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书》联合式双音形容词探析

时间:2022-06-13 05:02:13

《南齐书》联合式双音形容词探析

摘 要:本文以《南齐书》中的联合式双音形容词为研究对象,从“语义、构词词性、词序”三方面探讨中古时期形容词特点。

关键词:《南齐书》 双音形容词 联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朝代的不断更迭,文化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且南北文化、民族文化不断冲击融合,使得这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都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反映在汉语中,则呈现出新的词汇不断出现、词汇双音化加剧的趋势。萧子显的《南齐书》就是该时期成就较高的一部史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语言学价值,是我们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本文拟从并列式双音形容词入手,分析词的语义、词性构成及词序问题。

一、联合式双音形容词语义分析

复合式双音形容词包括联合式、偏正式、支配式、主谓式。在《南齐书》中,联合式双音形容词一共有488个,我们从语义上把联合式双音形容词分为三种:同义联合(55个),类义联合(398个),对义联合(35个)。其所占比例情况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类义联合式形容词在联合双音形容词中所占比例最大,对义联合与同义联合则明显匮乏,这也反映出了在双音化过程中,构词的主要方式是类义联合。下面分别举例分析:

(一)同义联合

张永言(1982)给同义词下的定义是:“同义词就是语音不同、具有一个或几个类似意义的词。这些意义表现同一个概念,但在补充意义、风格特征、感彩以及用法(包括跟其他词的搭配关系)上则可能有所不同。”蒋绍愚(2007)认为:“所谓‘同义’,是指一个或几个义位相同,而不可能是各个义位都相同。”由此,我们把两个语素在意义上相同但词的附属意义如感彩、词义轻重、范围大小等方面并不一定相同的词称为同义联合式双音形容词。

1.骁勇

(1)盘龙骁勇,独冠三军,匈奴之惮飞将,曾不若也。壮矣哉!(《列传第十·吕安国(全景文) 周山图 周盘龙 王广之 》)

骁,《广雅·释诂二》:“骁,健也。”《玉篇·马部》:“骁,勇急捷也。”《广韵·萧韵》:“骁,骁武也。”《史记·韩长孺列传》:“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裴驷集解引张晏曰:“骁,勇也。”

勇,《广韵·肿韵》:“勇,猛也。”《庄子·盗跖》:“勇悍果敢,聚衆率兵,此下德也。”三国魏曹植《白马篇》:“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大词典》对“骁勇”解释为“犹勇猛”。且“骁”可以用“勇”来训,二者皆表示“勇猛,有勇力”之义,故属于同义联合。

2.高危

(2)蕃辅贵盛,地实高危,持满戒盈,鲜能全德。(《列传第三·豫章文献王》)

高,《说文》:“高,崇也,象台观高之形。从冂、口,与仓舍同义。”孔广居《说文疑疑》:“象楼台层叠形,冂象上屋,冂象下屋,口象上下层之户牖也。”

危,《说文·危部》:“危,在高而惧也。”本义是因位高而恐惧。《大词典》对“高危”的解释为“位高势危”。但《大字典》“危”的第4条:高;高处。《庄子·盗跖》:“广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長剑。”陆德明释文:“危冠,李云:‘危,高也。’”

“危”有“高”义,“高危”实为同义连用,危、高可以互训。如“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徵《荐太宗十思疏》)故“高危”属于同义联合。

同义联合的形容词在《南齐书》中占有一定分量,但依然无法跟类义联合相比。这类词在上古汉语中就有出现,中古汉语继承这种构词方式,对丰富汉语词汇有极重要作用。

(二)类义联合

属于同一类性质的两个构词语素,其语素义不完全相同,但有部分义素重合的词的形式属于类义联合。这类词在《南齐书》中占有极高比例,可能由于其构词要求相对宽泛,故能产性高。

1.丑猥

(3)自丁荼毒以来,妓妾已多分张,所余丑猥数人,皆不似事。(《列传第十九·萧景先 萧赤斧(子颖胄)》)

丑,《说文》:“丑,可恶也。从鬼,酉声。”段玉裁注:“非真鬼也。以可恶,故从鬼。”本义指“可恶”,后引申为“样子难看”。《玉篇·酉部》:“丑,儿恶。”《楚辞·九章·橘颂》:“纷媪宜修,绔而不丑兮。”

猥,《说文》:“猥,犬吠声。从犬,畏声。”本义为“犬吠声”后引申为“鄙陋”。《广韵·贿韵》:“猥,鄙也。”《抱朴子·外篇·百里》:“庸猥之徒,器小志近。”《颜氏家训·风操》:“今南北风俗,言其祖及二亲,无云家者;田里猥人,方有此言耳。”

在这里,“丑”指“样子难看,惹人厌恶”;“猥”指“鄙陋”,多形容人鄙猥。二者皆表示对人的一种负面评价,只是从外貌和品格两方面分别评判,故属于类义联合。

2.清干

(4)晏启曰:“鸾清干有余,然不谙百氏,恐不可居此职。”(《列传第二十三·王晏 萧谌 萧坦之 江祏》)

