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10-01 02:28:51

心内科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 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护理安全。方法 分析心内科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结果 护理差错、护理事故、在院跌倒、护理并发症、护理投诉和其它意外的、突发的护理不良事件减少和消除。结论 评估到位、措施到位,可以有效的预防护理风险,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性外,还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复杂性,并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和处理,有组织、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为护理风险管理[2]。

护理安全是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3]。它包括了一切护理缺陷和一切不安全隐患。护理安全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管理也应该从保障患者安全着手,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现分析心内科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及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如下。

1潜在的风险因素

正确识别和评估心内科护理中的各类风险因素是防范和处理风险的前提。

1.1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1.1.1工作态度不严谨,违反操作规程 护士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和分级护理制度,实习带教马虎,未做到放手不放眼,就极有可能发生护理差错事故。

1.1.2技术不熟练,缺乏经验 技术经验与安全有其内在的联系[4]。如护士操作不熟练或注射部位选择不当,穿刺成功率相对较低,经验不足,缺乏超前抢救意识,抢救危重患者时常配合被动等。

1.1.3护理文书记录问题 临床工作中常出现护理记录不及时,漏记、错记、补记、涂改、代签名以及医护记录不一致等现象。由于护理记录的缺陷和医护记录的矛盾性,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容易使医院处于及其被动的状态[5],导致举证失利。

1.1.4专业知识缺乏 表现在不理解治疗方案,护理目的,不熟悉药物的剂量和常规用量,导致错误执行医嘱,对病情演变观察不到,未能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不能有效地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

1.1.5护士法律意识淡薄 在不适宜的场所随意谈论患者的隐私。护理患者时不注意遮挡患者躯体,完全没有意识到其言行可能侵犯患者的隐私权、保密 权[6]。

1.1.6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 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①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社会经验及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面对患者及家属的提问时,回答简单、生硬,引起患者的反感;②由于护理工作任务繁忙,护士无法与患者进行更多的沟通,也无暇顾及患者及家属的情绪与心理,使患者及家属不满而导致患者投诉。

1.1.7护士压力负荷过重 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和护理专业的发展,使护士的职能逐渐扩充,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工作任务繁重,使护士身心疲惫,注意力不集中,责任心不强,工作质量下降,发生差错的概率增加。

1.2管理方面的因素

1.2.1人员配置因素

1.2.1.1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导致人员流动性增加,如:聘用制护士比例日益增加,护士年轻化,流动性大,造成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或技能不高。

1.2.1.2护理人员缺编 临床护士年轻女性居多,常年都有休婚假、产假、病假等,削弱了护理力量,造成实际在岗护理人力不足,若遇患者增多或抢救危重患者,往往不能提供足够的监护,导致不安全问题发生。

1.2.2设备、设施因素

1.2.2.1病区照明、供水、供热设备设施的使用不当、故障、老化,可引起停水、停电、无热水供应等问题,导致护理投诉。抢救物品、器材故障,更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

1.2.2.2病区走廊光线不充足、地面湿滑,易导致跌倒事件发生。

1.2.2.3病区内氧气、电源插座的使用不当,易引起火灾等风险。

1.2.3其它管理因素

1.2.3.1特殊的时间段 如:节假日、人力薄弱的中午、晚夜班、某些疾病高发季节。是医疗差错、事故、纠纷高发时间,而且易发生药品、医疗资料、患者物品被盗事件。

1.2.3.2患者在检查和搬运过程中的风险 患者病情较重,在检查和搬运过程中病情发生变化,抢救不及时,或搬运不当加重病情。

1.2.3.3护理操作中侵入性器械的应用,多种管道的长期留置,增加了院内感染的风险。

1.3患者及社会方面的因素

1.3.1患者因素

1.3.1.1躁动不安、幼儿、老年人易发生管道滑脱、烫伤等,服用降压药、利尿剂的患者易发生跌倒和坠床等意外事件。

1.3.1.2病情危重、预后差、躯体症状明显,疼痛剧烈或性格内向、抑郁的患者易发生自伤、自杀等突发事件。

1.3.2社会因素

1.3.2.1患者期望值过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有些严重疾病在现有医疗条件下无法治愈或发展到严重阶段甚至死亡。由于患者或家属不能理解,认为是对其重视不够,未竭尽全力,造成医疗纠纷。

1.3.2.2患者价值观的改变和提高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患者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向院方提出经济利益成为重要目的。某些患者为了达到某种私利,对医务人员无故挑剔、刁难,提出无法满足的苛刻条件,严重损伤医务人员的人格尊严,引起医患纠纷。

1.3.2.3目前公众对医院的关注逐渐增加,要求日渐增高,新闻媒体热衷于医疗纠纷的报道[7]。由于某些媒体工作者医学知识欠缺,导致片面报道医疗纠纷,造成舆论压力,诱发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危机,甚至激化医患矛盾的现象。

上一篇:嗅觉传导通路形态学研究现状 下一篇: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困难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