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看文化对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影响

时间:2022-10-01 10:16:08

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看文化对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影响

摘要:本文从霍夫斯泰德五大文化维度入手,解读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及其对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影响。

关键词: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学习风格;跨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005-02

一、引言

不同国家在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会直接导致其文化影响下学习者学习风格的不同。本文以霍夫斯泰德五大文化维度为理论基础,通过解读不同文化现象间的差异,旨在正确认识学习者学习风格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对课堂教学起到点拨作用。

二、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简述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是荷兰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提出的用来衡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一个框架。他认为文化是在一个环境下人们共同拥有的心理程序,能将一群人与其他人区分开来。这个理论框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霍夫斯泰德对IBM公司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员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价值观调查。调查和分析的重点是各国员工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在这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80年霍夫斯泰德出版了《文化的影响力》一书,提出了分析国家文化的四个维度: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后来他根据彭麦克等人对亚洲文化的研究,又补充了第五个维度: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这五个文化维度的具体含义如下:

1.权力距离是指一个国家的机构或组织内权力较小的成员期望和接受权力被不平等地分配的事实的程度。可接受的程度越大,表明权力距离越高。反之,则越低。

2.不确定性规避是指一个社会考虑自己利益受到不确定的事件和模棱两可的环境威胁时,通过正式的渠道来避免和控制不确定性的程度。

3.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指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社会是关注个人的利益还是关注集体的利益。

4.男性化指社会中的主导价值观对自信和获取金钱以及其他物质资料的强调程度;女性化指一个社会中的主导价值观对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关注程度。

5.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指的是某一文化中的成员对延迟其物质、情感、社会需求的满足所能接受的程度。

三、学习风格理论简述

1954年,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首次提出了“学习风格”这一概念。他认为学习风格是直接参与学习过程的学生个体差异之一。较早系统地对学习风格类型进行研究的学者有Dunn夫妇和Price(1975)、Gregorc(1979)、Keefe(1979)以及Reid(1987)等人。我国对学习风格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主要是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并作理论上的深化,近期则主要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学习风格对学习的影响及其相关性。

学习风格作为学习者的个体特征,既能体现学习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又能反映其所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中外研究者从感知方式、认知方式、情感及行为方式以及社会文化等视角对学习风格进行了解释。Keefe认为学习风格是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反映出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而Reid将学习风格定义为学习者所采用的吸收、处理和储存新的信息,掌握新技能的方式,这种技能是自然的和习惯性的,不会因为教学方法或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中国的谭顶良教授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虽然研究者们对学习风格所下的定义不同,但他们都认为学习风格是在学习者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的特性;但同时学习风格又是个性化的行为,带有学习者个体的特征。

四、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解读文化因素对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影响

1.权力距离。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数据分析,各个国家由于对权力的理解不同,在权力距离这个维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欧美人不是很看重权力,而亚洲国家由于体制的关系,注重权力的约束力。中国作为一个高权力距离的国家,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被定性为一种上下级的关系。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就是权威。因此中国孩子从小就知道“尊师重道”。学生不能公开地对教师的观点产生质疑,只有在被老师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学生习惯于依赖老师和教材,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去学习,在学习风格上,表现出被动学习,模仿型的特点,忽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美国是权力距离相对较低的国家。对美国人来说,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与学生有着平等关系的人。师生之间可以自由言论,交换意见,甚至相互争论。学生也可以当面对老师的论点提出质疑。美国学生在课堂上喜欢通过讨论、辩论和实践活动等形式学习。他们在学习上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属于主动型和独立型的学习者。

2.不确定性规避。不确定性规避程度高的国家比较重视权威、地位、资历、年龄等条件,试图建立正式的规则来约束行为,不太能容忍偏激观点和行为。不确定性规避程度低的文化对于反常的行为和意见比较宽容,规章制度少,容许各种不同的主张同时存在。中国是典型的不确定性规避程度高的国家,因此构成了其高不确定性规避特征的学习环境。在中国,教师和学生更倾向于一种目标明确,计划性强并且有唯一正确答案的学习氛围。他们习惯遵循固有模式,不愿意打破常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希望被打断或被质疑,而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因为在意别人的看法,害怕回答错误丢面子,往往需要较长时间仔细思考,凸显出场依存型和审慎型的学习风格。而美国是一个不确定性规避程度低的国家,其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人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创新。因此美国学生上课时总是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惧怕错误,愿意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学习,直到最后成功,这决定了美国学生冲动型和试误型的学习风格。

3.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霍夫斯泰德认为,在个人主义指数较高的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人们倾向于关心自己及核心家庭,亲戚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公私界限分明。家庭教育重视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过失会导致负罪感以及丧失自尊。集体主义指数较高的国家则注重族群内关系,关心大家庭,强调个体对群体的忠诚和群体的和谐。在集体主义倾向的社会中,孩子们从小便学会从“我们”的角度考虑问题,集体荣誉比个人成功更为重要,过失会导致自己和群体蒙羞和丢面子,是一种耻感文化。因此,个人主义倾向社会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会学习。集体主义倾向社会的学生则比较内敛,主张谦虚是一种美德,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会做事。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观念很强的国家。当教师布置任务的时候,学生喜欢以团体为单位共同完成,所以中国学生在学习风格上表现为合作型。相反,美国是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强调个性自由和个人的成就,美国学生更喜欢标新立异,独立寻求他们的个人目标,因此美国学生在学习风格上表现为竞争型。

4.男性化与女性化。这个文化维度主要看某一社会代表男性的品质如竞争性、独断性更多,还是代表女性的品质如谦虚、关爱他人更多,以及对男性和女性职能的界定。男性化指数的数值越大,说明该社会的男性气质越突出;反之,则说明该社会的女性气质突出。中国是一个女性化倾向的社会,注重和谐和伦理道德。在学校里,学生要尊敬老师,遵守课堂纪律。当作为权威的老师提出问题或发起讨论时,大多数学生不会积极地参与其中,因为他们认为向老师提出不一致的观点是失礼的表现,所以课堂上学生充当的角色是倾听者、跟随者,老师是课堂的中心,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美国是一个男性化倾向的社会,强调个人发展和抱负。美国教师对学生无论男女都一视同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多样的竞争。

五、结语

社会文化作为学习风格的影响因素在跨文化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通过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框架,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文化差异具体化,数据化,并运用到现实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得知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学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风格:他们更偏爱被动型、分析型、场依存型、审慎型和合作型等学习模式。而美国文化熏陶下的美国学生则表现得独立而具有竞争力,他们是典型的主动型、场独立型、冲动型和试误型学习者。学习风格既有长期性、稳定性,也有可塑性。中国教师应当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学习风格的影响,以及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拓展学生的学习风格,以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Geert Hofstede. Culture’s consequences: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 related values[M].Beverly Hills,1980.

[2]Geert Hofstede & Gert Jan Hofstede.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 [M].NY: Mc Graw Hill,2005

[3]Reid,J.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M]. Pek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5]康淑敏.学习风格理论――西方研究综述[J].山东外语教学,2003,(3).

上一篇:巧用肢体语言打造生动的体育课堂探讨 下一篇:高中英语内容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