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创新

时间:2022-10-01 10:00:28

浅议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创新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事关高校行政工作、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是高校各项工作顺利运行的基础。从现阶段实践来看,大部分高校已经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并具备了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但是与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实际需要相比,目前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管理工作模式仍然存在问题和不足,亟待进一步加以完善。在本文中,笔者系统介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重要作用,提出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就如何有效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提出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高校 学生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77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加速发展,国内各类高校数量逐年增加,在校生人数屡创新高。高校在为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自身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国内高校正在处于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阶段,教学管理工作模式需要系统地进行创新和优化,其中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优化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应当说,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发展和积累,目前国内高校已经普遍建立起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并具备了一支专业化的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1],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现有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分析。

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以在校学生为主要对象,事关高校行政工作、教学工作等能否顺利推进和开展。笔者认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学生管理工作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对象,贯穿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高校通过实施学生管理工作,能够将在校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等纳入有序运行和发展的轨道之上,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基础。

1.2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行政化特点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属于内部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具有严格的管理程序、执行主体、监督制约机制等等[2]。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有较强的行政管理工作特点。高校管理者运用行政强制力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措施得以贯彻实施和有效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有一定的行政化特点,也是其与教学工作最大的区别之所在。

1.3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法集中体现了办学理念和宗旨

高校学生管理是其办学理念和宗旨的投射及具体体现。对于高校管理部门来说,如何运用行政强制力保证学生管理制度措施的执行,以及学生管理工作如何统一到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等等,都集中体现着其对于高等教育工作本质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2 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现阶段国内许多高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已经成为影响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障碍,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1 学生管理工作理念不科学

许多高校管理者对于学生管理工作本质规律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片面化和肤浅化的情况,单纯地认为学生管理工作就是要“管住”学生。实际上,作为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应当秉承服务学生,服务教学工作的理念,大部分高校“重管理、轻服务”的理念实际上是官僚意识在高校工作中的再现和映射。如果运用这种理念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高校势必会遭遇学生管理与教学科研工作相脱节、学生管理和专业教育教学效果相抵触等后果。长此以往,对于高校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2 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当前,高校承担学生管理工作执行者职责的主要是思想政治辅导员。思想政治辅导员的首要工作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只是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式。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化的工程,需要综合调动和运用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对于管理者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如果单纯依赖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实施学生管理工作,那么势必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不但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也会给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带来不利影响。

2.3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手段单一化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手段和方式单一化是大部分高校普遍面临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种单一化的模式不仅仅会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对于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一些高校采取的被动式和单向度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与现阶段在校生理解认知方式存在一定偏差,管理工作效果并不理想。

3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创新的实现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各行业和各领域对于人才综合素质和数量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大学毕业生就业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间的结构性差异将会长期存在,高校为了适应这种全新的形势,必须要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进行全面优化和创新。

3.1 树立正确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切实提高服务意识

高校管理者应当树立正确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将“重管理、轻服务”的理念逐步转移到“学生管理为学生发展服务、为教学工作服务”的目标上来,切实提高服务意识。高校学生管理者应当明确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消除行政意识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不利影响,用正确的理念指导学生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3.2 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

笔者认为,高校应当进一步强化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以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为主体,并将专业教师、后勤服务队伍等纳入学生管理工作中队伍之中,根据职责分工确定管理工作任务目标,提高管理工作专业化水平,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制度化。

3.3 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对于高校管理部门来说,还应当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根据在校生理解能力和认知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兴信息传播媒介,丰富学生管理工作渠道,更好地发挥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秀彦.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冯培.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创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徐鹏(1983-),助教,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辅导员兼团委书记,辽宁沈阳 110847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如何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 下一篇:消费主义对“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