疲劳 训练恢复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170-01

一直以来,短跑运动员的训练恢复都是田径界比较重视的研究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训练事故的发生,以及运动员在比赛中因赛前训练强度太大反而影响比赛水平的情况也不少,所以专家们也也来越重视运动员的训练恢复。而与其他运动员比起来,田径短跑运动员虽然正式运动或比赛的时间相对要短,但是正因为运动时间短,所以其训练时间比其他运动员更密集,而且精神也更需要集中,所以对体力的消耗也特别大,也很容易产生疲劳,对训练及比赛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从运动员疲劳产生的角度来提出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方法,对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和比赛都将产生重要作用。在日常的短跑运动训练中,如果训练恢复工作做得好,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在比赛中,也可以使运动员不受身体疲劳的影响,发挥良好的水平。

1 田径短跑运动训练中疲劳的产生

一般来讲,在运动训练中产生疲劳是正常的,也可以说也只有产生疲劳,训练才算是有效果的。训练之后如果没有疲劳,就说明该训练书无效的,但如果疲劳产生之后还未恢复就开始训练也为危险的。因此,消除疲劳和训练恢复是田径短跑运动中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应该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重视的一个问题。一般来讲,田径短跑运动中产生的疲劳主要可以分为身体疲劳和神经疲劳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有着重要影响。

1.1 身体疲劳

任何有效的运动训练都会产生身体上的疲劳,而且身体上的疲劳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运动员运动强度的不同,疲劳在身体上的表现也不一样,一般可以把身体上的疲劳分为三种:轻度疲劳、中度疲劳和重度疲劳。轻度疲劳运动员自我感觉无任何不适,面色稍红,排汗量也不多,呼吸中度加快,步伐轻稳,注意力比较好,能正确执行指示;当达到重度疲劳的时候,运动员会明显地感觉到疲乏、腿痛、心悸,面色相当红,排汗量也稍微增多,尤其是肩部,呼吸显著加快,步伐变得摇摆不稳,注意力稍微不集中,执行口令不准确,改变方向时偶尔会发生错误[1];最严重的是重度疲劳,一旦达到重度疲劳,运动员出来持续中度疲劳的疲乏、腿痛、心悸等不适外,还会产生头痛、胸痛、恶心,甚至呕吐等现象,而且有的现象会持续较长时间,重度疲劳时面色会非常红或者苍白,也会出现蓝紫色,排汗量也会非常多,尤其是在整个躯干部分,在颞部或者汗衫、衬衣上可能出现白色盐迹,呼吸显著加快,并且比较浅,有的会出现呼吸节奏紊乱,重度疲劳产生之后运动员会出现显著的动作摇摆不定,在行进时掉队,出现不协调动作,注意力也非常不集中,执行口令缓慢,只有大声口令才能接受。从以上就可以看出轻度疲劳不会影响运动员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但是中度疲劳和重度疲劳对运动员的训练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重度疲劳,不仅会影响训练,而且极有可能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1.2 神经疲劳

一般的运动训练,都是通过肌肉收缩产生力量来完成,而支配肌肉收缩的是大脑中的运动中枢信号,运动中枢将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从大脑传递都肌肉,因此疲劳首先是在大脑的神经细胞中产生,当大脑皮质中能量物质的消耗达到一定程度时,皮质细胞由兴奋转变为抑制,从而使动力定型发生紊乱,导致神经疲劳的产生。这是比较普遍的运动神经疲劳,而田径短跑运动训练又有其特殊性,因为田径短跑运动比一般运动持续的时间要短很多,这就要求运动员的运动开始及运动的过程中都需要精神集中,所以田径短跑运动训练比一般的运动训练更容易产生神经疲劳,这是很多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比较容易忽视的一点[2]。

2 田径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方法

前面我们提出了田径短跑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的两种疲劳类型,因此无论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都需要针对这两种类型的疲劳采取一些训练恢复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运动训练的持续进行,也才能保证运动员在长期训练之后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目前,针对田径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方法也比较多,我们认为比较重要的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

2.1 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既是运动训练产生效果的前提,也是运动训练后消除疲劳的直接有效的方法[3]。针对一般的轻度疲劳,稍微休息就可以得到缓解,从而保证训练的继续进行。因此,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安排运动员的休息时间。就算是短时间的田径短跑训练,也需要足够的休息。而当训练结束之后,运动员也要保证自身的睡眠,一般当天强度训练之后,要有八小时以上的睡眠保证,体质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也才能不影响后续训练。

2.2 合格的训练场地

目前对运动场地的要求,一般是针对训练的需要而提出的,但是要在训练过程中使运动员能及时恢复训练,对训练场地也有一定的要求。部分田径短跑运动训练是在室内进行,但是一般室内比较封闭,空气流通不够,湿度也达不到运动员训练恢复的要求,这将对运动员训练恢复产生不良影响。理想的田径短跑运动训练恢复对温度、湿度以及空气的流通度都有要求,一般要求是在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湿度一般的场地中,运动员才比较容易恢复训练。

2.3 心理上的放松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田径短跑运动训练中神经疲劳的产生及其对训练的不良影响,因此训练恢复也包括神经上的恢复,只有神经上和精神上的疲劳都消除了,才能更有效地达到身体上恢复,也才能在训练中更好地执行口令,完成相关任务。要达到训练中神经上及精神上的恢复,除了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外,还需要在心理上的放松,只有心理上放松了才能消除神经上的紧张。必要的时候,在训练休息的间隙训练员应给予运动员适当的心理疏导,使运动员达到全面的放松。

参考文献

[1] 王国栋,尹小俭.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恢复手段[J].湖北体育科技2009(02).

[2] 周孝祥.短跑训练中运动性疲劳产生的身理特点及恢复[J].科技风.2009(14).

[3] 林宁.运动恢复在短跑训练中的作用[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05).

上一篇:试论如何组织高中生进行课外音乐实践活动 下一篇:“快乐评价”在音乐课堂上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