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送炭:奢侈品与平价时装的联姻

时间:2022-10-01 02:49:56

雪中送炭:奢侈品与平价时装的联姻

朋友发来短信,告知广州H&M店货被抢购一空,我问为何,朋友答曰:朗雯(Lanvin)。在杭州的万象城广场,Lanvin forH&M系列的新品,更上演一出“炒衣”戏目,杭州当地门户十九楼论坛上有网友发文说,一件标价1300元的男士大衣,被炒到1800元。这一举打垮了我对未来一年成衣消费市场可能缩紧的预测。我在心里嘀咕,没有道理啊,这年头,CPI比刘翔跑得还快,吃穿住行各个日常需求品中,作为必须的吃与行都在大幅提价,老百姓钱包并没有鼓得那么快的当下’作为退而其次的审美需求一穿的消费肯定会受到影响。

后来,我明白这事了。道理很简单,经济萧条,钱包瘪塌时,人们并不是没有消费的欲望,而是寻求更高的性价比了。就好比人们喜欢吃烤鸭,平时买的都是一二百元的全聚德烤鸭,现在突然出现了只要二十元的全聚德for西关烤鸭,一样的厨师,一样的牌子,便宜不知道多少倍的价格,钟爱饕餮的人们,能不排队吗?早起的人儿有鸭吃,顺便加个40%的钱,转卖出去也是一种补贴家用的节俭良方。

从顾客消费的角度来看,H&M此举掀起一股波澜,而且很惊,原因无他,只是很好地顺应了成衣消费的“民主化”趋势,符合大众需求,做“雪中送炭”,不做“锦上添花”。阁下可能会问,什么是“雪中送炭”,什么是“锦上添花”?一句以蔽之,雪中送炭就是你很渴望很渴望某件东西,但是以目前条件及以后可能一辈子的时光中,你可能都无法轻易地得到它,为此,你心神不宁,影响了和谐生活,内分泌失调,最后,它出现了,解了你燃眉之急。奢侈化的个性平价时装品,就是这个“碳”。

但这个“碳”,还真不好做。自2004年,H&M与卡尔大帝首次推出FoRH&M的跨界系列之后,虽然每次都会有深夜排队人群的出现,但绝没有这次Lanvinfor H&M来得更轰动,至少在中国大陆如是也。这和H&M的做“碳”工夫密切相关。单从本组系列的宣传推广来看,早几个月消息,提前二十天全球视频广告和产品信息,充分利用blog和网络媒体,H&M的PR部门孜孜不倦,晨钟暮鼓地与之有关的消息,譬如某位劈腿女星穿它的衣服啦,大众的情绪和欲望被充分地勾引起来。效果自然不在话下,其实,这很好理解,一群对奢侈品怀有极其严重压抑和乡愁情节的人们,好比一群长期在地下的煤矿工人,经过二个月的等待,终于盼来妻子的探望。

顺便说一句,国内的服装企业,往往在群众需求“碳”的时候,却努力做着“花”的事情,譬如“XXX,打造中国著名时装品牌”。

上一篇:IZOD试水北京商圈 下一篇:中国需要“第N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