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舒伯特A大调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

时间:2022-10-01 12:01:05

摘要:“歌曲之王”舒伯特既是古典主义音乐的继承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钢琴奏鸣曲作为他器乐创作中很重要的部分,在创作中他既保留了古典主义奏鸣曲的写作手法,又加入了歌曲性的旋律,本文从舒伯特的生平入手,浅谈了他钢琴奏鸣曲的特点,并对《A钢琴大调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和声进行深层分析。

关键词: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曲式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6-0039-01

一、绪论

弗朗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欧洲浪漫主义的先驱人物,德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被称为“歌曲之王”。舒伯特的一生除了在艺术歌曲创作上有具大的贡献之外,他还首创了浪漫主义抒情钢琴小曲、音乐瞬间和即兴曲,这些都堪称钢琴作品中的艺术歌曲,同时他还创作了20多首钢琴奏鸣曲,并在创作中加进了歌唱性因素,有些奏鸣曲还把自拟歌曲的曲调作为某些乐章的基础。

舒伯特的奏鸣曲创作始于1815年,直到他去世,创作奏鸣曲的工作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在他初期的创作中,他一方面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另一方面他从歌德等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对于内心情感丰富,擅长艺术歌曲写作,又牢固掌握古典奏鸣曲式传统的舒伯特来说,如何通过奏鸣曲这种音乐题材,更好的挖掘器乐曲歌唱性的道路,也并不是容易的事。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写于1819年的富于歌唱性旋律的《A大调奏鸣曲》(D664),标志着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创作成熟期的开始。

二、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在保留了古典奏鸣曲式作为特定音乐体裁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器乐曲歌唱性、抒情性的潜力。

他的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一般从抒情的独白开始,采用歌曲歌唱抒情的中庸速度,使得主题旋律清晰、柔和、充满歌唱性。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歌唱性的旋律大多在慢乐章里出现,而舒伯特奏鸣曲的歌唱性和抒情性是贯穿在整个奏鸣曲当中的,舒伯特通过这种方法,在音乐中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A大调钢琴奏鸣曲》(D664)作为舒伯特成熟期的代表作品,就很好的体现了他的这种创作风格。

三、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分析

D664这首A大调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19年,是舒伯特创作成熟期的一首钢琴奏鸣曲。

《A大调钢琴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采用中庸的快板,4/4拍子,用奏鸣曲式写成,可分为四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呈示部主部主题(1―20)(如谱例1):它是由两个基本相同的乐段重复加入3小节的连接组成,a+3连接+a,主部主题一开始是一个弱起小节,柔和的、歌唱性的音乐,吟唱出主题旋律非常很能引发个人情绪的膨胀,这段音乐看上去是以单旋律为主的,但实际上是立体的多声部,有多种线条。低音有持续的延音,并采用了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1―5小节主题旋律在A大调上进行,从第5小节开始到第11小节主题音乐在由A大调向b小调离调之后,进入升f小调的过程中重复,音乐的色彩也由开始的大调明亮转入小调的暗淡,这段音乐除了调式、调性的变化之外,音乐的力度也由弱(p)进入强(mf),在第10小节力度由中强(mf)变为很弱(pp)的同时旋律由也由右手转入左手,经行了声部交换。第20小节是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连接,连接部非常短,采用了副部主题的节奏型,就其乐句语言而言简单明了,但将其本身的过渡连接作用表达的清晰,明白。

谱例1:呈示部主部主题

呈示部的副部主题(21―42)(如谱例2):在副部主题开始的前4小节旋律声部采用的音区很高,用的是主部主题的节奏型,旋律清晰、明亮依然沿用主部主题的调性A大调,2小节之后转入a小调,又在25小节进入E大调。舒伯特在这一奏鸣曲的开头伴奏织体主要是由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和分解和弦,从第20小节开始节奏型由八分音符变为八分音符的3连音。副部主题的伴奏织体很少使用分解和弦,主要是采用半分解和弦。从音型结构上很好的体现了结构的层次,副部主题的音乐力度变化非常丰富,由中强(mf)到强(f)在第39小节柱立式和弦时达到最强之后开始恢复平静,在第40小节进入结束部之前回到弱(p)。在34―41小节,副部主题的旋律从低声部出现,调性上是e小调与E大调的色彩对比,力度从中强(mf)―强(f),情绪从平静到激动,充满活力的和弦节奏和不断增强的力度使音乐积极推进,达到呈示部音乐的高潮、同时在副部离调、转调和弦较多。

谱例2:副部主题

在第42小节,开始进入结束部,节奏再次回到主部主题的八分音符,虽然采用的是柱立式和弦,但音乐的力度是由很弱(pp)到非常弱(ppp),曲调柔和而安静,似乎是副部主题微弱的回声,最后以E大调的完全终止结束。

展开部是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配合展开。

奏鸣曲D664的展开部非常短小,是从48小节开始到79小节结束,展开部的音乐有复调色彩,如谱例3。

展开部主部主题:音乐的旋律在高声部进行之后,又在低音声部低7度用八度音程进行,低音声部的音响听起来非常浑厚,高声部的旋律用级进上行重复,连续3次奏响主题,使得主题非常清晰,音乐的色彩随着调性转换不断变化,同时在短短的9个小节中音乐的力度由弱(p)―中强(mf)―很弱(pp)―中强(mf)―极强(fz)。

谱例3:展开部的主部主题展开

连接部(57――64):节奏从八分音符的节奏型转入八分音符三连音,声部线条从单音变成八度音程,采用了超过十度的大幅度级进爬升,有很强的冲击力,同时音区由原来在三个八度范围内稳定持续,扩大到五个八度的宽广音域,同时伴随转调:

副部主题展开(65――79):副部主题的展开主要是在E大调上展开。采用的是主部主题的节奏音型八分音符,在65―67与71―73小节是旋律声部的低八度陈述,力度上也体现为由弱(p)―很弱(pp)。

再现部的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都是在主调A大调上再现,同时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都保持各自的节奏型再现。

在这首奏鸣曲的最后有7小节的尾声。这个尾声很有表现力,它再次奏响主题,旋律与开头相呼应,这个旋律越来越平静,仿佛消失在远方,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结语: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奠基人,舒伯特的音乐创作体现了器乐曲中歌唱性和抒情性的完美结合,一方面,既有的放矢的采用了歌曲性的旋律,又保持了古典主义奏鸣曲的写作手法;另一方面则充分展示了自己乐曲抒情性的独特艺术个性。创作《A大调钢琴奏鸣曲》(D664)的时期不但是舒伯特创作最旺盛的时期,更是他大胆探索自己音乐风格的时期,这首乐曲不但体现出了舒伯特自己的个性特点,同时也影响了在他之后的门德尔松,肖邦等音乐家,以上只是本人对于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点滴认识,要真正理解和享受舒伯特音乐作品的美妙,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挖掘和研究,以便更好的认识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参考文献:

[1]Patricia Fallows―Hammond,冯丹、姚纯青译.钢琴艺术三百年[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林逸聪.音乐圣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3]舒伯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

[4]李媛媛.舒伯特的钢琴音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05).

[5]蒋晓苏.简论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3(04).

上一篇:论教师智慧的内在生成特性 下一篇:浅谈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生命安全意识