清,《说文》:“清,腋也,澂水之儿。从水青声。”由“水清澈”引申出“高洁、卓越”。《晋书·刘舆传》:“广时称越府有三才:‘潘滔大才,刘舆长才,裴邈清才。’”

干,才能;才干。《集韵·翰韵》:“干,能事也。”《后汉书·景丹传》:“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有干事称。”《三国志·吴志·胡综传》:“(子)迚平和有文干,天纪中为中书令。”

“清”在中古时期是重要的品评人物形容词,它与许多词组合,如“清恬”“清虚”“清贞”等,多表示与“浊”相对,超脱世俗、洁身自好。“干”指有才能,也经常与别的词组合,如“果干”。“清干”一词也并非“清”和“干”的简单相加,而是融合为一个意义,在这个意义中表示一种集才能与高洁于一体的品性。

(三)对义联合

对义联合,顾名思义,即由两个相对或者相反的语素构成的一种双音词。这种词在《南齐书》中一共35个,所占比例甚少。我们发现,对义联合式双音形容词慢慢地从词组向词的方向转变,如“贵贱”“轻重”“远近”“大小”“劳逸”等。

1.昏明

(5)夫昏明相袭,晷景之恒度;春秋递运,时岁之常序。(《本纪第一·高帝上》 )

昏明,《大词典》解释:昏暗和明亮;黑夜和白昼。《列子·周穆王》:“昏明之分察,故一昼一夜。”《文选·刘琨》:“昏明迭用,否泰相济。”李善注:“昏明谓昼夜也。”属于对义联合。

2.多阙

(6)江左草创,旧章多阙,宋氏因循,未能反古。(《志第一·礼上》)

阙,《玉篇·门部》:“阙,少也。”《集韵·月韵》:“阙,乏也。”《吕氏春秋·任数》:“耳目心智,其所以知识甚阙。”高诱注:“阙,短。”阙,“少”义,与“多”组成对义联合。

以上是从语义方面来探讨《南齐书》形容词中的联合式双音形容词的。中古时期词汇大量增加,双音化加剧,与同义、类义、对义联合式构词法是分不开的。

二、联合式双音形容词词性构成分析

从词性构成角度来分析联合式双音形容词就是把构成双音形容词语素的词性与该双音形容词来比较,在联合式双音形容词中,词性构成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形+形形

骁果

(7)恭祖者,慧景宗人,骁果便马槊,气力绝人。(《列传第三十二·裴叔业 崔慧景 张欣泰》)

(二)动+动形

猜忌

(8)帝性猜忌,体肥憎风,夏月常著皮小衣,拜左右二人为司风令史。(《列传第三十四·良政》)

(三)形+名形

清才

(9)思曼廉静,自绝风埃;游心爻系,物允清才。(《列传第十四·王僧虔 张绪》)

(四)形+动形

愧惧

(10)但所献轻陋,愧惧唯深。(《列传第三十九·蛮·东南夷》)

(五)动+形形

欺猾

(11)凡预衣冠,荷恩盛世,多以暗缓贻愆,少为欺猾入罪。(《列传第二十一·武十七王》)

由上可知,构成双音形容词的词性与双音词词性基本一致,以“形+形”为最多,是联合式双音形容词的主要构词方式。

三、联合式双音形容词词序分析

早期单音词在构成双音词时并不稳定,因而会出现一部分同素逆序词,《南齐书》中也出现了这类形容词。如“穷困、困穷” “ 短长、长短” “远近、近远 ”等。

(12)事曝远近,使融依源据答。(《列传第二十八· 王融 谢朓》)

(13)每一事之发,弥晨方办,粗计近远,率遣一部,职散人领。(《列传第二十一·武十七王》)

同素逆序词是自上古以来就存在的一种词汇形式,也是一种构词方式。从张巍的博士论文《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中得到的数据显示:中古汉语时期,同素逆序词的数量明显增多,有些流传下来继续使用,有些已经消失,这也符合词汇的演变规律。

四、联合式双音形容词特点

1.《南齐书》中联合式双音形容词占复音形容词的比例很大,是复音词构成的主要方式,其中类义联合是联合式双音词的主要构成方式。

2.词性构成相对丰富,但个别形式如“形+名形”类构词方式就少有流传至今的,如“清才”在今天就很少用来评价人物。

3.构成联合双音词的两个词素并不稳定,在古汉语中多将表“小、劣、弱、凶”等义的语素放在前面,如“小大”“贱贵”“短长”等;今则反之,如“大小”“远近”等。

参考文献:

[1]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2]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

[3]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5.

(于利红 宋闻兵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315211)

上一篇:温岭俗语探析 下一篇:敦煌历文俗语词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