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种植支抗用于骨性III反牙合伴轻度偏颌的掩饰性矫治

时间:2022-10-01 12:21:35

微种植支抗用于骨性III反牙合伴轻度偏颌的掩饰性矫治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微种植支抗用于骨性III反牙合伴轻度偏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于贵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III反牙合伴轻度偏斜畸形患者7例,进行正畸掩饰性矫治。于矫治前后进行头颅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结果7例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矫治效果,矫治后磨牙为中性牙合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侧貌改善不大。结论使用微种植支抗可有效地矫治骨性III反牙合伴轻度偏颌可有效地矫治轻、中度骨性偏牙合畸形。

关键词:微种植支抗;骨性III反牙合伴轻度偏颌;掩饰性矫治

颜面不对称畸形严重影响人的美观及心理健康,其中又以下颌偏斜畸形最为常见,因该类错牙合畸形的形成机理不完全相同, 矫治的方法也因人而异本文通过对应用种植支抗钉骨性III反牙合伴轻度偏颌掩饰性矫治临床效果进行初步的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贵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 III 类错牙合伴轻度骨性偏合畸形患者病例,纳入标准: 共 7例,其中男 3 例,女 4 例; 年龄18~35 岁,正面观颜面左右轻微不对称,颏点偏斜2-5mm磨牙近中关系,偏斜侧后牙反覆盖不大-4.0°≤ANB≤0.5°,下牙列轻度拥挤或无拥挤,双侧髁突发育无异常,形态对称。

1.2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自攻种植支抗微钛钉作为支抗,上下牙列排齐整平,下颌弓丝换至0.019× 0.025不锈钢方丝后,在下颌第一、二磨牙根间或第二磨牙远中的颊侧植入种植支抗钉。术前2 个月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手术方法: 常规消毒铺巾,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下颌第一、二磨牙根间颊侧植入时,微螺钉植入时先垂直于骨面进入,而后逐渐调整角度至与牙槽表面成 10° ~20°的夹角完成植入,术后漱口水含漱 5 d,全身抗感染治疗。 2 w后复诊,则开始加力。每 4 w复诊 1 次。

1.3 头影测量每例患者矫治前后拍X线头颅侧位片,由同一人在同一时间、地点测量。每一位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正侧位片和曲面断层片,所有线片均由本人用Winceph8.0软件、定点并且测量,测量每次间隔周,重复3次,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 检验,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 结果

3典型病例

某女,28岁,主诉:下颌偏斜。恒牙列,颏点左偏约3mm双侧磨牙关系基本完全近中关系,尖牙基本完全近中关系。左侧123反牙合,ANB角-2°,上颌中线基本居中,下颌中线左偏2.5mm,闭口与息止牙合位下颌中线都左偏。诊断:骨性III反牙合伴偏颌。

矫治计划:不拔牙矫治,排齐整平上下牙列,下颌弓丝换至 0.019 × 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后,在双侧远中的颊侧分别植入种植支抗钉,同步远移下牙列,矫正前牙反牙合,前牙同时做斜行牵引,精细调整后拆除矫治器。

图1矫治前

图2矫治后

4讨论

反牙合伴偏牙合畸形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以上下颌侧方关系不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畸形[1-2]。偏斜可以分为牙性偏斜,功能性偏斜和骨性偏斜[3]。尽管手术治疗能够恢复患者面部的美观及功能,但手术费用昂贵。本研究主要选择骨性III反牙合伴偏斜的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牙代偿来掩饰性治疗[4]。

微种植体的广泛应用,为临床上治疗上下牙列轻中度拥挤、面型轻度前突、中线不正等边缘病例时带来方便。国内学者[5-6]等选择下颌颊棚区分别植入种植钉实现下牙列整体后移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整体远中移动下牙列,种植支抗植入部位避开牙根。Nakamura A[7-8]等认为第二磨牙的远中为种植钉较理想的植入部位,可提高种植钉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下颌植入部位选择下颌升支内外斜线颊棚区,下颌神经管位于下颌磨牙的舌侧,在颊棚区植入微种植钉,损伤下颌神经管的几率小,因此本研究选择颊棚区作为植入种植钉的区域。

本研究中,种植体植入后牵引下牙列整体移动时,力量通过种植钉与牵引钩之间加载,后牙受一个水平向后的力和一个垂直向的压低力,下牙列整体后移的同时, 下第一磨牙分别远移且有压低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骨性III类伴偏牙合畸形的矫治,矢状方向主要是通过牙弓的整体后移改变完成的。水平向宽度的改变,可以通过弓丝扩弓或采用其他装置慢扩来改变宽度的变化,上下牙合中线的调整通过斜牵,使下颌有一定旋转余地,矫正下颌的偏斜。垂直向咬合关系的调整下颌偏斜的患者常常两侧牙合平面不一致,可以通过压低牙合平面高的一侧,垂直牵引牙合平面低的一侧,使整个牙合平面保持水平,严重的垂直向不调,还是需要手术治疗。

总之,微种植支抗用于骨性III反牙合伴轻度偏颌掩饰性矫治还是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

参考文献:

[1]Farret MM, Benitez Farret MM. Skeletal class III malocclusion treated using a non-surgical approach supplemented with mini-implants: a case report [J]. J Orthod, 2013, 40(3): 256-263.

[2]Chung KR, Kim SH, Choo H, et al. Distalization of the mandibular dentition with mini-implants to correct a Class III malocclusion with a midline deviation [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10, 137(1): 135-146.

[3]刘鑫, 张云飞. 微小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9, (5): 757-761.

[4]He S, Gao J, Wamalwa P, et al. Camouflage treatment of skeletal Class III malocclusion with multiloop edgewise arch wire and modified Class III elastics by maxillary mini-implant anchorage [J]. Angle Orthod, 2013, 83(4): 630-640.

[5]毛丽霞, 房兵, 沈国芳, 等. 下颌支种植体支抗辅助下牙列内收的疗效评价 [J]. 上海口腔医学, 2011, (5): 500-505.

[6]王彬, 谈龙, 施洁. 微种植支抗远移下牙列的临床研究 [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3, (2):236-240 .

[7]Nakamura A, Teratani T, Itoh H, et al. Photoelastic stress analysis of mandibular molars moved distally with the skeletal anchorage system [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7, 132(5): 624-629.

[8]Cornelis MA, De Clerck HJ. Maxillary molar distalization with miniplates assessed on digital models: a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 [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7, 132(3): 373-377.编辑/苏小梅

上一篇: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 下一篇:GLUMA和3MP60充填治疗重度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