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吸引力

时间:2022-10-01 07:55:59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吸引力

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仅仅依靠理论的教育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积极性、增强吸引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课前查阅许多资料,课上滔滔不绝教得十分卖力,总以为所有的知识全部讲了,才得到安慰,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往往是: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对此,我们有的只能感叹: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真难教!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在老师,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采取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法,所以学生不“领情”。政治教学承担着两种使命,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另一重要的层面,没有将理论融合到实际中,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各种政治现象。比如在初三政治课上,讲到“三个代表”思想的时候,整个班级都无所适从,可以肯定的是,学生平时显然从不关心新闻关心政治。于是我问了第二个问题:“三个代表”究竟是谁代表?在这样两个问题下,学生开始自习教材内容,弄懂科学的定义,寓教于乐,真正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取得极大成功的例子也很多。

新课程标准衡量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不是以教师教了多少作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学了多少作为标准。所以我们必须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而不是机械的学习书本知识。一方面固然要求教师去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改变教学观念,精讲教学内容,对于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则重点把握,对于需要举例分析的知识,让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学生课后多关心时事政治。这样,在讲清教材知识后,可以适当的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去思考、探索,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又能很好达到教学效果。例如:在分析“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时,我采取引导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寻找突破口,自己阅读本框内容,思考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什么?并根据教材找出有关的知识点,可以自己提出问题,等待交流。同学们立刻积极的投入到对教材的研究中,他们时而讨论,时而沉思,一会儿,整个课堂都沉静下来,说明他们已经考虑的差不多了,我开始提问,由学生根据自己编的题目再找出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别学生思想已经开始开小差,似乎没有提问自己就与己无关,甚至开始观赏窗外风景,这时候我又给他们来了个小小的“刺激”:轮到发言的同学,可以随意指定教室里包括我在内的任何一人回答他的问题,这下我明显的看到那几个开小差的同学懊恼的表情,整个人都抖擞了一下,将全身的热情都投入到课堂上来,在这节课上,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有的问题甚至是我自己都容易忽略的,而学生的反映则大大的出乎了我的意料,平时上课时总是无精打采提不上精神的学生,他们的问题设计巧妙的令我都感觉惭愧,而且是在课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他们仍能对答如流,旁征博引,我从每个学生的脸上明显的看到了有着羡慕、佩服也有懊恼、自责的复杂表情,我想这也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知识绝不仅仅是教材知识,更不可能仅仅是课堂的这么几十分钟。这节课在学生的讨论、争辩中国的很快,同学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师生之间配合的很有默契,虽然这节课我讲的何绍,几乎仅仅是最后的几分钟找你逛街归纳,但是学生却学得更轻松,更愉快、更扎实、更透彻。我也从中认识了一个道理,要想更好的把握课堂,只有充分的让学生投入到学习钟来,仅仅靠传统的灌输教材知识,不仅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乏味,课堂感觉不到学习气氛,更总要的是没有有效地利用这一节课的时间,没有很好的达到教学效果,那么对于教师来讲,这一堂课就是失败的,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在后期还得花更多时间去帮助学生“复习”新课。

在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再走以前的教育老路很容易遭淘汰,教师应该在同学生的教与学得互动中,不断寻找适合彼此的教学方式,我想这才是课改对我们的要求——在发展中求生存!

上一篇:如何搞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下一篇: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