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方法

时间:2022-10-01 12:03:39

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方法

摘 要:摘 要:大豆灰斑病初次侵染来源是病株残体和带菌种子。因此认真清除菌源,合理轮作,种植抗病品种及搞好预测预报。大发生年份及时喷药保护,可以减轻发生为害。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发病规律;影响因素;防治、

大豆灰斑病分布很广泛,遍及世界各大豆栽培区。在国内各大豆区均有分布,不同的地区和年份发病程度不同,尤以黑龙江省东部发生程度较重。一般可是大豆减产13 %左右,严重的可减产30 %。

1 病原

大豆灰斑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为大豆尾孢菌,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分生孢子为棍棒状或圆柱形,具隔膜1~11个,无色透明,分生孢子梗5~12根成束从气孔伸出,不分枝,褐色,具0~3个隔膜病菌的寄主范围窄,只能侵染栽培大豆、野生和半野生大豆。

2 病害症状

大豆灰斑病病原菌主要危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茎、荚及种子。带菌种子长出的幼苗和子叶片出现圆形或半圆形深褐色凹陷斑,气候干燥时,病斑扩展缓慢。当气候适宜、低温多雨时,病斑可蔓延至生长点,使幼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后,初现褪绿色小圆斑,逐渐发展成为中间灰色至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蛙眼状斑,大小1~5 mm,有的病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潮湿时,叶片背面病斑中央生出密集的灰色霉层,为该病菌的分生孢子,发病重时,病斑布满整个叶片,病斑融合,导致叶片枯死脱落。茎部染病后产生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褐色,边缘红褐色或黑色,中部稍凹陷,后又变成淡灰色,从皮孔中又长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使病斑处密布小黑点荚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红褐色,中央灰色,因荚上多毛,不易看到霉层。豆粒上病斑与叶斑相似,多为圆形蛙眼状,也有的呈现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白,轻病粒上仅产生褐色小点。

3 发病规律及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来源。带菌种子长出幼苗的子叶即见病斑,大豆灰斑病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高温高湿条件下,子叶上病斑处形成的分子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豆荚从嫩荚期开始发病,鼓粒期为发病盛期,遇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分生孢子2 d后侵染力下降26 %,6 d后失去生活力。生产上该病害的流行与品种抗病性关系密切,如品种抗性不高,又有大量初侵染菌源,重茬或邻作、前作为大豆、前一季大豆发病普遍,花后降雨多、湿气滞留或夜间结露持续时间长等很易大发生。

4 影响因素

4.1栽培因素

大豆种植密度过大,通风条件差,导致局部温湿度大,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增大发病几率。在田间越冬菌源量大的重迎茬和不翻耕豆田,大豆灰斑病发生早且重。前茬作物对大豆灰斑病的发生有很大影响,因为大豆灰斑病病菌的寄主范围窄,若连年种植大豆会使病原菌积累,感病品种遇到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会导致灰斑病的大发生。

4.2大豆品种抗性

品种对发病影响很大,高感病品种在田间发病早、蔓延快、病斑多,形成孢子量大。耐病品种即使在该病流行年份,叶部病斑也很少。灰斑病生理小种容易变异,使大豆品种抗性丧失。2008年调查发现,有的地块大豆灰斑病发生严重,品种间反应差别较大。品种试验田中病情指数为4.3~85.7,可能是灰斑病菌生理小种发生了变化。

4.3环境因素

大豆灰斑病菌孢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2 ℃,以21 ℃~26 ℃为适,超过35 ℃萌发率显著降低。在大豆生长季节。我国北方大豆主产区最高温度很少超过35 ℃,且7~8月平均温度都在20 ℃左右,因此温度不会成为大豆灰斑病流行的限制条件。湿度是影响孢子萌发的关键因素。因此,降雨量和降雨天数是该病在当年能否流行的关键因素。田间湿度越大,孢子萌发率越高,发病越严重。在河南省,如果7月上旬至8月中旬雨量大、雨天多,则导致相对湿度增大。当相对湿度超过82 %以上,斑病发病重,此期若干旱少雨,则病害发生轻。

5 防治方法

5.1农业防治 清除田间菌源,秋收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及时翻地,把遗留在田间的病残体翻入地下,使其腐烂,可减少越冬菌源。进行大面积轮作,及时中耕除草,排除田间积水,对减轻病害作用很大。

5.2选种和种子处理 可用种子重量0.3 %的5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能达到防病保苗的效果,但对成株期病害的发生和防治的作用不大。不同药剂对灰斑病拌种的保苗效果是不同的。福美双、克菌丹的保苗效果较好。

5.3药剂防治 经多年的多点试验,在多种药剂筛选中仍以50 %多菌灵或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0倍液,效果较好。在防治重点上有不同观点,有人主张防治重点放在叶部,可以压低叶部菌源,进而减轻荚部发病。

5.4选用抗病品种 品种不抗病是灰斑病经常大发生的重要因素。选用抗病品种是解决灰斑病经济而有效的措施。大豆的一般品种与抗病品种对灰斑病的抗病只是被害程度上的差异,但抗病品种表现单叶病斑少,病斑小受害轻。因此,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灰斑病的一条很重要措施。(当前较抗病的品种有垦农一号、合丰27、合丰28、合丰29等。还未发现免疫品种。

上一篇:论如何提高楸树育苗技术水平 下一篇:水稻育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