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班化教学中创设开放性语文课堂

时间:2022-10-01 06:11:50

在小班化教学中创设开放性语文课堂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是开放性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而小班化教学可以使新课改的理念得到充分的贯彻和实施。若能较好地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别化教学开展得较多,学生自主地思考、探究、表现的机会多,自主创造、创新的机会就多。所以,在小班化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初中小班语文教学新路。在语文教学中,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实行: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开放的学习氛围

苏联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就说过:“学生在课堂中高高兴兴地学,或是愁眉苦脸地学,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由此可见,课堂有没有宽松和谐的气氛,是学习效率提高与否的关键。真正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应该是师生之间心灵融为一体的氛围。要达到这种氛围,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真正地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成为探索的友好伙伴。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发现,共同创造,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与友好伙伴。由于班级人数较少,老师能够很快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年龄、家庭、个人爱好、基础、心理、特长、能力、个性等等。老师要随时随地地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老师要及时地和每一位学生交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和辅导,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成为零距离,构建民主平等的提问环境。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交互的学习平台。在提问过程中,既要把握问题的“精度”,又要注意问题的“梯度”。这样既能关注到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感和愉悦感。同时还可以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设置开放性问题,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创设开放性学习环境

语文教学就是要把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是方法在课堂,学习在课外,多渠道地调动学生参加语文活动的兴趣。如动员学生参加各级组织的征文比赛,让学生向报刊、杂志投递稿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来个“实话实说”。参加各级的演讲、辩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班级充分利用语文课本的资源,表演课本剧举行诗歌朗诵会,利用办手抄报、黑板报,锻炼学生信息材料的筛选能力,通过小班化文化建设来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要把语文的有效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及时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到广阔的空间去汲取营养,努力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指导训练,尽可能地开辟语文学习空间,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小班化文化建设来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充分体现语文学习分整体性、灵活性的原则,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开放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总之,只要我们以一颗热诚的心对待语文教学,领悟新课标的精神,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法,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因材施教,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利用小班化的有利条件,努力创设开放性的语文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变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学科,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必定会有很大的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也必定会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上一篇:浅谈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 下一篇:构建积极心理场 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