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完善高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01 01:19:59

对完善高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勤工助学活动是高校资助贫困生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高校勤工助学活动的内涵和意义,分析了当前高校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现存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勤工助学 高校 思考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促进德、智、体、美等品德全面发展,并通过兼职或假期工作的报酬以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行为。作为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它的功能和意义已被高校和社会所认知。但如何制定完善的管理体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勤工助学,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增强工作实效,成为当前高校资助工作开展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勤工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1.勤工助学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由于受编制、经费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少高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没有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而是由学生处的工作人员或辅导员兼管勤工助学工作,甚至有少数学校还没建立实效性强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勤工助学管理混乱,工作效果不明显。

2.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层次较低

当前高校勤工助学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但大部分设立的都是低层次的劳务型岗位。如卫生保洁员、图书馆助理、饭堂服务生、辅导员助理、网络管理维护员等专业知识含量低的岗位。对于拥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缺乏挑战性,对培养开拓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作用不大。

3.学生自强意识差依赖感过强

目前大部分学生对勤工助学的意义和作用有较正确的认识,但仍有一些学生在认识上有一定偏差。他们没有想到通过参加勤工助学来解决学杂费和生活费而是把眼睛盯在学校的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和社会的资助上,依赖性强缺乏自立自强意识;还有部分贫困生参加勤工助学后,工作责任心不强,劳动观念差。工作中粗心大意、敷衍了事,有部分同学甚至半途而废。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勤工助学机会。

4.勤工助学渠道难以拓展,基本集中于校内

由于体制和认识上的不足,勤工助学岗位的社会化困难重重。一方面,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不够,难以在校外获得更多的适合大学生从事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由于管理难度大、法律纠纷多再加上人身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等因素成为目前高校开展校外勤工助学活动一大阻碍。

二、高校勤工助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贫困生自身原因

随着高校针对贫困生的资助体系的完善,资助力度也越来越大。受利益驱使,部分贫困生自身认识不足,思想出现偏差,产生了对贫困补助的依赖心理,怕吃苦不愿意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形成了不劳而获的思想。也有一部分困难生自尊心过强,不敢正视自己的家庭经济现状,不愿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尤其是体力型劳动的岗位,认为与自己大学生身份不符很丢面子。

2.学校原因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受到学籍管理、学年制等方面的限制。出现了刚把学生培养走上岗位就面临毕业换新的尴尬局面。另外,大部分高校勤工助学基地的建设还只是停留在办服务性商店、建立物流中转站等水平上。因无法保持其稳定性,所以勤工助学岗位难以增加,而且也难以生成再生资本来充实勤工助学基金。

3.社会原因

不少单位把大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缺乏良好的外部条件。一些利益熏心的企业,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进行欺骗敲诈活动,蒙骗不明真相上门求职的学生,从中赚取中介费。还有极个别单位利用合同的缺陷欺骗学生,以不正当理由克扣或拒付学生应得的报酬,甚至还出现用人单位殴打学生的犯法现象。

三、完善勤工助学活动的对策

1.健全完善有效的勤工助学体制

设立高校勤工助学管理机构,健全勤工助学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规范管理。勤工助学活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设立专门机构和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对此项工作进行系统的、规范的管理。如制订岗位管理制度、绩效考核标准、学生申请岗位的流程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开展劳务型与智力型相结合的勤工助学活动

智力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资本,高校应避免过多设置体力型岗位,而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充分利用知识和智能的优势,多开拓智力型勤工助学岗位。高校可以将勤工助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择业创业相结合,为学生拓展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建立长期的社会实践基地。争取社会参与和支持,拓宽学生勤工助学渠道,解决勤工助学岗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失衡问题。

3.加强对贫困生的教育和引导

对贫困生的帮助不能仅停留在物质解困的层面,应该要提高到精神解困层面。因此要注重对贫困生思想的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摒弃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树立起自强自立的精神。同时要提高他们的承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暂时的困难,正确对待困难,勇敢接受生活的挑战。

4.推进勤工助学社会化

高校在增设校内固定岗位的同时,应积极同校外单位开展合作,大胆尝试走出去,积极开拓社会市场。同时需提高勤工助学专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仅要了解经济学、金融投资学、市场营销等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还必须熟悉经济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知识。为勤工助学社会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林良夫.高校贫困生助学策略管见[J].教育发展研究,2004,(3).

[2]陈月文.当前高校勤工助学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303-307

上一篇:浅谈独立学院辅导员谈心工作的技巧 下一篇:作文课应挖掘学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