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安全事故类型及原因与安全管理措施

时间:2022-10-01 04:32:59

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安全事故类型及原因与安全管理措施

在工业及人民的日常居住生活中,化工工业的地位逐渐显著,在化工生产中,由于运用的中间体及原材料等都存在一定的易燃易爆、强腐蚀以及剧毒物质,且通常都处于高温、高速、高压以及腐蚀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操作,因此具有较多的危险因素存在。本文主要从化工生产中安全事故类型、产生原因以及安全管理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一、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安全的意义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化工产业通常会有较多的危险性因素存在。当出现任何制度缺陷、设备隐患、操作违章以及工作疏忽都会导致安全事故产生。然而化工厂从建立到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都会有较多环节存在,主要包括产品与生产装置的安全评价以及环境评价等。该类企业从表面上看虽然已经获利,但在实际上则会有各种种类的安全隐患存在。所以,现阶段安监部门和环保部门在管理方面都有一定的缺陷存在。

化工生产中,安全生产作为前提,由于化工存在较多有毒、易燃易爆以及腐蚀性的物质,因此在高温、高压及施工工艺复杂的前提下,存在严格的操作要求。当由于管理不当或生产中形成的失误,都会造成爆炸、火灾、灼伤以及中毒事故的出现,最终对生产的正常进行造成影响,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整个化工厂的毁灭。多数案例证实,化工厂安全生产基础的缺乏,是无法实施正常且健康的发展。安全生产时为了保障化工生产,将现代化生产的优势进行充分发挥,应必须对安全生产进行实现,促使长期连续生产及安全的运行得到确保。作为化工生产的管理的关键,开发化工新产品及新产品的试生产必须对安全生产的问题进行解决,否则在实际生产中则无法进行实施。

二、石油化工安全事故的类型及特点

通常情况下,石油化工安全事故的灾害性的产生都是无法预料的,一般发生都会处于意想不到的地点和时间出现。而一旦有石油化工安全事故出现,都会造成有毒化学品泄露,从而导致燃烧及爆炸事故发生。因此很难有效对挽救及方法工作进行展开,导致环境污染现象逐渐加大,造成泄露出的化学物品的洗消不易进行,在一段时间内,导致环境污染现象持续出现。

第一,泄露事故的出现。

石油化工安全事故中泄露现象主要是由于承载物品的容器出现破裂、管道及阀门失灵或由于运输工具造成的,最终造成毒化学品或毒液出现点状、线状以及平面状形式的泄露,从而危害了周围环境及周围人员。该类事故的出现存在现场较少的人员死亡,但在中毒人员中则相对较多。

第二,爆炸和燃烧事故的出现。

石油化工安全事故中,爆炸和燃烧事故是通过毒化学品的爆炸或泄露造成的人员伤亡现象,该事故的特点主要包括:较多的现场死亡、烧伤、中毒以及骨折等,且存在复杂的人员伤情。

三、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第一,原料的不稳定性。化工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大多数材料存在原料的反应性、易燃性及毒性都会导致火灾、中毒及爆炸事故的发生,当压力容器出现爆炸或反应物出现爆燃后,有会有极强破坏力的冲击波形成。

第二,生产过程中的原因。在化工生产中处于临界状态或爆炸极限附近的反应、副反应都会导致火灾事故出现。

第三,设备的破损。生产原料出现的腐蚀、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振动以及生产压力的波动都会造成设备出现疲劳性损坏,且当处于深冷及高温状态下也会引发压力容器损坏现象发生。设备机械不合理或加工工艺中存在的缺陷都会导致事故出现的关键。

第四,对于小型化工企业来说,人员素质存在普遍较低,施工人员对安全操作规程进行随意删改,造成设备机械检修中或由于误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发生。在对施工机械检修时,通常在易燃易爆化工装置区域,运用喷灯、砂轮、电钻实施焊接及切割。在操作中都容易造成火花、火焰及炽热表面出现。在违章指挥、私自动火、动火审批不严都会导致火灾发生。

