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分析

时间:2022-10-01 06:00:30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分析

摘要: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的效果,探讨治疗作用。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子宫切口疤痕妊娠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一组为常规组,使用甲氨蝶呤治疗;一组为观察组,使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米非司酮;氨蝶呤

剖宫产子宫切口疤痕妊娠对孕妇的人身安全有极大的威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终止妊娠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治疗中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的方法已经较为普遍,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表明了该方法的高效性。我院对50例剖宫产子宫切口疤痕妊娠患者行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效果良好,本文对本次实验研究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以来收治的50例剖宫产子宫切口疤痕妊娠患者为观察对象,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常规组使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使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常规组年龄23~41岁,平均年龄32岁,既往孕次1~7次,平均4次,有18例患者有人工流产史,流产次数1~5次,平均3次,25例患者经阴道彩超等辅助检查诊断为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观察组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1岁,既往孕次1~5次,平均3次,有20例患者有人工流产史,流产次数1~7次,平均4次,25例患者经阴道彩超等辅助检查诊断为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治疗,即使用甲氨蝶呤(本次实验用药为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0644号药品)为患者进行肌肉内注射治疗,甲氨蝶呤使用剂量为50 mg/m2,注射1次/d,治疗时间持续14 d。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即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米非司酮口服治疗(本次实验用药为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50003号药品)。用法为:患者口服2次/d,50mg/次,治疗时间同样持续14 d。

1.3评估标准 以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为评估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表示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Y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剖宫产子宫疤痕处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于剖宫产子宫疤痕处,其临床病因不明,一般认为可能是患者孕卵或滋养叶细胞通过微观可见的裂隙种植于有缺陷的疤痕处[1],也有研究认为与多次宫腔操作引起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及内膜炎等原因有关。由于胚囊种植部位特殊,为于疤痕部位,而此处肌层相对菲薄,胚囊覆盖程度差,有部分胚囊甚至无肌层覆盖,疤痕部位周围有较丰富的血供,因此经常有阴道出血的情况发生。在以往的治疗进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该类病症出现误诊的几率较高,临床治疗时常采用吸宫术或钳夹术进行治疗,导致术中有极高的大出血风险,一旦出现大出血情况则须进行子宫全切术,对患者的伤害非常大。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代B超诊断技术和医务人员的能力也显著提高,对于给病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众多的患者在症状早期就能够做出准确的诊断,增加了保守性治疗的几率。

子宫疤痕处妊娠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难度,其临床表现通常与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以及早孕等情况有极高的相似性,极易出现误诊的情况。经过大量的研究实践发现,要提高该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除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之外,还需善于利用B超的特点进行综合判断。临床中B超对于该病的相关情况有比较直观的反应,是提升诊断准确性的重要辅助手段[2]。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子宫疤痕处妊娠的方法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是可行,米非司酮是一种具有甾体结构的抗孕激素药物,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使妊娠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导致促黄体生成素下降,黄体萎缩,从而使赖以发育的胚囊坏死、吸收[3]。也有人报道米非司酮能阻断滋养层细胞周期的运转,促进组织的退化变性,达到抗早孕的目的[4]。米非司酮能抑制滋养细胞的增殖,诱导和促进其凋亡的发生,对早孕绒毛的作用是直接的[5]。甲氨蝶呤是叶酸拮抗剂,对细胞内DNA的合成有抑制作用,能够抑制滋养细胞的生长并促使其死亡。临床中将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使用能有效的控制滋养层细胞的增长,促使绒毛变性坏死,减少治疗时间,降低患者阴道大出血情况的发生。

本次试验中也加强了药物毒副反应检测,在治疗过程中定期为患者进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结果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基本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只有1例肝功能损伤Ⅱ级,在积极对症治疗后即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子宫疤痕处妊娠效果良好,临床治疗成功率较高,降低了子宫切除率,毒副作用低,对女性的健康保护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凌娟.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9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2):349-350.

[2]王继红.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部妊娠18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9):76-77.

[3]图娜拉,戴晓怡,刘芳.口服米非司酮联合单次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12):1458-1460.

[4]袁晓霞,杨文文,王丽宏.彩超监测下口服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药卫生:文摘版:00214-00214.

[5]张旭东.口服米非司酮片联合局部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734-736.

上一篇:重症急性胰腺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不同途径效...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