四、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第一,对安全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并对专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配备。

第二,严格按照标准、法规以及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才做,与项目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合理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各装置及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编制。

第三,对从业人员依法参与工商保险并对保险费进行及时缴纳。

第四,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作业人员进行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经常对作业人员进行危险辨识工作及安全教育活动工作,进一步将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发生异常状况时的应变能力进行培养。

第五,对设备档案进行建立,构建完善的设备管理责任制,定期对设备机械实施检修及日常维护。

第六,应确保运用及储存的危险性化学物品具有合理的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应在危险化学物品作业现场对醒目的中文安全警示标志进行设置。

第七,结合相关规范,与项目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对事故发生的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制定,并将必要的应急救援设施进行配置,通过组织员工设施演练培训,尽可能将事故出现时产生的损失得到减少。

五、石油化工生产中的用电安全技术要求

第一,应在安全技术措施制订及落实之前,由临时用电申请人、审批人对用电作业的环境以及火灾危险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物力性质进行充分了解,例如:引燃温度、密度、爆破极限及闪点等。并将现场的通风状况进行掌握。对该区域所处的爆炸危险区域的类型进行了解。通过对上述各类信息的掌握,即可对合理的技术及防范措施进行制定。

第二,配电系统在规划时应结合负荷条件进行合理操作,根据负荷的发展规划对配电线路的导线截面进行合理的选择。施工单位在对线路进行安装时,应确保有专业电工对其进行负责,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操作,避免对电线或负载进行过多拉入。定期采用计算或测量的方式对线路的实际负荷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安装的熔断器和断路器处于合适状态,避免当线路达到超负荷时造成的损坏现象发生。禁止滥用铁丝或钢丝对熔断器中的熔丝进行替代。

第三,为了避免线路有过载或短路发生,在对电气线路进行安装时,应对导线的类型、绝缘体的强度及截面的选择进行关注,从而避免隐患的出现。当处于干燥无尘的环境时,可运用一般绝缘导线进行应用。而在相对潮湿的环境下,则应运用有保护的绝缘导线,例如:塑料线、铅皮线以及在塑料管内或钢管内对一般绝缘导线进行敷设等。当周围环境存在有腐蚀性气体时,可运用管子线、铅皮线以及硬塑料管线进行操作。当周围环境处于高温状态时,可运用瓷珠、石棉、云母、瓷管等,使其发挥绝缘的恼火电线电缆的作用。

第四,连接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气设备时,必须确保达到牢固可靠。为了避免有过大电阻所接触,必须经常运用巡视检查的方法对线路及设备进行运用,当有接头发热或松动出现时,应对其进行及时处理。运用焊接法或压接法对大截面导线进行连接。在连接铜铝导线时,应运用铜铝过渡的接头进行连接。在铜铝导线接头位置运用锡箔进行支垫,避免对电阻造成接触的现象发生。当容易出现较大电阻的位置对变色漆进行涂抹或对试温蜡片进行安放,促使有过热现象出现时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并处理。

第五,在使用存在防爆作用的电气工具及通讯器材时,应对其铭牌上标注的防爆级别、类别以及温度组别进行检查,当使用环境可能释放物质的级别以及温度组别无法得到满足,或出现类别不当时,该电气设备则属于非防爆电气设备。

第六,当生产装置有事故出现时,应运用脱水、采样及排放等措施对工艺异常或生产中进行操作。当临时用电容易导致爆炸及火灾事故出现时,用电人员应对生产岗位人员的指挥进行绝对听从,通过对用电进行立即停止后,对非防爆区域实施停电操作。

六、结语

总之,在社会经济逐渐趋于稳定的现在,石油化工行业在社会生产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生产过程中,石油化工消防安全管理作为操作的首要任务被广泛关注。所以,石油化工安全意识的提升以及安全管理的加强是十分有必要的。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安全环保处)

上一篇:试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方法和作用 下一篇:小学教学中数学化归思想的应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